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落落蟠胸中,三江衮衮悬吟笔。

喻良能宋代〕《木状元惠示近诗一卷作诗为谢

洪都通守词华溢,汉殿文章元第一。
万卷落落蟠胸中,三江衮衮悬吟笔。
赠我玉佩联玦环,未数大鹏兼小山。
欲知风味不能尽,此卷长留天地间。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万卷落落蟠胸三江衮衮吟笔

万卷(万卷)
唐 李嘉祐 送韦邕少府归钟山 万卷长开帙,千峰不闭门。  ——《骈字类编》
落落 luò luò
(1).犹磊落。常用以形容人的气质、襟怀。《三国志·蜀志·彭羕传》:“若明府能招致此人,必有忠讜落落之誉。” 唐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风标自落落,文质且彬彬。” 明 李东阳 《明故奉政大夫乔君墓志铭》:“稍长,落落有大志。”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献县 史某 ,佚其名,为人不拘小节,而落落有直气。” 黄葆桢 《赠徐公孟》诗:“落落 徐公孟 ,青年多苦吟。”参见“ 磊落 ”。
(2).形容孤高,与人难合。 宋 李纲 《辞免尚书右仆射第一表》:“志广材疎,自笑落落而难合。” 清 周亮工 《〈托素斋诗〉序》:“ 媿曾 復落落不肯苟同於俗,自信者殊坚。” 黄远庸 《岁暮馀闻》:“ 李仲山 与内阁诸公亦颇落落,故有人拟议 李 将来必组织内阁而代 熊 者,此节恐难成事实。”
(3).稀疏;零落。 汉 杜笃 《首阳山赋》:“长松落落,卉木蒙蒙。” 晋 陆机 《叹逝赋》:“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悠悠度朝昏,落落捐 季 孟 。” 冯自由 《民主主义与中国政治改革之前途》:“中等资产阶级之可数者,概已落落如晨星。”
(4).冷淡。《花城》1981年第3期:“他是不是风闻了什么才这样对我落落寡情?”
(5).高超;卓越。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 宋 王禹偁 《怀贤诗·桑魏公》:“沉沉帷幄谋,落落政事笔。”
(6).粗劣貌。《文子·符言》:“故无为而寧者,失其所寧即危;无为而治者,失其所治即乱。故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后汉书·冯衍传下》:“ 冯子 以为夫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李贤 注:“玉貌碌碌,为人所贵。石形落落,为人所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
(7).形容多而连续不断的样子。 唐 赵牧 《对酒》诗:“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辽史·文学传·萧韩家奴李澣论》:“ 韩家奴 对策,落落累数百言,概可施诸行事。” 清 郑梁 《〈南雷文案〉序》:“要之原本於六经,取材於百氏,浩浩乎其胸中,而落落乎其笔端。”
(8).清楚、分明的样子。《魏书·术艺传·张渊》:“灼灼羣位,落落幽纪。设官分职,罔不悉置。”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骑星辰。” 元 萨都剌 《寄朱舜咨》诗:“落落 江 南山,一一青可数。” 王闿运 《诰授光禄大夫衡阳彭公行状》:“今掇其落落大者……以待国史徵采。”
(9).清澈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瑶流。”一本作“ 洛洛 ”。
(10).象声词。 唐 王建 《听雨》诗:“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簷头。” 唐 司空图 《乙巳岁重阳独登上方》诗:“落落鸣蛩鸟,晴霞度雁天。” 宋 梅尧臣 《三层瀑》诗:“山头出飞瀑,落落鸣寒玉。”  ——《漢語大詞典》
蟠胸 pán xiōng
(1).满腹。 明 杨慎 《邓川杨少参两依庄》诗:“空餘蟠胸济世策,日对隣叟谈桑麻。”
(2).指广阔的心胸。 姚椿 《题杜陆两家诗集》诗:“朝廷尚多难,生理困愁疾;万象入蟠胸,隻字歌中律。”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三江 sān jiāng
(1).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书·禹贡》:“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 汉 以后有多种解释。《国语·越语上》 韦昭 注以 吴江 、 钱塘江 、 浦阳江 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 郭璞 说以 岷江 、 松江 、 浙江 为三江。《书·禹贡》 陆德明 释文引《吴地记》以 松江 、 娄江 、 东江 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 颜师古 注以 北江 、 中江 、 南江 为三江。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 天台 隔三江,风浪无晨暮。” 元 方回 《听航船歌》诗之六:“南到 杭州 北 楚州 ,三江八堰水通流。” 清 龚自珍 《胡户部集同人祀汉郑司农作祀议一篇质户部户部属檃括其指为韵语以谐之》:“《尚书》有今文,隻义餽贫送,四辨餽《尧典》,三江餽《禹贡》。”
(2). 蜀 有三江,即 岷江 、 涪江 、 沱江 。 明 杨慎 《嘉州刘介川进士母寿诗》:“三江化作长春酒,戯綵恒斟 爱日亭 。”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 蜀 之三江:外水 岷江 ,中水 涪江 ,内水 沱江 也。”
(3).指 广东 境内的 西江 、 北江 、 东江 。 清 黄遵宪 《羊城感赋》之二:“手挽三江尽北流,寇氛难洗 越 人羞。”
(4).指 鸭绿江 、 松花江 、 黑龙江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 鸭緑江 、 松花江 、 黑龙江 ,称三江,其源在 长白山 顶。”  ——《漢語大詞典》
衮衮 gǔn gǔn
(1).神龙卷曲貌。 唐 皮日休 《补九夏歌·骜夏》:“桓桓其珪,衮衮其衣。出作二伯,天下是毗。”参见“ 衮衣 ”。
(2).旋转翻滚貌。《全唐诗》卷七八六载《姜宣弹小胡笳引歌》:“汎徽胡雁咽萧萧,绕指轆轤圆衮衮。”
(3).大水奔流貌。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衮衮来。” 宋 王安石 《望越亭》诗:“乱山千顷翠相围,衮衮沧江去復归。”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词:“衮衮 长江 萧萧木,送遥天、白鴈哀鸣去。”
(4).引申为急速流逝。 宋 韩疁 《高阳台·除夜》词:“频听银籤,重燃絳蜡,年华衮衮惊心。”
(5).说话滔滔不绝貌。《太平御览》卷三十引《竹林七贤论》:“ 张华 善説《史》《汉》, 裴逸民 叙前言往行,衮衮可听。” 宋 陆游 《跋司马端衡画传灯图》:“某尝以通家之旧,亲闻其论画,衮衮终日。” 清 钮琇 《觚賸·粟儿》:“﹝公子﹞剧谈上下今古,衮衮不少休,意气閒放,旁若无人。”
(6).相继不绝貌。 唐 杜甫 《上牛头寺》诗:“青山意不尽,衮衮上 牛头 。” 宋 秦观 《秋兴拟杜子美》诗:“车马憧憧诸道路,市朝衮衮共埃尘。” 金 辛愿 《赠赵宜之》诗之二:“从渠投隙者,衮衮向 金门 。”
(7).纷繁众多貌。 唐 王涯 《游春辞》之二:“鸟度时时衝絮起,花繁衮衮压枝底。” 宋 苏轼 《答刘元忠书》之三:“先公传久欲作,以官事衮衮未暇,成,当即寄去也。” 张昭汉 《悼遯初先生》诗:“衮衮时贤竞厌贫,本来面目独斯人。”
(8).尘雾频起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彼牵黄臂苍、驰猎於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全元散曲·醉太平·嘲友人游春不至》曲:“芳尘衮衮,香雾氲氲,东风何地不精神,流鶯也唤人。”  ——《漢語大詞典》
悬 ( 懸 ) xuán
悬 [ xuán ]
  1. 挂,吊在空中:~垂。~吊。~梯。~河。~心。~念(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命运的伏笔)。~梁刺股。
  2.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断。~案。~而未决。
  3. 距离远:~隔。~殊。
  4. 危险:~崖。~乎(“”读轻声)。
  5. 公开提示:~赏。
吟笔(吟筆)yín bǐ
写诗的笔;诗人的笔。 宋 梅尧臣 《李少傅郑圃佚老亭》诗:“春禽时弄吭,清景付吟笔。” 宋 陈与义 《再用迹字韵成一首呈判府》:“尚餘烟月债,驱使入吟笔。” 元 赵善庆 《忆王孙·述忆》曲:“吟笔未成 贾谊 策,鬢毛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