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者鄙俚辞,惟求指瑕宜。
闲齐掩书扉,疏竹间风韵。
兀坐无所为,仰高方苦峻。
关关两喜鹊,如以捷来献。
疑其喜过常,精爽抑何顿。
谓当有嘉宾,结驷问原宪。
不然亲交书,万里来问讯。
何意二千石,新书灿盈卷。
使者入衡门,红光十余仞。
衣冠出蓬室,再拜望城阃。
开缄列宿动,芒角相辉焕。
捧读未终篇,钦降已三叹。
譬如涉春波,渺不知涯岸。
又若惊雷霆,但觉目眩转。
谁言匹夫穷,陋巷一箪饭。
箧有无价珍,贵於青玉案。
昨者鄙俚辞,惟求指瑕宜。
敢期明月珠,倾泻殊不吝。
重重借褒誉,许与良过分。
酷爱愚且直,还邻贫且困。
惟人最难知,圣哲其犹恨。
自非明如日,安得物无遁。
程孔昔中涂,邂逅适所愿。
倾盖毕所怀,日西不知倦。
圣贤欣道合,万古直一瞬。
凄凉千载余,此道谁复振。
未闻似今日,曾不拜公面。
顾遇过所亲,思知久弥浚。
重念樗散材,平生慕忠顺。
青衫百僚末,言责固所逭。
若其爱君心,岂以爵禄辩。
谓宜为民上,必与同喜愠。
谓宜食君禄,宁当复私徇。
刀斧且满前,斯诚岂磨磷。
千载幸一时,岩廊拱尧舜。
夔皋岂无人,共鲧偶未竄。
眷委一失真,聪明不无乱。
出令以便民,动皆为深患。
疲赢死饥冻,重负遭囚绊。
奔逃苟自活,父子潜分散。
以天征不义,如以雨苏旱。
箪食迎王师,东征西夷怨。
未闻百万帅。戈鋋日持玩。
南取十数洞,西开五六郡。
府库为一空,白骨成龙断。
大臣弄权柄,生杀在顾盼。
威福不有归,佞邪尚何惮。
公忠获罪咎,正直招诃谴。
幽恚郁不伸,变异以频见。
阴阳为之沴,淫潦仍乾暵。
方且颂太平,长歌事赓赞。
天子九重门,深居拱间燕。
人人怀欺匿,比周相引荐。
以侠观此时,纲维一何紊。
滔滔恐皆溺,心窃拟手援。
是以屡上章,指陈几欲遍。
初虽蒙嘉纳,终不离才间。
弃逐来穷陬,星霜两经闰。
簪绅满朝著,大半嗟排摈。
谁为悯穷褐。粟帛推余羡。
谁为念孤独,齿牙借余论。
重伤弃逐久,不敢略自辩。
高堂有单亲,日久庭闱恋。
同时得罪人,一赦皆从便。
惟兹尚远斥,不许归宁觐。
拟扣阊阖门,明颺紫宸殿。
恨无可言路,勇决固所断。
嗟嗟道云亡,丈夫儿女愞。
势利同险巘,风云借余便。
谁非顾金钱,谁非思达宦。
孳孳顾理义,恻恻念寒畯。
如公今几人,百世绍休闻。
兀坐无所为,仰高方苦峻。
关关两喜鹊,如以捷来献。
疑其喜过常,精爽抑何顿。
谓当有嘉宾,结驷问原宪。
不然亲交书,万里来问讯。
何意二千石,新书灿盈卷。
使者入衡门,红光十余仞。
衣冠出蓬室,再拜望城阃。
开缄列宿动,芒角相辉焕。
捧读未终篇,钦降已三叹。
譬如涉春波,渺不知涯岸。
又若惊雷霆,但觉目眩转。
谁言匹夫穷,陋巷一箪饭。
箧有无价珍,贵於青玉案。
昨者鄙俚辞,惟求指瑕宜。
敢期明月珠,倾泻殊不吝。
重重借褒誉,许与良过分。
酷爱愚且直,还邻贫且困。
惟人最难知,圣哲其犹恨。
自非明如日,安得物无遁。
程孔昔中涂,邂逅适所愿。
倾盖毕所怀,日西不知倦。
圣贤欣道合,万古直一瞬。
凄凉千载余,此道谁复振。
未闻似今日,曾不拜公面。
顾遇过所亲,思知久弥浚。
重念樗散材,平生慕忠顺。
青衫百僚末,言责固所逭。
若其爱君心,岂以爵禄辩。
谓宜为民上,必与同喜愠。
谓宜食君禄,宁当复私徇。
刀斧且满前,斯诚岂磨磷。
千载幸一时,岩廊拱尧舜。
夔皋岂无人,共鲧偶未竄。
眷委一失真,聪明不无乱。
出令以便民,动皆为深患。
疲赢死饥冻,重负遭囚绊。
奔逃苟自活,父子潜分散。
以天征不义,如以雨苏旱。
箪食迎王师,东征西夷怨。
未闻百万帅。戈鋋日持玩。
南取十数洞,西开五六郡。
府库为一空,白骨成龙断。
大臣弄权柄,生杀在顾盼。
威福不有归,佞邪尚何惮。
公忠获罪咎,正直招诃谴。
幽恚郁不伸,变异以频见。
阴阳为之沴,淫潦仍乾暵。
方且颂太平,长歌事赓赞。
天子九重门,深居拱间燕。
人人怀欺匿,比周相引荐。
以侠观此时,纲维一何紊。
滔滔恐皆溺,心窃拟手援。
是以屡上章,指陈几欲遍。
初虽蒙嘉纳,终不离才间。
弃逐来穷陬,星霜两经闰。
簪绅满朝著,大半嗟排摈。
谁为悯穷褐。粟帛推余羡。
谁为念孤独,齿牙借余论。
重伤弃逐久,不敢略自辩。
高堂有单亲,日久庭闱恋。
同时得罪人,一赦皆从便。
惟兹尚远斥,不许归宁觐。
拟扣阊阖门,明颺紫宸殿。
恨无可言路,勇决固所断。
嗟嗟道云亡,丈夫儿女愞。
势利同险巘,风云借余便。
谁非顾金钱,谁非思达宦。
孳孳顾理义,恻恻念寒畯。
如公今几人,百世绍休闻。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昨者 zuó zhě
昔日。 唐 杜甫 《入衡州》诗:“昨者间琼树,高谈随羽觴。” 唐 韩愈 《归彭城》诗:“昨者到京城,屡陪高车驰。” ——《漢語大詞典》
鄙俚 bǐ lǐ
(1).粗野;庸俗。 晋 左思 《魏都赋》:“非鄙俚之言所能具。” 唐 孟棨 《〈本事诗〉序》:“拙俗鄙俚,亦有不取。”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然其词鄙俚,殆可笑噱。” 鲁迅 《热风·随感录十七》:“高雅的人说:‘白话鄙俚浅陋,不值识者一哂之者也。’”
(2).指粗俗的人。《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太祖 遂为 魏公 矣”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凡诸云云,皆出自鄙俚。”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鄙俚重之,以为异饌也。”《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刘岳》:“而其事出鄙俚,皆当时家人女子传习所见。” ——《漢語大詞典》
(2).指粗俗的人。《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太祖 遂为 魏公 矣”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凡诸云云,皆出自鄙俚。”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鄙俚重之,以为异饌也。”《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刘岳》:“而其事出鄙俚,皆当时家人女子传习所见。” ——《漢語大詞典》
辞 ( 辭 ) cí《國語辭典》
- 「辭 」的異體字。
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动-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求 qiú《國語辭典》
求 [ qiú ]
動- 找尋、探索、設法得到。如:「尋求」、「探求」、「實事求是」、「緣木求魚」。《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懇託、乞助。如:「求助」、「懇求」、「乞求」、「祈求」、「請求」。《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下·華佗傳》:「又有疾者,詣佗求療。」
- 要求。如:「苛求」、「求全責備」。《論語·微子》:「無求備於一人。」《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貪圖。《論語·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徐夤〈潤屋〉詩:「潤屋豐家莫妄求,眼看多是與身讎。」
- 招引。《易經·乾卦·文言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孟子·公孫丑上》:「今國家間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
- 姓。如漢代有求仲。
指瑕 zhǐ xiá
指摘缺点。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有《指瑕》篇。《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 王勃 ……九岁,得 颜师古 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保举》:“若指瑕掩善,则朝无可用之人。” 清 洪升 《〈坚瓠补集〉序》:“其立言著书,大约以名心客气中之,故奋其笔舌,指瑕索瘢,甚至古先贤亦在所不免。” ——《漢語大詞典》
宜 yí《國語辭典》
宜 [ yí ]
动- 相安、和顺。《礼记·大学》:「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 适当。《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
- 共享。《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 合适、相称。如:「动静皆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应该、应当。如:「不宜喧闹」、「不宜妄自菲薄」。
- 大概、似乎。《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
- 事宜。《礼记·月令》:「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 姓。如元代有宜桂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