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写云笺锦字,偷将红豆寄郎看。

梁清标清代〕《庆清朝慢 长至

鸳瓦凝霜,鸾钗亸雾,镜台初试朝寒。共传五纹添线,葭琯阳还。

物候撩人处绣,床中刀尺任抛残。牵情绪,偶离眼底,仍到心间。

惊乍冷,疑乍暖,搅愁思天气,忒恁无端。岂回登高望远,先怯双弯。

背写云笺锦字,偷将红豆寄郎看。斜阳里,淡烟暮霭,攒上眉山。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云笺锦字偷将红豆

背 bèi/bēi《國語辭典》

背 [ bèi ]

  1. 胸部的後面,從後腰以上到頸下的部位。
  2. 物體的反面或後面。如:「山背」、「刀背」。
  1. 用背部對著。如:「背著太陽」、「背山面海」、「背水一戰」。
  2. 離開、拋棄。如:「離鄉背井」。《商君書·君臣》:「今世君不然,釋法而以知,背功而以譽。」
  3. 違反。如:「背約」、「棄理背義」、「背信忘義」。
  4. 死亡、去世。《文選·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晉書·卷七九·謝安傳》:「(玄)​上延亡叔臣安、亡兄臣靖,數月之間,相係殂背。」
  5. 躲避、瞞著。如:「你是不是背著我幹了什麼壞事?」
  6. 記憶。如:「背臺詞」。《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或一天遇著那小子書背不熟,小姐就要督責他念到天亮。」
  7. 裝潢字畫或書冊,即裱褙。宋·范公偁《過庭錄》:「然絹地朽爛為數十片,無能修之者。李因薦一匠者,酬傭直四十千,就書室背之。」
  1. 運氣不好。如:「走背運」、「手氣背」。
  2. 聽力不好。如:「耳背」、「背聽」。
  3. 僻靜的。如:「背街小巷」。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既然賢弟要去,其路也不背,同往赴會去便了。」

背 [ bēi ]

  1. 負荷。如:「背負重任」、「背小孩」。《紅樓夢·第四七回》:「你老人家嫌乏,我背了你老人家去。」
写 ( 寫 ) xiě
写 [ xiě ]
  1. 用笔作字:~字。~作。编~。
  2. 描摹,叙述:~生。~实。~照(❶画人物的形象;❷描写刻画)。轻描淡~。
云笺(雲牋)yún jiān
见“ 云笺 ”。  ——《漢語大詞典》
锦字(錦字)jǐn zì
(1).指锦字书。 唐 李频 《古意》诗:“虽非 竇滔 妇,锦字已成章。” 宋 范成大 《道中》诗:“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参见“ 锦字书 ”。
(2).喻华美的文辞。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霜臺有暇,文律动於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於天下。” 明 何景明 《怀高铁溪先生》诗之二:“新诗裁锦字,丽赋掷金声。”  ——《漢語大詞典》
偷将(偷将)
姚合诗道书虫食尽酒律客偷将蒋防诗红软满枝须作意莫交方朔施偷将  ——《韵府拾遗 阳韵》
红豆(紅豆)hóng dòu
(1).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等植物种子的统称。其色鲜红,文学作品中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唐 王维 《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前蜀 牛希济 《生查子》词:“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莫将红豆轻抛弃,学就晓风残月坠。” 宗璞 《红豆》:“ 江玫 坐在床边,用发颤的手揭开了盒盖。盒中露出来血点似的两粒红豆,镶在一个银丝编成的指环上。”
(2).指赤小豆。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赤小豆》。  ——《漢語大詞典》
寄 jì《國語辭典》

寄 [ jì ]

  1. 暂时的托身。《文选·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佗方?」《聊斋志异·卷三·连琐》:「何居里,久寄此间?」
  2. 托付、依附。如:「寄托」。《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3. 传达言语、书信、心意等。今多指透过邮递传送。如:「寄信」、「寄邮包」、「寄语白云」。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元·姚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1. 暂时依附的。如:「寄居」、「寄宿」、「寄食」。
  2. 临时委托的。如:「寄存」、「寄卖」。
  1. 非亲生关系的。如:「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郎 láng/làng《國語辭典》

郎 [ láng ]

  1. 秦漢時起,官多稱為「郎」。如:「侍郎」、「尚書郎」。《漢書·卷六八·霍光傳》:「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
  2. 對男子的美稱。如:「周郎」、「少年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唐·李白〈橫江詞〉六首之五:「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3. 婦女對丈夫或情人的稱呼。如:「郎有情,妹有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生縱不得與郗郎同室,死寧不同穴!」唐·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4. 僕役對主人的稱呼。《新唐書·卷一二四·宋璟傳》:「君非其家奴,何郎之云?」
  5. 女子也稱為「郎」。如:「女郎」。
  6. 姓。如漢代有郎顗。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1.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2.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3.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4.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5.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6.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7.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1.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1.  
  2. (一)​2.4.之讀音。
  3.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