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争推黄虎山,百战威名震吴楚。

王安修清代〕《前明黄将军歌

金陵王气归何许,渡江一马化为鼠。无愁日日醉深宫,跋扈人人开幕府。

忠勇争推黄虎山,百战威名震吴楚。蟂矶授命鬼神惊,虎山虎山真如虎。

缅维江夏多奇人,更有新安伯修甫。蚤掇巍科恩遇深,皇帝曰予有御侮。

拜官几日国旋亡,勤王有志人共睹。建牙京口望中兴,生不逢时将奚补。

蕲王一去江空流,波光惨淡悲桴鼓。权臣在朝功鲜成,长使英雄泪如雨。

栋折榱崩大厦倾,空怜腐木相撑拄。崎岖万里蚤见机,蕴义怀贞思远举。

衡山何必非西山,托钵采薇心独苦。一弹指顷见沧桑,猿鹤沙虫何足数。

掀髯一啸洞庭波,啸罢凄然怀故主。回首龙髯杳莫攀,关心马鬣劳区处。

由来忠孝贯儒释,佛法无多谁领取。古人殉国各有道,或死或生何龃龉。

虎山死与方景齐,伯修生与雪庵伍。生死不同同自靖,两黄将军并千古。

君不见石铸愁云暗江渚,青衣肉袒面如土。花马何心争拜舞,呜呼!

两黄将军并千古。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忠勇虎山百战威名吴楚

忠勇 zhōng yǒng
忠诚勇敢。《后汉书·李固传》:“自非 博陆 忠勇, 延年 奋发,大 汉 之祀,几将倾矣。”《新唐书·白居易传》:“ 度 为人忠勇,可尝一面。” 陈衍 《元诗纪事·张玉娘》:“丈夫则以忠勇自期,妇人则以贞节自许。” 柔石 《二月》一:“城内的敌兵,见这边有这样忠勇的人,胆也吓坏了,他们自己逃散了。”  ——《漢語大詞典》
争 ( 爭 ) zhēng《國語辭典》
  1. 「争 」的异体字。
推 tuī《國語辭典》

推 [ tuī ]

  1. 用力往前或往外移动物体。如:「推车」、「推门」。唐·李白〈襄阳歌〉:「玉山自倒非人推。」
  2. 顺著迁移。《易经·系辞下》:「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 根据已知寻究其他。如:「推算」、「推论」、「以此类推」。《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有意其推本之也。」
  4. 扩充、扩展。如:「推行」、「推销」、「推广教育」。《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
  5. 选择、荐举。如:「推选」、「推举」。《礼记·儒行》:「推贤而进达之。」
  6. 辞让、让与。如:「推让」。《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推食食我。」
  7. 借口、假托。如:「推托」、「推卸」、「推三阻四」。《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又推个事故,却来白娘子家取伞。」
  8. 尊崇、赞许。如:「推崇」、「推许」。《晋书·卷四一·刘寔传》:「天下所共推,则天下士也。」
  9. 除去。如:「推陈出新」。
黄 ( 黃 ) huáng《國語辭典》
  1. 「黄 」的异体字。
虎山
明一统志虎头山在广州府东筦县西南五十五里大海中有大虎小虎二山俗号虎头门外夷入贡及使外夷者皆道此  ——《骈字类编》
百战(百戰)bǎi zhàn
多次作战。《吴子·料敌》:“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怠。”《晋书·索綝传》:“大小百战, 綝 手擒贼帅 李羌 。”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六九:“几抛云髻恨金墉,泪洗花颜百战中。” 宋 王安石 《乌江亭》诗:“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迴。” 清 昭梿 《啸亭续录·超勇亲王》:“王阵擒贼首二,皆百战渠魁,贼帅 小策零 堕骑,裸身跨白驼遁。”  ——《漢語大詞典》
威名 wēi míng
威望,名声。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蛇作怪者》:“会 武陵 蛮夷 黄高 攻烧 南郡 , 鸿卿 以威名素著,选登亚将。”《周书·贺拔胜传》:“ 娄 ( 韩娄 )素闻 胜 威名,竟不敢南寇。” 宋 黄庭坚 《送范德孺知庆州》诗:“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清 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君来仗威名,一言释猜忌。” 萧华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漢語大詞典》
震 zhèn《國語辭典》

震 [ zhèn ]

  1. 雷擊。《春秋·僖公十五年》:「己卯晦,震伯夷之廟。」《史記·卷三·殷本紀》:「武乙獵於河渭之閒,暴雷,武乙震死。」
  2. 動盪。如:「名震天下」。《國語·周語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3. 恐懼、害怕。《易經·震卦·彖曰》:「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文選·潘岳·藉田賦》:「森奉璋以階列,望皇軒而肅震。」
  4. 發怒。漢·揚雄《太玄經·卷二·釋卦》:「震于廷,和正俱亡也。」
  1. 疾雷。《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熚熚震電,不寧不令。」
  2. 《易經》卦名:➊ ​ 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雷電。➋ ​ 六十四卦之一。震(☳)​下震(☳)​上。表示君子體察到雷電交相而來的現象,即以恐懼之心,修養其身。
吴楚 wú chǔ
(1). 春秋 吴国 与 楚国 。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 吴 楚 凭 江 ,负固 方城 。”
(2).泛指 春秋 吴 楚 之故地。即今 长江 中、下游一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君 吴 楚 之士,亡国之餘,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明 许宗鲁 《登齐山楼》诗:“ 淮 淝 山色尊前出, 吴 楚 江流画里看。” 陈毅 《咏三峡》诗:“总嫌太狭窄, 吴 楚 天地宽。”
(3).指 吴 地和 楚 地。比喻不同区域。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虽讎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 吴 楚 异乡,此绳一繫,终不可逭。”
(4).指 汉高祖 分封的 吴 楚 诸侯国。《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吴 楚 反,闻。”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然 高祖 封建,地过古制,大者跨州兼域,小者连城数十,上下无别,权侔京室,故有 吴 楚 七国之患。” 清 姚鼐 《贾生明申商论》:“﹝ 景帝 ﹞其资如此,而 鼂错 又以 申 商 进之,何怪有 吴 楚 之难。”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