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诗近体惊儿女,大笑庐山远法师。

蒲道源元代〕《觉和尚庵赏白莲

冰雪肌肤出淤泥,伶俜寒影照涟漪。晓风浮冷梦初醒,夜月婵娟清更宜。

未要露浓垂别泪,先看水滑洗凝脂。陶诗近体惊儿女,大笑庐山远法师。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近体儿女大笑庐山法师

陶 táo《國語辭典》

陶 [ táo ]

  1.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如:「黑陶」、「彩陶」。
  2. 姓。如晋代有陶潜。
  1. 制造陶器。如:「陶冶」。《孟子·告子下》:「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2. 比喻培养、教育。如:「陶铸性情」、「熏陶」。
  3. 畅通。《文选·枚乘·七发》:「陶阳气,荡春心。」

陶 [ yáo ]

  1. 皋陶:人名。相传为舜之臣,掌刑狱之事。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近体(近體)jìn tǐ
(1).即近体诗。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李嶠 、 沉 、 宋 之流,方为律诗,谓之近体。”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体凡》:“其所变诗体,则声律之叶者,不论长句、絶句,概名为律诗、为近体。” 章炳麟 《辨诗》:“物极则变,今宜取近体一切断之, 唐 以后诗,但以参考史事存之可也。”参见“ 近体诗 ”。
(2).贴身,紧挨身体。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一:“尝闻尚衣缝人云:‘上近体衣俱 松江 三梭布所製。’”  ——《漢語大詞典》
惊 ( 驚 ) jīng
惊 [ jīng ]
  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车。~群。马~车败。
  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3. 震动:~动。~扰。~堂木。打草~蛇。
  4. 出人意料的:~喜。
儿女(兒女)ér nǚ
(1).子女。《后汉书·冯衍传下》:“儿女常自操井臼。”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老舍 《茶馆》第一幕:“最苦是,乡村里,没吃没穿逼得卖儿女。”
(2).指青年男女。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词:“儿女泪,君休滴。”
(3).泛指男女。 唐 白行简 《三梦记》:“ 刘 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饌,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刘 初愕然。”
(4).妇人;女子。《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汉阳 阎忠 异之” 裴松之 注引《九州春秋》:“﹝ 韩信 ﹞拒 蒯通 之忠,忽鼎跱之势,利剑已揣其喉,乃叹息而悔,所以见烹於儿女也。” 清 孙枝蔚 《七夕诗》:“世间愚儿女,但为针缕忙。” 毛泽东 《为女民兵题照》诗:“ 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漢語大詞典》
大笑 dà xiào
纵情地欢笑。例如:观众对那哑剧的表演大笑。
爆发式地狂笑。例如:被滑稽的小丑逗得纵声大笑。
指狂笑或无遏制地笑
笑的动作或情况。例如:那惹人爱的容颜变成了微笑,而微笑又变成了大笑。  ——《漢語大詞典》
庐山(廬山)lú shān
山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耸立于 鄱阳湖 、 长江 之滨。又名 匡山 、 匡庐 。相传 周 有 匡 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名。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有 汉阳 、 香炉 、 五老 诸峰耸峙。三面临水,江湖水气郁结。山多巉岩、峭壁、清泉、飞瀑之胜。著名胜迹有 白鹿洞 、 仙人洞 、 三迭泉 、 含鄱口 等。  ——《漢語大詞典》
远 ( 遠 ) yuǎn/yuàn
远 [ yuǎn ]
  1. 距离长,与“”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2. 时间长:~古。~祖。长~。永~。
  3.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4. 深奥:言近旨~。
  5. 姓。
远 [ yuàn ]
     ◎ 避开:近君子,~小人。
法师(法師)fǎ shī
(1).佛教语。精通佛经并能讲解佛法的高僧。亦用为对比丘的尊称。《正法华经·法师品》:“称咏法师,发心悦豫,其人获福,不可限量。”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 宗法师 行絜珪璧,拥锡来游。” 宋 王安石 《答蒋颖叔书》:“其所以名‘芬陁利华’,取义甚多,非但如今法师所释也。”《新华文摘》1987年第6期:“在 缅甸 有一个很有学问的 华 侨僧人,名叫 万慧法师 ,是文学家 谢无量 的三弟。”
(2). 唐 代道士三种称号之一。《唐六典·礼部尚书·祠部郎中》:“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
(3).指降妖驱邪的道士或方士。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其家疑为妖魅所惑,力扣之,乃以实告。郡有 孔法师 ,符法甚灵。”《西游记》第十八回:“我太公与我几两银子,叫我寻访法师,拿那妖怪。”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