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於其父,成性天所锺。
蝼蚁有统治,羽鳞知所宗。
是知君臣初,直与太极同。
子之於其父,成性天所锺。
因其亲爱心,以养日益恭。
平居竭勤瘁,患难忘厥躬。
不择艰与易,那知通与穷。
至於事其君,是乃孝之中。
未闻君父间,诚敬有卑崇。
孔子故有言,移孝斯为忠。
谷黍不离草,蚕鱼其类虫。
皆能衣食人,生世曾不空。
矧乃备万物,阴阳资粹冲。
学问必唐虞,侪辈皆朱熊。
於世乃无补,将何辩蟊螽。
五帝道尊极,三王化醇浓。
皆由诸大臣,汲引相追踪。
惜哉物伪炽,慧巧为心蓬。
才邪丑正直,党与交讥攻。
上者以翕訿,下焉滋鞠凶。
鸾凤远遁伏,鹰隼摩苍穹。
人神共愁叹,寒暑迷秋冬。
一人念忠直,百志怀兵戎。
利口锐戈矛,危机峻临卫。
贤正欲自保,孤羊豢狼丛,
邦家欲常宁,西驾而求东。
圣宋会明良,盈成绍熙隆。
寝寝逾百年,稍稍追古风。
嘉鱼蒸罩汕,凫鷖在亹潨。
中间忽纷更,新进争锋芒。
岂顾君与民,致身惟穹窿。
已酉乙丑间,群灯何梦梦。
有蔽过重云,其毒如虿蜂。
谁敢正一议,洒兹谋犹邛。
公诚社稷臣,识见何瞳瞳。
端方屹以立,千峦一危峰。
幽林馥猗兰。雪霜茂长松。
侠以疏拙身,趋时良戆舂。
向者有所陈,狂言几枯终。
所犯斧铖诛,宽仁赖天衷。
未几遽昭雪,还归禄更丰。
毫嫠未裨报,已愧羔羊缝。
矧乃素鄙贱,无阶望门墉。
未委何所长,能如粲投邕。
星车未鞅脱,鹗荐俄天通。
朝廷嘉谠言,固已可公奏。
秩满裨再陈,推恩非独后。
盖以历任浅,欲进难为骤。
壁如升阶梯,等级言无缪。
且以罪累人,顿此无愆咎。
有禄幸及亲,非徒养体口。
端然坐屏序,无复事奔走。
虽日去亲膝,曾不远廛亩。
坦途五短驿,安问连旦书。
如此奉温清,不殊居左右。
平生最知幸,获附诸儒后。
学问虽不深,是非幸无瞀。
知心在所养,御欲如御寇。
耳目诸玩好,常如对尘垢。
惟有学问心,终年忧不售。
今兹足优游,永日诗书囿。
人固有通塞,誉亦随美丑。
惟有片纯诚,於身可长久。
平生所游历,昭如认星斗。
吉凶系行违,成毁由慵懋。
於心既不疑,不来为明剖。
十中一二悟,亦足长福佑。
况兹山水清,人物多奇秀。
加以托下风,长如饮醇酎。
人之於子弟,亲爱关慈友。
至於力维持,未必能再复。
乃知大贤心,生成即高厚。
知其远方归,偏亲已皓首。
不忍重违去,誓甘老藜糗。
又以家素贫,无田事耕耨。
四弟三云亡,若身无足肘。
聚指几四百,居前半孤幼。
委曲为之虑,过其自营构。
士之所大患,志与时不偶。
时与志两得,百中而一有。
盖以世惑深,真伪相纷纠。
簧丝在口舌,巧令工迎凑。
攘臂视听下,非明孰能穷。
门下无寸武,踪迹非素狃。
一旦扆论拔,如射之有彀。
惟以向所为,期以劝绅绶。
天下本无事,欲治多纷揉。
惟是举措颠,嘉苗不如莠。
履舄以尊戴,冠簪斯践蹂。
助天系宠绥,宜民惟有宥。
人如公用心,劝不由赏购。
有冽甘井泉,清深玉其甃。
未观纾长绠,大施如川溜。
区区一方部,不几幕其收。
于嗟郁舆望,无路达旒黊。
作诗道尊光,庶几传不朽。
是知君臣初,直与太极同。
子之於其父,成性天所锺。
因其亲爱心,以养日益恭。
平居竭勤瘁,患难忘厥躬。
不择艰与易,那知通与穷。
至於事其君,是乃孝之中。
未闻君父间,诚敬有卑崇。
孔子故有言,移孝斯为忠。
谷黍不离草,蚕鱼其类虫。
皆能衣食人,生世曾不空。
矧乃备万物,阴阳资粹冲。
学问必唐虞,侪辈皆朱熊。
於世乃无补,将何辩蟊螽。
五帝道尊极,三王化醇浓。
皆由诸大臣,汲引相追踪。
惜哉物伪炽,慧巧为心蓬。
才邪丑正直,党与交讥攻。
上者以翕訿,下焉滋鞠凶。
鸾凤远遁伏,鹰隼摩苍穹。
人神共愁叹,寒暑迷秋冬。
一人念忠直,百志怀兵戎。
利口锐戈矛,危机峻临卫。
贤正欲自保,孤羊豢狼丛,
邦家欲常宁,西驾而求东。
圣宋会明良,盈成绍熙隆。
寝寝逾百年,稍稍追古风。
嘉鱼蒸罩汕,凫鷖在亹潨。
中间忽纷更,新进争锋芒。
岂顾君与民,致身惟穹窿。
已酉乙丑间,群灯何梦梦。
有蔽过重云,其毒如虿蜂。
谁敢正一议,洒兹谋犹邛。
公诚社稷臣,识见何瞳瞳。
端方屹以立,千峦一危峰。
幽林馥猗兰。雪霜茂长松。
侠以疏拙身,趋时良戆舂。
向者有所陈,狂言几枯终。
所犯斧铖诛,宽仁赖天衷。
未几遽昭雪,还归禄更丰。
毫嫠未裨报,已愧羔羊缝。
矧乃素鄙贱,无阶望门墉。
未委何所长,能如粲投邕。
星车未鞅脱,鹗荐俄天通。
朝廷嘉谠言,固已可公奏。
秩满裨再陈,推恩非独后。
盖以历任浅,欲进难为骤。
壁如升阶梯,等级言无缪。
且以罪累人,顿此无愆咎。
有禄幸及亲,非徒养体口。
端然坐屏序,无复事奔走。
虽日去亲膝,曾不远廛亩。
坦途五短驿,安问连旦书。
如此奉温清,不殊居左右。
平生最知幸,获附诸儒后。
学问虽不深,是非幸无瞀。
知心在所养,御欲如御寇。
耳目诸玩好,常如对尘垢。
惟有学问心,终年忧不售。
今兹足优游,永日诗书囿。
人固有通塞,誉亦随美丑。
惟有片纯诚,於身可长久。
平生所游历,昭如认星斗。
吉凶系行违,成毁由慵懋。
於心既不疑,不来为明剖。
十中一二悟,亦足长福佑。
况兹山水清,人物多奇秀。
加以托下风,长如饮醇酎。
人之於子弟,亲爱关慈友。
至於力维持,未必能再复。
乃知大贤心,生成即高厚。
知其远方归,偏亲已皓首。
不忍重违去,誓甘老藜糗。
又以家素贫,无田事耕耨。
四弟三云亡,若身无足肘。
聚指几四百,居前半孤幼。
委曲为之虑,过其自营构。
士之所大患,志与时不偶。
时与志两得,百中而一有。
盖以世惑深,真伪相纷纠。
簧丝在口舌,巧令工迎凑。
攘臂视听下,非明孰能穷。
门下无寸武,踪迹非素狃。
一旦扆论拔,如射之有彀。
惟以向所为,期以劝绅绶。
天下本无事,欲治多纷揉。
惟是举措颠,嘉苗不如莠。
履舄以尊戴,冠簪斯践蹂。
助天系宠绥,宜民惟有宥。
人如公用心,劝不由赏购。
有冽甘井泉,清深玉其甃。
未观纾长绠,大施如川溜。
区区一方部,不几幕其收。
于嗟郁舆望,无路达旒黊。
作诗道尊光,庶几传不朽。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名- 地支的第一位。
-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缀- 词尾:➊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於 yú/wū《國語辭典》
於 [ yú ]
介- 在。如:「生於某年」、「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 給。《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向。《論語·學而》:「子禽問於子貢。」《明史·卷二·太祖本紀二》:「丙子,頒即位詔於天下。」
- 對。如:「於心不忍」、「於事無補」。《論語·公冶長》:「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 到、至。《史記·卷二九·河渠書》:「於吳,則通渠三江、五湖;於齊,則通菑濟之閒。」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
- 從、由。《老子·第六四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
- 被,置於動詞之後,表示被動。《左傳·成公二年》:「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史記·卷六八·商君傳》:「魏惠王兵數破於齊、秦,國內空,日以削,恐。」
- 為、為了。《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齊使管仲平戎於周。」
- 比,置於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禮記·檀弓下》:「苛政猛於虎也。」唐·李白〈蜀道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 和、與、跟。《論語·子路》:「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宋·蘇軾〈日喻〉:「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
- 與、和,表示並列。《戰國策·齊策一》:「今趙之與秦,猶齊之於魯也。」《漢書·卷六○·杜周傳》:「況將軍之於主上,主上之與將軍哉!」
- 依靠。三國魏·曹植〈當來日大難〉詩:「廣情故,心相於。」唐·劉得仁〈贈敬晊助教〉詩二首之一:「便欲去隨為弟子,片雲孤鶴可相於。」
- 位於句首的語氣詞,無義。《易經·繫辭下》:「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唐·盧肇〈漢堤〉詩:「於惟餘甿,飢傷喘呼。」
- 姓。如宋代有於清言。
於 [ wū ]
名- 「烏」的本字。《穆天子傳·卷三》:「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為群,於鵲與處。」晉·郭璞·注:「於,讀曰烏。」
- 表示感嘆、讚美的語氣。《詩經·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雝顯相。」《史記·卷二·夏本紀》:「皋陶曰:『於!慎其身脩。』」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代-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助-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助-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父 fù/fǔ《國語辭典》
父 [ fù ]
名- 称谓:➊ 对爸爸的称呼。如:「父亲」、「养父」、「家父」、「继父」。《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➋ 用以尊称亲族中男性的长辈。如:「伯父」、「叔父」、「舅父」、「祖父」。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父 [ fǔ ]
名-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广韵·平声·麌韵》:「父,尼父,尚父,皆男子之美称。」《文选·成公绥·啸赋》:「钟期弃琴而改听,孔父忘味而不食。」
- 野老的通称。如:「渔父」。《文选·潘岳·藉田赋》:「有邑老田父或进而称曰:『盖损益随时,理有常然。』」
成性 chéng xìng
(1).天性。《易·繫辞上》:“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朱熹 本义:“成性,本成之性也。”
(2).成其天性。《汉书·董仲舒传》:“是故王者上谨於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
(3).形成一定的性格、习惯。《宋书·明帝纪》:“ 子业 凶嚚自天,忍悖成性。”《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虽承司户不弃,但下官夫妇,钟爱此女,娇养成性,所以不舍得出嫁。” 柳青 《狠透铁》:“忠厚成性的老汉又觉得这样不好,何必和他们斗气呢?” ——《漢語大詞典》
(2).成其天性。《汉书·董仲舒传》:“是故王者上谨於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
(3).形成一定的性格、习惯。《宋书·明帝纪》:“ 子业 凶嚚自天,忍悖成性。”《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虽承司户不弃,但下官夫妇,钟爱此女,娇养成性,所以不舍得出嫁。” 柳青 《狠透铁》:“忠厚成性的老汉又觉得这样不好,何必和他们斗气呢?” ——《漢語大詞典》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名-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所 suǒ《國語辭典》
所 [ suǒ ]
名- 地方、处所。《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
- 恰当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 量词。计算建筑物的单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学校」。
- 约略计算之词。多置于数量、单位之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续汉书志·第一一·天文志中》:「彗星出天船北,长二尺所。」
- 机关或机构的名称。如:「区公所」、「派出所」、「研究所」。
- 姓。如汉代有所忠、所辅。
- 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唐·杜甫〈示从孙济〉诗:「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 假设、如果。《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虚字。置在动词前,暗示动作达到的事物。如:「前所未闻」。《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与「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他的作品为一般青年人所喜爱。」
- 相当于「尚」、「还」。《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三·无名氏·懊侬歌十四首之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锺 ( 鍾 ) zhōng
锺 [ zhōng ]
- 仅用于姓氏人名。其他意义简化作“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