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韶光今日始,赏心乐事许相循。

徐搢珊清代〕《丙戌岁朝立春

百年难遇岁朝春,谚语相传亦有因。岁序适当推丙戌,斗杓正喜建庚寅。

数声爆竹摧冰箸,万树梅花聘玉尘。九十韶光今日始,赏心乐事许相循。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九十韶光今日赏心乐事

九十 jiǔ shí
(1).泛指多数。《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縭,九十其仪。” 郑玄 笺:“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诗·小雅·无羊》:“九十其犉。” 郑玄 笺:“今乃犉者九十头,言其多矣。”
(2).指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九十行带索,飢寒况当年。”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花翁之什见招因次韵酬之》:“九十携锄傴僂翁,小园幽事尽能通。”
(3).谓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陈陶 《春归去》诗:“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九十春光一梦醒,江南无数乱峯青。”  ——《漢語大詞典》
韶光 sháo guāng
(1).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南朝 梁简文帝 《与慧琰法师书》:“五翳消空,韶光表节。”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每至韶光照野,爽靄晴遥。”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但能勾五千岁遐龄,索强如九十日韶光。” 清 顾炎武 《赴东》诗之五:“草木皆欣欣,不觉韶光晚。”
(2).泛指光阴。《武王伐纣平话》卷上:“韶光似箭,日月如梭。”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分别》:“韶光荏苒,嘆桑榆暮景。”
(3).比喻青少年时期。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只恐韶光易零落,何时重得会 刘郎 ?”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 殷夫 《给母亲》:“但我求的是青春的生活,因为韶光一去不再来。”  ——《漢語大詞典》
今日 jīn rì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漢語大詞典》
始 shǐ《國語辭典》

始 [ shǐ ]

  1.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1.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3.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1. (一)​1.2.之又音。
赏心乐事(賞心樂事)shǎng xīn lè shì
欢畅的心情和快乐的事情。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建安 末,余时在 鄴宫 ,朝游夕讌,究欢愉之极。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頽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赵朴初 《滴水集·〈千秋节〉词》:“东风里,赏心乐事家家院。”  ——《漢語大詞典》
许 ( 許 ) xǔ/hǔ
许 [ xǔ ]
  1. 应允,认可:~可。允~。特~。
  2. 承认其优点:赞~。嘉~。
  3. 预先答应给与:~诺。
  4.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5. 或者,可能:也~。或~。
  6. 处,地方:何~人。
  7.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8. 这样:如~。
  9.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10. 姓。
许 [ hǔ ]
  1.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1.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1.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1.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1.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2.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3.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4.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5.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1.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2. 职官名:➊ ​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4.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循 xún《國語辭典》

循 [ xún ]

  1. 沿著、顺著。《左传·昭公七年》:「循墙而走。」《淮南子·本经》:「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
  2. 遵守、依照。如:「依循」、「循规蹈矩」。《礼记·射义》:「卿大夫循法为节。」
  3. 抚摩。《韩非子·说林下》:「其一人举踶马,其一人从后而循之,三抚其尻而马不踶。」《汉书·卷五四·李广传》:「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
  4. 巡视。《墨子·迎敌祠》:「县师受事,出葆,循沟防。」《礼记·月令》:「循行国邑,周视原野。」通「巡」。
  1. 善良守法的。如:「循吏」。
  1. 逐渐、渐渐。如:「循循善诱」。《聊斋志异·卷一·青凤》:「盖循循善教,有师范焉。」
  1. 姓。如南朝时梁有循景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