蟂矶授命鬼神惊,虎山虎山真如虎。

王安修清代〕《前明黄将军歌

金陵王气归何许,渡江一马化为鼠。无愁日日醉深宫,跋扈人人开幕府。

忠勇争推黄虎山,百战威名震吴楚。蟂矶授命鬼神惊,虎山虎山真如虎。

缅维江夏多奇人,更有新安伯修甫。蚤掇巍科恩遇深,皇帝曰予有御侮。

拜官几日国旋亡,勤王有志人共睹。建牙京口望中兴,生不逢时将奚补。

蕲王一去江空流,波光惨淡悲桴鼓。权臣在朝功鲜成,长使英雄泪如雨。

栋折榱崩大厦倾,空怜腐木相撑拄。崎岖万里蚤见机,蕴义怀贞思远举。

衡山何必非西山,托钵采薇心独苦。一弹指顷见沧桑,猿鹤沙虫何足数。

掀髯一啸洞庭波,啸罢凄然怀故主。回首龙髯杳莫攀,关心马鬣劳区处。

由来忠孝贯儒释,佛法无多谁领取。古人殉国各有道,或死或生何龃龉。

虎山死与方景齐,伯修生与雪庵伍。生死不同同自靖,两黄将军并千古。

君不见石铸愁云暗江渚,青衣肉袒面如土。花马何心争拜舞,呜呼!

两黄将军并千古。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蟂矶授命鬼神虎山虎山真如

蟂矶(蟂磯)xiāo jī
地名。在 安徽 芜湖 西 江 中,高十丈,周九亩有奇。矶上旧有 灵泽夫人 (俗传即 三国 时 刘备 妻、 孙权 妹)祠。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蟂矶》:“ 芜湖 江 心有磯,磯上有祠,祠 孙夫人 ,曰 蟂磯 。” 清 吴殳 《蜀汉》诗:“西国无烟生火井,东邻有女落 蟂磯 。”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蟂矶》。  ——《漢語大詞典》
授命 shòu mìng
(1).献出生命。《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朱熹 集注:“授命,言不爱其生,持以与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徇名者不以授命为难,重身者不以近欲累情。”《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 唐 孔颖达 疏:“为人臣子,当致身授命以救之。” 清 王韬 《瓮牖馀谈·帅观察死难》:“其姪 帅畴 与其记室 万泰 ,亦同时授命。”
(2).犹拼命;效命。《国语·吴语》:“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 韦昭 注:“授命,犹斗命。”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及诸 吕 擅权,图危 刘氏 ,而天下所以不能倾动,百姓所以不易心者,徒以诸侯强大,磐石胶固, 东牟 朱虚 授命於内, 齐 、 代 、 吴 、 楚 作卫於外故也。”《晋书·宣帝纪》:“昔 赵高 极意, 秦 是以亡; 吕霍 早断, 汉 祚永延。此乃陛下之殷鉴,臣授命之秋也。”
(3).接受天命。授,通“ 受 ”。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古之王者,授命君人,兢兢业业,承天顺地,靡不思贤能以济其理,求讜直以闻其过。”  ——《漢語大詞典》
鬼神 guǐ shén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漢語大詞典》
惊 ( 驚 ) jīng
惊 [ jīng ]
  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车。~群。马~车败。
  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3. 震动:~动。~扰。~堂木。打草~蛇。
  4. 出人意料的:~喜。
虎山
明一统志虎头山在广州府东筦县西南五十五里大海中有大虎小虎二山俗号虎头门外夷入贡及使外夷者皆道此  ——《骈字类编》
真如 zhēn rú
佛教语。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译。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与实相、法界等同义。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集经讲疏启》:“同真如而无尽,与日月而俱悬。”《成唯识论》卷九:“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游净土》:“霞幢被,宝座趺,灵光随处现真如。”《红楼梦》第八七回:“屏息垂帘,跏趺坐下,断除妄想,趋向真如。” 范文澜 《唐代佛数·佛教各派》:“事物生灭变化,都不离真如。故真如即万法(事物),万法即真如。真如与万法,无碍融通。”  ——《漢語大詞典》
虎 hǔ《國語辭典》

虎 [ hǔ ]

  1. 動物名。哺乳類食肉目貓科。形似貓,全身黃褐色,具黑色條紋。性凶猛。獨居,善游泳。於夜間狩獵,以鹿、羊、豬等為食。俗稱為「老虎」。
  2. 姓。如漢代有虎旗。
  1. 威武勇猛。如:「虎將」、「龍兄虎弟」、「虎父無犬子」。《詩經·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在泮獻馘。」《後漢書·卷八四·烈女傳·董祀妻傳》:「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

虎 [ hū ]

  1. 參見「馬馬虎虎 」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