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缬退风花著子,绿针浮水稻抽秧。

姚孝锡宋代〕《

红缬退风花著子,绿针浮水稻抽秧。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红缬退绿针浮水抽秧

红缬(红缬)
唐 白居易 喜山石榴花开 赤玉何人少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裤。
宋 姚孝锡 句 其二 红缬退风花著子,绿针浮水稻抽秧。
宋 陈三聘 好事近 其一 归来须著酒消磨,玉面点红缬。  ——《骈字类编》
退 tuì《國語辭典》

退 [ tuì ]

  1. 向后倒行、移动。与「进」相对。如:「后退」、「撤退」、「进退两难」、「以退为进」、「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 畏缩。如:「退缩不前」。《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
  3. 谦让。如:「谦退」、「退让」。《晋书·卷三七·宗室传·安平献王孚传》:「宣帝执政,常自退损。」
  4. 离去、离开。如:「退席」、「迟到早退」、「功成身退」。
  5. 辞去职务。如:「退休」。《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子胥退而耕于野。」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敢以其不胜任而辄退之。」
  6. 取消、解除。如:「退约」、「退租」、「退婚」。《红楼梦·第一六回》:「闻得父母退了前夫,它便一根麻绳,悄悄的自缢了。」
  7. 脱去、除去。如:「退毛」。《西游记·第二三回》:「把他且浸在后边净水池中,浸退了毛衣,使盐腌著,使阴天下酒。」
  8. 减损、消失、衰减。如:「退烧」、「退色」、「衰退」。《左传·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诗二首之二:「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9. 归还。如:「退货」、「退票」、「包退包换」、「货既出门,概不退换。」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1.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3.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4.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1. 有花的。如:「花季」。
    2.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3.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4.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5.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6.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1.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2.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著 zhù/zhuó/zhe《國語辭典》

    著 [ zhù ]

    1. 显露、表现。《礼记·大学》:「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2. 标举、标示。《礼记·祭法》:「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汉书·卷六○·杜周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3. 撰述、写作。《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于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
    4. 记载。《墨子·明鬼下》:「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周之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
    1. 文章、作品的通称。如:「名著」、「巨著」。
    2. 《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著〉,刺时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诗。首章三句为:「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著,与宁通,指门屏之间。而,语尾助词,无义。充耳,以玉塞耳。以素,系以素丝。尚,加也。琼华,美玉。
    1. 显明。如:「显著的差别」。

    著 [ zháo ]

    1. 表示状态的持续或已有了结果。如:「灯点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2. 接触。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后不著店」。
    3. 陷入、中计。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1. 恰好、得当。如:「这笔钱真花著了。」

    著 [ zhuó ]

    1. 穿上。《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诗:「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2. 附、接触。如:「附著」。《国语·晋语四》:「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3. 及、到。如:「著陆」。《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田豫传》:「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著岸。」唐·沈佺期〈杂诗〉三首之二:「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4. 开花或结果。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诗:「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5. 命令、差使。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著你迤逗的胡行乱走?」《西游记·第一三回》:「接至里面供给了,著僧纲请往福原等安歇。」
    1. 下棋行子。如:「棋高一著」。
    2. 处事的方法、计策。如:「失著」、「无著」。
    3. 事情的归宿。如:「著落」。

    著 [ zhe ]

    1. 表示动作正持续进行。如:「坐著」、「正说著话」。
    2. 表示动作的存有。如:「镶著花边儿」、「贴著标语」。
    3. 表示某种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聪明著呢!」、「这石头沉著呢!」
    4. 表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如:「你慢著!」、「你可要记著!」

    著 [ zhāo ]

    1. 计策、方法。《水浒传·第二回》:「三十六著,走为上著。」
    1. 放置。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
    2. 受。如:「著风」、「著凉」。
    3. 发生。如:「著急」、「著慌」。
    1. 北方方言。指意见相合、同意。如:「著哇!这正合我意。」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绿针 lǜ zhēn
    亦作“绿针”。 喻禾苗。 宋 苏轼 《无锡道中赋水车》诗:“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緑鍼抽稻芽。” 明 徐渭 《笋脯》诗:“籜畔夫将妇,随农插緑针。”  ——《漢語大詞典》
    浮水 fú shuǐ
    (1).漂于水面。《旧唐书·高骈传》:“蝗自西来,行而不飞,浮水缘城而入府第。”
    (2).指在水上航行。《后汉书·公孙述传》:“﹝ 蜀 地﹞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
    (3).泅水,在水里游泳。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觉寺》:“尚书左丞 甄琛 曰:‘ 吴 人浮水自云工,妓儿掷绳在虚空。’”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漢語大詞典》
    稻 dào《國語辭典》

    稻 [ dào ]

    1. 植物名。禾本科稻屬,一年生草本。莖高三、四尺,結實累累成穗,有水稻和旱稻兩種。子實橢圓,有硬殼,去殼後就是大米。以其黏性而言,可分蓬萊稻、在來稻兩種。若以成熟的先後順序言,又可分早稻、晚稻兩種。為我國與東南亞國家重要的糧食作物。
    2. 姓。如春秋時秦國有稻黃。
    抽秧
    欧阳修 喜雨诗 宿麦已登实,新禾未抽秧。  ——《分类字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