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坚于石,色白于雪。

袁甫宋代〕《石松子

壳坚于石,色白于雪。
仁在其中,香味清绝。
况之松子,格韵度越。
庭前柏树,视此亦劣。
松柏著土,其子乃结。
此仁无根,更何所著。
松柏有种,有枯有活。
此仁无种,生生不灭。
天不能灾,人不能伐。
吾欲令此仁普偏博,吾欲令此仁取不竭。
家家且足,可采可撷。
人人圆成,可咀可嚼。
初无奥旨,亦无秘诀。
不假思量,何劳论说。
个中浑全,了无分别。
仰见高山兮,石洞之穴。
俯此清泉兮,万古不个。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色白

壳 ( 殻 殼 ) ké/qiào
壳 [ ké ]
◎ 坚硬的外皮:鸡蛋~儿。
    壳 [ qiào ]
    ◎ 义同(一):甲~。地~。金蝉脱~。
      坚 ( 堅 ) jiān
      坚 [ jiān ]
      1. 牢固,结实,硬:~固。~实。~如磐石。
      2. 不动摇,不改变:~决。~信。
      3. 牢固、结实的东西或阵地:中~。攻~。披~执锐。
      4. 姓。
      于 ( 於 ) yú《國語辭典》

      于 [ yú ]

      1. 去、往。《文選·曹植·責躬詩》:「煢煢僕夫,于彼冀方。」
      2. 取。《詩經·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孟子·萬章下》:「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1. 在。《儀禮·士昏禮》:「婿立于門外。」同「於 」。
      2. 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3. 對、對於。《詩經·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4. 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于天門。」
      5. 依照。《書經·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6. 為了。《孟子·萬章上》:「唯茲臣庶,女其于予治。」
      1. 和、與。《書經·康誥》:「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
      1. 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如:「鳳凰于飛」。《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
      2. 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然則先王聖于?」同「乎 」。
      1. 姓。如明代有于謙。

      于 [ xū ]

      1. 表示感嘆的意思。《詩經·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通「吁」。
      石 shí/dàn《國語辭典》

      石 [ shí ]

      1. 由矿物集结而成的坚硬块状物,是构成地壳的物质。如:「岩石」、「矿石」、「花冈石」。
      2. 碑、碣。《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故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乃遂上泰山,立石。」
      3. 药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唐·孔颖达·正义:「治病药分用石。《本草》云:『钟乳、矾、磁石之类多矣。』」
      4. 姓。如宋代有石延年。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石 [ dàn ]

      1. 量词:➊ ​ 计算容量的单位。公制一石等于十斗。也称为「公石」。➋ ​ 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汉·鼌错〈论贵粟疏〉:「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战国策·齐策》:「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
      色白
      仪礼士冠礼乃易服服元端元冠爵韠正义朝服与元端同元端则元裳黄裳杂裳黑履者朝服元冠元端虽同但裳以素而履色白也  ——《分类字锦》
      雪 xuě《國語辭典》

      雪 [ xuě ]

      1. 水汽在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六角形白色晶体。如:「白雪」、「冰雪」、「下雪」、「积雪」。
      1. 下雪、降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于时始雪,五处俱贺。」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 擦拭。《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吴起雪泣而应之曰:『子弗识也。』」唐·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二首之一:「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3. 洗刷、洗清、清除。如:「雪耻」、「昭雪」、「洗雪冤情」。《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故雪殽之耻。」
      1. 如雪般白色的。如:「雪白」。隋·卢思道〈孤鸿赋〉:「振雪羽而临风,掩霜毛而候旭。」

      雪 [ xuè ]

      1. 「雪白」的「雪」的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