谁为念孤独,齿牙借余论。
闲齐掩书扉,疏竹间风韵。
兀坐无所为,仰高方苦峻。
关关两喜鹊,如以捷来献。
疑其喜过常,精爽抑何顿。
谓当有嘉宾,结驷问原宪。
不然亲交书,万里来问讯。
何意二千石,新书灿盈卷。
使者入衡门,红光十余仞。
衣冠出蓬室,再拜望城阃。
开缄列宿动,芒角相辉焕。
捧读未终篇,钦降已三叹。
譬如涉春波,渺不知涯岸。
又若惊雷霆,但觉目眩转。
谁言匹夫穷,陋巷一箪饭。
箧有无价珍,贵於青玉案。
昨者鄙俚辞,惟求指瑕宜。
敢期明月珠,倾泻殊不吝。
重重借褒誉,许与良过分。
酷爱愚且直,还邻贫且困。
惟人最难知,圣哲其犹恨。
自非明如日,安得物无遁。
程孔昔中涂,邂逅适所愿。
倾盖毕所怀,日西不知倦。
圣贤欣道合,万古直一瞬。
凄凉千载余,此道谁复振。
未闻似今日,曾不拜公面。
顾遇过所亲,思知久弥浚。
重念樗散材,平生慕忠顺。
青衫百僚末,言责固所逭。
若其爱君心,岂以爵禄辩。
谓宜为民上,必与同喜愠。
谓宜食君禄,宁当复私徇。
刀斧且满前,斯诚岂磨磷。
千载幸一时,岩廊拱尧舜。
夔皋岂无人,共鲧偶未竄。
眷委一失真,聪明不无乱。
出令以便民,动皆为深患。
疲赢死饥冻,重负遭囚绊。
奔逃苟自活,父子潜分散。
以天征不义,如以雨苏旱。
箪食迎王师,东征西夷怨。
未闻百万帅。戈鋋日持玩。
南取十数洞,西开五六郡。
府库为一空,白骨成龙断。
大臣弄权柄,生杀在顾盼。
威福不有归,佞邪尚何惮。
公忠获罪咎,正直招诃谴。
幽恚郁不伸,变异以频见。
阴阳为之沴,淫潦仍乾暵。
方且颂太平,长歌事赓赞。
天子九重门,深居拱间燕。
人人怀欺匿,比周相引荐。
以侠观此时,纲维一何紊。
滔滔恐皆溺,心窃拟手援。
是以屡上章,指陈几欲遍。
初虽蒙嘉纳,终不离才间。
弃逐来穷陬,星霜两经闰。
簪绅满朝著,大半嗟排摈。
谁为悯穷褐。粟帛推余羡。
谁为念孤独,齿牙借余论。
重伤弃逐久,不敢略自辩。
高堂有单亲,日久庭闱恋。
同时得罪人,一赦皆从便。
惟兹尚远斥,不许归宁觐。
拟扣阊阖门,明颺紫宸殿。
恨无可言路,勇决固所断。
嗟嗟道云亡,丈夫儿女愞。
势利同险巘,风云借余便。
谁非顾金钱,谁非思达宦。
孳孳顾理义,恻恻念寒畯。
如公今几人,百世绍休闻。
兀坐无所为,仰高方苦峻。
关关两喜鹊,如以捷来献。
疑其喜过常,精爽抑何顿。
谓当有嘉宾,结驷问原宪。
不然亲交书,万里来问讯。
何意二千石,新书灿盈卷。
使者入衡门,红光十余仞。
衣冠出蓬室,再拜望城阃。
开缄列宿动,芒角相辉焕。
捧读未终篇,钦降已三叹。
譬如涉春波,渺不知涯岸。
又若惊雷霆,但觉目眩转。
谁言匹夫穷,陋巷一箪饭。
箧有无价珍,贵於青玉案。
昨者鄙俚辞,惟求指瑕宜。
敢期明月珠,倾泻殊不吝。
重重借褒誉,许与良过分。
酷爱愚且直,还邻贫且困。
惟人最难知,圣哲其犹恨。
自非明如日,安得物无遁。
程孔昔中涂,邂逅适所愿。
倾盖毕所怀,日西不知倦。
圣贤欣道合,万古直一瞬。
凄凉千载余,此道谁复振。
未闻似今日,曾不拜公面。
顾遇过所亲,思知久弥浚。
重念樗散材,平生慕忠顺。
青衫百僚末,言责固所逭。
若其爱君心,岂以爵禄辩。
谓宜为民上,必与同喜愠。
谓宜食君禄,宁当复私徇。
刀斧且满前,斯诚岂磨磷。
千载幸一时,岩廊拱尧舜。
夔皋岂无人,共鲧偶未竄。
眷委一失真,聪明不无乱。
出令以便民,动皆为深患。
疲赢死饥冻,重负遭囚绊。
奔逃苟自活,父子潜分散。
以天征不义,如以雨苏旱。
箪食迎王师,东征西夷怨。
未闻百万帅。戈鋋日持玩。
南取十数洞,西开五六郡。
府库为一空,白骨成龙断。
大臣弄权柄,生杀在顾盼。
威福不有归,佞邪尚何惮。
公忠获罪咎,正直招诃谴。
幽恚郁不伸,变异以频见。
阴阳为之沴,淫潦仍乾暵。
方且颂太平,长歌事赓赞。
天子九重门,深居拱间燕。
人人怀欺匿,比周相引荐。
以侠观此时,纲维一何紊。
滔滔恐皆溺,心窃拟手援。
是以屡上章,指陈几欲遍。
初虽蒙嘉纳,终不离才间。
弃逐来穷陬,星霜两经闰。
簪绅满朝著,大半嗟排摈。
谁为悯穷褐。粟帛推余羡。
谁为念孤独,齿牙借余论。
重伤弃逐久,不敢略自辩。
高堂有单亲,日久庭闱恋。
同时得罪人,一赦皆从便。
惟兹尚远斥,不许归宁觐。
拟扣阊阖门,明颺紫宸殿。
恨无可言路,勇决固所断。
嗟嗟道云亡,丈夫儿女愞。
势利同险巘,风云借余便。
谁非顾金钱,谁非思达宦。
孳孳顾理义,恻恻念寒畯。
如公今几人,百世绍休闻。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念 niàn《國語辭典》
念 [ niàn ]
动- 惦记、想念。如:「思念」、「挂念」。唐·白居易〈伤远行赋〉:「惟母念子之心,心可测而可量。」
- 忆念。佛教指将心清楚放在对象上而不忘失。如:「念佛」、「念施」。《大安般守意经·卷下》:「念出入息。」
- 吟诵、诵读。如:「念书」、「念经」、「念咒」。《红楼梦·第一四回》:「说著,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唤进来看视。」通「念」。
- 读、研习。如:「你现在念几年级?」、「他一念完中学,就开始工作了。」
- 反反复复述说著。如:「念念有词」、「她嘴巴一直念个不停」、「妈妈念你是为了你好。」
- 记住。《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怜爱。唐·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卢山〉诗二首之二:「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 极短的时间。如:「一念顷」、「念念分明」。《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卷一六》:「偈曰:『一念。』释曰:『此上品忍但一刹那,无长时。』」
- 念头、想法。如:「杂念」、「一念之仁」。《红楼梦·第四回》:「这冯公子,空喜一场,一念未遂,反花了钱,送了命。」
- 二十。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九出》:「凑著个韶阳小道姑,年方念八,颇有风情。」通「廿」。
- 姓。如北周有念贤。
孤独(孤獨)gū dú
(1).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礼记·王制》:“恤孤独,以逮不足。”《管子·四时》:“论孤独,恤长老。”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高年者人所尊敬,鰥寡孤独者人所哀怜也。” 宋 叶适 《徐公墓志铭》:“今鰥寡孤独夜宿煖堂寒苦,而僦钱无所得。”
(2).孤立无援,孤单无助。《晏子春秋·谏下二》:“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灭国下》:“ 鲁 大国, 幽 之会 庄公 不往, 戎 人乃窥兵於 济 西,由见 鲁 孤独而莫之救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邛都县 下有一老姥,家贫,孤独。” 宋 曾巩 《谢杜相公书》:“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煢煢路隅。”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一:“最伟大的莫过于大众的力量,只须朝这方向努力,不会感到孤独。”
(3).只身独处;孤单寂寞。 汉 徐干 《中论·法象》:“人性之所简也,存乎幽微;人情之所忽也,存乎孤独。夫幽微者,显之原也;孤独者,见之端也。是故君子敬孤独而慎幽微。” 宋 苏舜钦 《送韩三子华还家》诗:“早寄别后篇,微吟慰孤独。” 明 李贽 《又与周友山书》:“我既无眷属之乐,又无朋友之乐,煢然孤独。”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虽然 虎妞 能替他招待,可是他忽然感到自家的孤独,没有个老伴儿,只有个女儿,而且长得象个男子。” ——《漢語大詞典》
(2).孤立无援,孤单无助。《晏子春秋·谏下二》:“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灭国下》:“ 鲁 大国, 幽 之会 庄公 不往, 戎 人乃窥兵於 济 西,由见 鲁 孤独而莫之救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邛都县 下有一老姥,家贫,孤独。” 宋 曾巩 《谢杜相公书》:“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煢煢路隅。”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一:“最伟大的莫过于大众的力量,只须朝这方向努力,不会感到孤独。”
(3).只身独处;孤单寂寞。 汉 徐干 《中论·法象》:“人性之所简也,存乎幽微;人情之所忽也,存乎孤独。夫幽微者,显之原也;孤独者,见之端也。是故君子敬孤独而慎幽微。” 宋 苏舜钦 《送韩三子华还家》诗:“早寄别后篇,微吟慰孤独。” 明 李贽 《又与周友山书》:“我既无眷属之乐,又无朋友之乐,煢然孤独。”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虽然 虎妞 能替他招待,可是他忽然感到自家的孤独,没有个老伴儿,只有个女儿,而且长得象个男子。” ——《漢語大詞典》
齿牙(齒牙)chǐ yá
(1).牙齿。《汉书·东方朔传》:“ 朔 对曰:‘臣观其臿齿牙,树颊胲,吐脣吻……臣 朔 虽不肖,尚兼此数子者。’”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自从齿牙缺,始慕舌为柔。”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葡卜冰》:“啟竇摘食,齿牙淅淅作声。”
(2).口头。《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羣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况此小寇,安足置齿牙间?”
(3).称誉,说好话。 宋 苏轼 《与王荆公书》之二:“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於世。”《水浒传》第八一回:“万望恩相不惜齿牙,早晚於天子前题奏,速降招安之典。”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凡词塲艺苑,苟擅一长,必倾心倒屣,不惜齿牙为游扬。” ——《漢語大詞典》
(2).口头。《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羣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况此小寇,安足置齿牙间?”
(3).称誉,说好话。 宋 苏轼 《与王荆公书》之二:“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於世。”《水浒传》第八一回:“万望恩相不惜齿牙,早晚於天子前题奏,速降招安之典。”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凡词塲艺苑,苟擅一长,必倾心倒屣,不惜齿牙为游扬。” ——《漢語大詞典》
借 jiè《國語辭典》
借 [ jiè ]
动- 暂时向人告贷财物。如:「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左传·定公九年》:「尽借邑人之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借人典籍,皆须爱护。」
- 把财物暂时给他人使用。如:「这支笔借你用一下。」《论语·卫灵公》:「有马者借人乘之。」
- 赞许。《隋书·卷二五·刑法志》:「武帝敦睦九族,优借朝士。」《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慈仁殷勤,诚嘉于心,此不可以虚辞借也。」
- 假托、利用。如:「借刀杀人」、「借题发挥」。
- 帮助。《汉书·卷六七·朱云传》:「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 倚靠、凭借。如:「借重」、「借助」。
- 假使、假设。唐·元稹〈遣病〉诗:「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借使到百年,不知何所成?」
余论(餘論)yú lùn
(1).识见广博之论;宏论。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问 楚 地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餘论也。”《宋书·周朗传》:“吾虽疲冗,亦尝听君子之餘论,岂敢忘之。” 宋 苏轼 《答范景山书》:“久不闻餘论,顽鄙无所鐫发,恐遂汨没於流俗矣。”
(2).前人传留下的言论。《晋书·儒林传序》:“摈 闕里 之典经,习 正始 之餘论。”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诏书》:“绪言餘论,藴而莫传。”
(3).指一言半语。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攀其鳞翼,丐其餘论。” 唐 徐晶 《赠温驸马汝阳王》诗:“畴昔承餘论,文章幸滥推。”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西门豹宋均优劣》:“用此事与 均 令娶巫家女事同,岂 均 暗合 孙吴 耶?抑亦盗其故智餘论乎?”
(4).指闲言碎语。 明 刘基 《御赐归老青田诏书》:“卿善为忠者,所以不辨而趋朝,一则释他人之餘论,况亲君之心甚切,此可谓不洁其名者歟?恶言不出者歟?” ——《漢語大詞典》
(2).前人传留下的言论。《晋书·儒林传序》:“摈 闕里 之典经,习 正始 之餘论。”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诏书》:“绪言餘论,藴而莫传。”
(3).指一言半语。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攀其鳞翼,丐其餘论。” 唐 徐晶 《赠温驸马汝阳王》诗:“畴昔承餘论,文章幸滥推。”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西门豹宋均优劣》:“用此事与 均 令娶巫家女事同,岂 均 暗合 孙吴 耶?抑亦盗其故智餘论乎?”
(4).指闲言碎语。 明 刘基 《御赐归老青田诏书》:“卿善为忠者,所以不辨而趋朝,一则释他人之餘论,况亲君之心甚切,此可谓不洁其名者歟?恶言不出者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