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绣谷亭前一本差相亚,细校犹疑殊尹邢。

全祖望清代〕《水木明瑟园古藤歌

昔我游京华,及见三古藤。其一尚书省,犹传文定旧都厅。

俄而吴回降,嘻嘻出出寒灰零。其一海波街,尚署金风老子名。

俄而富媪震,横裂活埋归杳冥。其一合肥邸,五传槐棘相因仍。

临川侍郎下我榻,喁喁于于和诗百辈赢。十年落拓湖海上,春明存殁百感增。

惊见天平谷口双峥嵘,古根诘屈穿山出,酝酿洞庭七十二峰之精灵。

踞地先成偃卧形,老罴当道群貉屏。欲上不上意磅礴,忽然蹶起势骞腾。

百转千蟠故作态,低头下瞰纷长缨。其心时复吐云气,其干将无闻铜腥。

其杪迎风舞拂拂,大垂小垂都珑玲。就中倏生数直干,岸然如弦复如绳。

空所依旁冉冉升,此尤怪绝得未曾。浙中绣谷亭前一本差相亚,细校犹疑殊尹邢。

主人选佳木,插架三十楹。蜿蜒循蒿径,亦以曲折成。

入门未窥诸坞绿,蔽天已见十丈青。频年三过此,所惜未与花期丁。

是藤不花亦复佳,磥砢高节谁抗衡,老我感旧空怔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绣谷亭前一本相亚犹疑尹邢

浙 zhè《國語辭典》

浙 [ zhè ]

  1. 参见「浙江 」条。
  2. 大陆地区浙江省的简称。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绣谷(绣谷)
明一统志绣谷山在靖安县北五里一名幽谷山有瀑布与幽谷亭相对
又绣谷在盱眙县普济院南白虎坡其石岩多花木春日如锦绣又有绣谷亭在旧崇福寺凡五亭曰托根曰竹庄曰香雪曰杏村因其有梅竹荼蘼红杏而榜之也西苏轼诗绣谷只应花自朵镜潭长与月相磨 陆游 园诗半掩朱门藓径斜翠屏绣谷忽谽谺瀑惠洪清修寺诗湘山也学庐山好落 声飞绣谷风  ——《骈字类编》
亭前
萨都拉诗金缕款歌来枕上银瓶索酒到亭前  ——《韵府拾遗 先韵》
一本 yī běn
(1).同一根本。《孟子·滕文公上》:“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朱子语类》卷九:“主敬穷理,虽二端,其实一本。”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公冶长篇一》:“仁、义、忠、孝,固无非性者,而现前万殊,根原一本。” 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奴是念着他们俩是一本之亲,而且老公公遗下的产业至今还没分析,论理应该供给他。”
(2).完全根据。《新五代史·职方考》:“盖得其要,则虽万国而治;失其所守,则虽一天下不能容,岂非一本於道德哉!” 宋 曾巩 《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发祥其德,无可以称;思所以报,一本於心。”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因时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於道,而以功利之心行之,即是伯者以下事业。”
(3).表数量。草木等植物的一株。《荀子·富国》:“然后瓜桃枣李,一本数以盆鼓。”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瓜》:“八月断其梢,减其实,一本但留五六枚。”《宋史·五行志》:“ 太平兴国 二年八月, 青城县 民家竹一本,上分双茎。”
(4).表数量。文件、奏章、书籍簿册等的一件或一册。《魏书·崔子元传》:“今缮写一本,敢以仰呈。”《北齐书·魏收传》:“及詔行 魏 史, 收 以为直置秘阁,外人无由得见。於是命送一本付并省,一本付 鄴下 ,任人写之。”《陈书·姚察传》:“ 后主 所製文笔,卷轴甚多,乃别写一本付 察 ,有疑悉令刊定。”《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河道总督平日又合他不对,便借此参了一本,革职拿问。”
(5).表数量。戏剧中可成段落的一出或数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曲儿甜,腔儿雅,裁剪就雪月风花,唱一本倚翠偷期话。”
(6).一定长度的影片亦称一本。  ——《漢語大詞典》
差 chà/chā/chāi/cī《國語辭典》

差 [ chā ]

  1. 缺失、錯誤。如:「誤差」、「出差錯」。
  2. 區別、不同。《荀子·榮辱》:「故先王案為之制禮義以分之,使有貴賤之等,長幼之差,智愚能不能之分。」
  3. 數學上指兩數相減所得的數。如:「三減一的差是二。」
  1. 失誤、不當。《明史·卷二五一·徐光啟傳》:「臣聞曆久必差,宜及時修正。」
  2. 因比較而產生區別。如:「他們彼此的說法差異很大。」
  1. 尚、略、還。如:「差強人意」。

差 [ chāi ]

  1. 派遣。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縛戎人〉:「邊頭大將差健卒,入抄禽生快於鶻。」《水滸傳·第五五回》:「出師之日,我自差官來點視。」
  2. 選擇。《詩經·小雅·吉日》:「吉日庚午,既差我馬?」《文選·宋玉·高唐賦》:「王將欲往見,必先齋戒,差時擇日。」
  1. 受派遣去做事的人。如:「欽差」、「信差」。
  2. 被派遣去做的事。如:「公差」。《紅樓夢·第六○回》:「寶玉房中的丫鬟差輕人多。」

差 [ chà ]

  1. 不好。如:「成績差」、「他的文章太差了。」
  1. 欠缺、短少。如:「差十分就八點鐘了。」
  1. (一)​之語音。

差 [ cī ]

  1. 不整齊、不齊一。如:「參差」、「差互」。
  1. 分別、區分。《荀子·大略》:「列官職,差爵祿,非以尊大夫而已。」《元史·卷七二·呂思誠傳》:「差民戶為三等,均其徭役。」
  1. 等級。《孟子·滕文公上》:「愛無差等,施由親始。」

差 [ cuō ]

  1. 搓磨、搓洗。《禮記·喪大記》:「御者差沐于堂上。」漢·鄭玄·注:「差,淅也。」唐·孔穎達·正義:「差是差摩,故云淅。」

差 [ chài ]

  1. 病癒。《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華佗傳》:「操積苦頭風眩,佗針,隨手而差。」唐·元稹〈蟆子詩·序〉:「故齧人成瘡,秋夏不愈,膏楸葉而傅之,則差。」通「瘥」。
相亚(相亞)xiāng yà
相近似;相当。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 吴孙峻 杀 朱主 ,埋於 石子冈 。 归命 即位,将欲改葬之,冢墓相亚,不可识别。”《北史·裴庄伯传》:“﹝ 庄伯 ﹞文笔与 敬宪 ( 裴敬宪 )相亚。”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此二处不隶鐘鼓司,而时道有宠,与 暖殿 相亚焉。”  ——《漢語大詞典》
细 ( 細 ) xì
细 [ xì ]
  1. 颗粒小的,与“”相对:~沙。~面。~屑。
  2. 长条东西直径小的:~线。~丝。~眉。~水长流。
  3. 精致的:~瓷。~布。~工。~活儿。
  4. 声音小:嗓音~。
  5. 周密详尽:仔~。精~。~致。~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腻。胆大心~。
  6. 微小的:~小。~微。~节。事无巨~。
  7. 俭省:他过日子很~。
校 xiào/jiào《國語辭典》

校 [ xiào ]

  1. 施教求學的地方。如:「學校」、「補校」、「夜校」。
  2. 中級軍官的名稱,分上校、中校、少校三級。
  3. 姓。如唐代有校桀。

校 [ jiào ]

  1. 古代的刑具。枷械的統稱。《說文解字·木部》:「校,木囚也。」《資治通鑑·卷二六九·後梁紀四·均王乾化三年》:「庚辰,晉王發幽州,劉仁恭父子皆荷校於露布之下。」
  2. 較量、計較。如:「校力」、「校量」。唐·韓愈〈和侯協律詠筍〉詩:「短長終不校,先後竟誰論。」
  3. 訂正、考訂。如:「校稿」、「校覈」。《國語·魯語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於周太師。」
  4. 考核、考究。《荀子·君道》:「知慮取舍,稽之以成,日月積久,校之以功。」
  5. 計算。《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
犹疑(猶疑)yóu nǐ
犹豫不决。 唐 谷神子 《博异志·白幽求》:“ 幽求 犹疑未敢前。”《老残游记》第一回:“船主舵工听了,俱犹疑不定。” 老舍 《神拳》第一幕:“大哥,还犹疑什么呢?该死,活不了!输了命,不能输了理!”  ——《漢語大詞典》
殊 shū《國語辭典》

殊 [ shū ]

  1. 斬首、殺死。《說文解字·歺部》:「殊,死也。」清·段玉裁·注:「凡漢紹云殊死者,皆謂死罪也。死罪者,首身分離,故曰殊死。」《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或夷由未殊,顛狽頓躓,蝡蝡蟫蟫。」
  2. 斷絕。《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漢書·卷八·宣帝紀》:「蓋聞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親粲而不殊。」
  3. 超過。《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傳》:「母氏年殊七十。」唐·章懷太子·注:「殊,猶過也。」《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恩紀之違,甚於路人;隔閡之異,殊於胡越。」
  4. 區別。《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三國魏·曹植〈節遊賦〉:「觀靡靡而無終,何渺渺而難殊。」
  1. 不同的、互異的。如:「殊途同歸」。《易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史記·卷二十四·樂書》:「紂樂好之,與萬國殊心。」
  2. 特別的、異常的。如:「殊榮」。《晉書·卷五二·阮种傳》:「弱冠有殊操,為嵇康所重。」《資治通鑑·卷四二·漢紀三十四·光武帝建武八年》:「帝聞而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會,待融等以殊禮。」
  1. 拚死、決死。《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2. 非常、極、甚。如:「殊為失當。」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武彝山日記》:「泉從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3. 猶、尚。《文選·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圓景早已滿,佳人殊未適。」唐·白居易〈早蟬〉詩:「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尹邢 yǐn xíng
汉武帝 宠妃 尹夫人 与 邢夫人 的并称。因同时被宠幸, 汉武帝 有诏二人不得相见。事见《史记·外戚世家》。后即以 尹 邢 之事作彼此不相谋面的典故。 清 赵翼 《子才过访草堂》诗:“ 尹 邢 不避面,翻欲同罗幬。”《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这等一个人便在宦途世路上遇着了,还不免弄成个避面 尹 邢 ,怎的肯引他作同心 管 鲍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