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有二郑,操行端矩获。

袁甫宋代〕《江东巡部纪行

春过三之一,轻车走阡陌。
平坂抹池阳,迤逦山路埆。
凤颠吹人面,雪滑皲人足。
忽然铜钲挂,九华醒两目。
自经千万劫,寒翠光堪摘。
半霄非人间,大江横其侧。
行行逼宣州,麻姑正面矗。
且上敬亭山,感慨怀李白。
听说三洞天,渴见恨无翮。
岩幽鬼神哭,罅开星月烛。
金沙烂吾前,祖师灯未没。
赓酬二三子,不觉诗笔秃。
歙州我旧游,迎笑儿童簇。
本无棠荫芾,漫云恩波沐。
黄山怅无缘,不得搜仙窟。
祁门山何如,险与石埭埒。
山花溪边明,时有新凫浴。
古木龙吟啸,巨石虎蹲伏。
伟哉岳鄂王,提兵旧盘礴。
像设俨遗祠,光芒射斗宿。
凌晨拜祠下,忧思心恻恻。
无心惜落花,惟愁民捐瘠。
浮梁与乐安,五十笔步百。
幸瞻慈湖祠,风声尚堪忆。
钟君我所敬,能续兹湖脉。
乍合又倏离,人事渺无极。
别友情无奈,看山意无足。
山围如城郭,渐逼鸣山麓。
父老阑道叫,一路藉神福。
问尔所欲何,作庙新奕奕。
我来为尔民,尔欲我筹度。
越宿至芗溪,三山森在列。
顾我一瓣香,端为象翁设。
象翁百世师,此道揭日月。
书堂卜筑成,屋与人俱杰。
深夜济济容,学子纷四集。
前廊问伊谁,同门旧知识。
新知有二郑,操行端矩获。
此学其兴乎,欲去令人惜。
大字书磨崖,字径二三尺。
匆匆过安仁,交友相追逐。
汤董最可人,吉德侔金玉,
干越今称贤,闾阎声籍籍。
此声买无价,民彝知未灭。
我行三千里,六十零四日。
明当抵番江,秉烛写胸臆。
若夫谘熟事,多赖诸贤力。
云何略不书,此是使者职。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新知二郑操行

新知 xīn zhī
新结交的知己。语本《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晋 陶潜 《乞食》诗:“情欣新知劝,言咏遂赋诗。” 唐 李商隐 《风雨》诗:“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宋 陆游 《次韵范参政书怀》:“蠹篋有书供夙好,衡门无客作新知。” 徐迟 《凤翔》八:“这是痛饮 黄龙 之日。解放区、国统区的旧友新知,重聚古柏下,芍药旁,谈天说地了。”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二郑(二鄭)èr zhèng
指 唐 郑从谠 与 郑畋 。《新唐书·郑从谠传》:“初,盗流中原, 沙陀 彊悍,而卒收其用者,盖 从讜 为 太原 重也。时 郑畋 以宰相镇 凤翔 ,移檄讨贼,两人以忠义相提衡,贼尤惮之,号‘二 郑 ’云。”  ——《漢語大詞典》
操行 cāo xíng
操守、品行。《史记·伯夷列传论》:“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絶。” 唐 韩愈 《遣疟鬼》诗:“不修其操行,贱薄似汝稀。” 宋 范公称 《过庭录》:“为人古直有操行。”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凡此诸人,虽其学业、操行参差不齐,要皆天民之秀,有用于世者也。”  ——《漢語大詞典》
端 duān《國語辭典》

端 [ duān ]

  1. 事物的两头皆称为「端」。如:「尖端」、「末端」、「笔端」。《论语·子罕》:「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2. 事物的起始。如:「开端」、「发端」、「挑起战端」。《孟子·公孙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3. 项目、方面。如:「鬼计多端」、「变化万端」、「举其一端」。
  4. 心思、思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5. 古代布帛的长度单位。通常一端约等于一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除了文若虚,每人送缎子二端。」
  6. 姓。如明代有端孝思。
  1. 正、正直。如:「品行不端」。《礼记·玉藻》:「目容端,口容止。」《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1. 以手托物。如:「端碗」、「端菜上桌」。
  2. 摆。如:「端架子」、「把问题都端出台面上讨论。」
  1. 到底、究竟。宋·王安石〈龙泉寺石井〉诗二首之二:「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卧龙无?」宋·陆游〈幽事〉诗:「余年端有几?风月且婆娑。」
  2. 果真。宋·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词:「武昌南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矩 jǔ《國語辭典》

矩 [ jǔ ]

  1. 画方形或直角的器具。即曲尺。《荀子·不苟》:「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也。」唐·杨倞·注:「矩,正方之器也。」唐·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泥坛方合矩,铸鼎圆中规。」
  2. 方形。《六韬·卷四·虎韬·军用》:「天浮铁螳螂,矩内圆外,径四尺以上。」《吕氏春秋·季冬纪·序意》:「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
  3. 法则、常规。如:「循规蹈矩」。《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获 ( 獲 穫 ) huò
获 [ huò ]
  1. 打猎得到的禽兽:猎~。
  2. 得到,取得:~得。~奖。~悉。如~至宝。
  3. 古代对奴婢的贱称:臧~。
  4. 能得到机会或空闲:不~面辞。
  5. 收割庄稼:收~。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