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华聪明疾谗说,诗人怨愤刺青蝇。

薛蕙明代〕《行路难 其一

君不见山中行人𦵏虎腹,复有贪狼饱人肉。天生二物毒爪牙,比似谗人未为毒。

谗人之毒在利口,能覆邦家如覆手。一夫中伤那足悲,万事纷纭真可丑。

君不见伯嚭加诬子胥刎,越师西来吴国尽。又不见上官纳谮屈原死,楚王翻为秦地鬼。

谗人反覆不可凭,变易是非移爱憎。重华聪明疾谗说,诗人怨愤刺青蝇。

青蝇营营点垂棘,谗口嚣嚣排正直。已于平地置机阱,更向通衢布矰弋。

可怜豪杰死道边,总为奸邪在君侧。行路难,行路难,只在谗人唇吻端。

宁当脱屣蹈东海,不须驱马入长安。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重华聪明谗说诗人怨愤青蝇

重华(重華)zhòng huá
(1). 虞舜 的美称。《书·舜典》:“曰若稽古帝 舜 ,曰 重华 ,协于帝。” 孔 传:“华,谓文德。言其光文重合於 尧 ,俱圣明。”《楚辞·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驂白螭,吾与 重华 游兮瑶之圃。”一说, 舜 目重瞳,故名。《史记·五帝本纪》:“ 虞 舜 者,名曰 重华 。” 张守节 正义:“﹝ 舜 ﹞目重瞳子,故曰 重华 。”后亦用以代称帝王。 宋 杨万里 《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诗:“ 有虞 有宋 双重华,两圣一心民一家。”《说郛》卷二九引 宋 无名氏《朝野遗记》:“重华( 孝宗 )闻上( 光宗 )疾,自临大内,抚视时,上噤不知人。”
(2).旧喻帝王功德相继,累世升平。 宋 李攸 《宋朝事实·真宗癸丑赦文》:“良民合归厚之风,嘉穀茂重华之岁。”
(3).岁星的别称。《史记·天官书》:“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  ——《漢語大詞典》
聪明(聰明)cōng míng
(1).视听灵敏。《易·鼎》:“巽而耳目聪明。”《墨子·节用中》:“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后汉书·班超传》:“衰老被病,头髮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 宋 欧阳修 《常州张卿养素堂》诗:“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 明 刘基 《郁离子·瞽聩》:“人有耳目,而见闻有所不及,恒思所以聪明之。” 清 戴名世 《戴母唐孺人寿序》:“孺人今行年七十,聪明强健,无异曩昔。”
(2).谓明察事理。《荀子·王霸》:“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张守节 正义:“聪明,闻见明辩也。”《汉书·赵广汉传论》:“ 广汉 聪明,下不能欺。”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吾闻聪明主,治国用轻刑。” 元 揭傒斯 《与尚书右丞相书》:“伏惟阁下聪明强毅,卓犖弘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夫神正直而聪明,仙冲虚而清静。”
(3).智力强,天资高。《后汉书·应奉传》:“ 奉 少聪明,自为儿童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梁书·沈约传》:“ 约 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 唐 杜甫 《不归》诗:“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縉绅之士讲学会京师者数十人,其聪明解悟能发挥师説者,则多推 山阴王君 汝中 。” 清 李渔 《巧团圆·言归》:“多情若共多才迂,不羡聪明但笑痴。” 冰心 《我的邻居》:“我的这几个孩子,也就是她还聪明一点,可惜的是她身体不好。”
(4).指智慧才智。《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汉书·扬雄传下》:“天降生民,倥侗顓蒙,恣于情性,聪明不开。”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但共遣私情,竭其聪明,不为利慾动,不为属託屈,所欲举者,必澄思以察之,博访以详之。”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李铁笛》:“初, 永真 性蒙钝,及是觉聪明颇开。”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山下出泉》:“水出高原,悬注而莫之遏也。泉出于山下,则翳秽沙泥,皆足以障塞之,犹童子聪明虽具,而不能自达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 生宝 听了,不由人不发暴躁,原来老汉就这样给儿子传授聪明哩!”
(5).犹言视听;听到的和看到的。《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孔颖达 疏:“聪明,谓闻见也。天之所闻见用民之所闻见也。”《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汉书·王嘉传》:“今 云 等至有图弑天子逆乱之谋者,是公卿股肱莫能悉心务聪明以销厌未萌之故。” 颜师古 注:“务聪明者,广视听也。” 宋 秦观 《主术》:“夫人主以一身之思虑,一耳目之聪明,而当天下功罪利害之机。”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四:“奇情至此叹观止,或令聋聵开聪明。”
(6).特指君主的视听。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行幸》:“如 宇文述 、 虞世基 、 裴藴 之徒,居高官,食厚禄,受人委任,惟行諂佞,蔽塞聪明,欲令其国无危,不可得也。” 宋 王禹偁 《端拱箴》:“大臣元老,经邦论道,裨补聪明,于何不照。”
(7).犹耳目。《礼记·乐记》:“姦声乱色,不留聪明。” 孔颖达 疏:“谓不使姦声乱色留停於耳目,令耳目不聪明也。”《文选·枚乘〈七发〉》:“聪明昡曜,悦怒不平。” 刘良 注:“聪明,耳目也。”
(8).指刺探消息的人。《汉书·韩延寿传》:“ 赵广汉 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訐,一切以为聪明。”  ——《漢語大詞典》
疾 jí《國語辭典》

疾 [ jí ]

  1. 病。如:「隱疾」、「夙疾」、「痼疾」、「積勞成疾」。《論語·為政》:「父母唯其疾之憂。」《史記·卷六八·商君傳》:「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2. 痛苦。如:「民間疾苦」。《管子·小問》:「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1. 生病。《孟子·公孫丑下》:「昔者疾,今日癒。」
  2. 憂、患。《論語·衛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君子之處世,疾名德之不章。」
  3. 憎恨。《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漢·王充《論衡·自紀》:「充既疾俗情,作譏俗之書。」
  1. 快速、猛烈。如:「疾風知勁草」。唐·孟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宋·孫光憲〈謁金門·留不得〉詞:「輕別離,甘拋擲,江上滿帆風疾。」
  1. 急速、猛烈。如:「疾馳」、「大聲疾呼」。《戰國策·趙策四》:「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
谗说(讒説)chán shuō
谗言。《书·舜典》:“朕堲谗説,殄行,震惊朕师。” 孔颖达 疏:“我憎疾人为谗佞之説,絶君子之行而动惊我众人。”《南史·何尚之传》:“ 曄 事跡未彰,便豫相黜斥,万姓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説。” 明 归有光 《上王都御史书》:“然 唐 虞 之世,贤圣在朝,犹有谗説壬人。”   ——《漢語大詞典》
诗人(詩人)shī rén
(1).指《诗经》的作者。《楚辞·九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託志乎素餐。”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 范鲁公 戒子孙诗,其略曰:‘……《相鼠》尚有礼,宜鉴诗人刺。’”
(2).写诗的作家。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唐 白居易 《马上作》诗:“ 吴中 多诗人,亦不少酒酤。” 明 黄淳耀 《马巽甫〈游横山记〉序》:“昔 陶徵士 作《桃花源记》,后世诗人如 摩詰 、 昌黎 、 梦得 、 圣俞 诸公,皆形之咏歌,以为神仙。” 孙犁 《秀露集·关于诗》:“这包括诗人的‘志’,即思想或见解。”  ——《漢語大詞典》
怨愤(怨憤)yuàn fèn
怨恨;愤恨。《汉书·地理志下》:“父兄被诛,子弟怨愤。”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琴《乌》曲怨愤,庭鹤舞摧頽。” 清 姚莹 《黄香石诗序》:“夫非其声音文字之工也,是其忠义之气,仁孝之怀,坚贞之操,幽苦怨愤,鬱结而不可伸之志,所存者然也。”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四:“她还可以把丈夫当作活玩具,一个发泄怨愤的对象。”  ——《漢語大詞典》
刺 cì/cī《國語辭典》

刺 [ cì ]

  1. 以尖銳的東西扎入。如:「穿刺」。《廣韻·入聲·昔韻》:「刺,穿也。」宋·陸游〈出塞曲〉:「佩刀一刺山為開,壯士大呼城為摧。」
  2. 暗殺。如:「行刺」、「刺殺」。《爾雅·釋詁上》:「刺,殺也。」《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豫讓)​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塗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
  3. 以尖銳的話指出別人的過失。如:「諷刺」、「譏刺」。《漢書·卷八九·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
  4. 暗中打聽。如:「刺探」。《漢書·卷七四·丙吉傳》:「馭吏因隨驛騎至公車刺取,知虜入雲中、代郡,遽歸府見吉白狀。」唐·顏師古·注:「刺,謂探候之也。」
  5. 刺激使產生不好的感覺。如:「刺眼」、「刺耳」、「刺鼻」。
  1. 細而尖銳的東西。如:「竹刺」、「芒刺」、「魚刺」。
  2. 名片、名帖。如:「名刺」、「刺帖」、「投刺」。
  3. 姓。如唐代有刺正甫。
青蝇(青蠅)qīng yíng
(1).苍蝇。蝇色黑,故称。《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营营青蝇,止於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汉书·成帝纪》:“ 建始 元年……六月,有青蝇无万数,集 未央宫 殿中朝者坐。” 唐 韩愈 《郑群赠簟》诗:“青蝇侧翅蚤蝨避,肃肃疑有青飇吹。” 金 党怀英 《立春》诗:“不知春力来多少,便有青蝇负煖飞。” 鲁迅 《野草·死后》:“嗡的一声,就有一个青蝇停在我的颧骨上。”
(2).喻指谗佞。《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若青蝇之伪质兮, 晋 驪姬 之反情。” 王逸 注:“青蝇变白使黑,变黑使白,以喻谗佞。”《后汉书·邓荣传》:“而臣兄弟独以无辜为专权之臣所见批抵,青蝇之人所共搆会。” 宋 苏轼 《祭黄几道文》:“身为玉雪,不污青蝇。”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一一四:“休矣著书俟赤鸟,悄然挥扇避青蝇。”
(3).《三国志·吴志·虞翻传》“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虞翻别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弔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后因以“青蝇”为生罕知己,死无吊客之典。 唐 刘禹锡 《遥伤丘中丞》诗:“何人为弔客?唯是有青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只今一瞑无餘事,未要青蝇作弔忙。” 清 赵翼 《长洲蒋立崖明府最爱拙诗贻之以诗》:“有此神交盖未倾,一人知己足平生。他时不用青蝇弔,此日应先白犬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