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啖我养神芝,青童出献紫霞衣。

乌斯道明代〕《十洲小艇歌为张彦密赋

木兰为舟桧为楫,沧海镜平云贴贴。五色珠光耀晴水,倏忽往来三万里。

偶见琴高相与游,琴高引路登十洲。青天白日不肯暮,此身但觉壶中秋。

我昔所思游岱宗,颠崖恐堕羊角风。西蹑天梯华山顶,见说希夷呼不醒。

南荒亦欲寻五羊,五羊化石春草长。何似十洲东海上,绀宇琳宫屹相向。

仙人啖我养神芝,青童出献紫霞衣。麟驭香车拂瑶草,凤舞琼台凌綵霓。

归来醉卧舟楫閒,千年一息清梦阑。不比天台再无路,桃花空放刘郎还。

有客相寻问生事,未信于今薄人世。回头大笑语旁人,指点吾舟在平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仙人养神芝青童紫霞

仙人 xiān rén
亦作“僊人”。
(1).神话传说中长生不老、有种种神通的人。《文选·古诗〈生年不满百〉》:“仙人 王子乔 ,难可与等期。” 李善 注引《列仙传》:“ 王子乔 者,太子 晋 也。道人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遣 徐市 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僊人。”《新唐书·方技传·姜抚》:“自言通僊人不死术,隐居不出。”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唐 道士 侯道华 喜读书,每语人曰:‘天上无凡俗仙人。’此妙语也。”《云笈七籤》卷十七:“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籙,故曰仙人。”
(2). 唐 人用以称女道士。 唐 李白 《玉真仙人词》 王琦 注引 胡震亨 曰:“ 玉真公主 , 睿宗 女。字 持盈 。 太极 元年出家为道士,筑观京师以居。”
(3).古代杂戏的一种。《魏书·乐志》:“﹝ 天兴 ﹞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凰、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以备百戏。”
(4). 南北朝 时 高丽 官职名。《周书·异域传上·高丽》:“大官有大对卢,次有太大兄、大兄……仙人并褥萨凡十三等,分掌内外事焉。”
(5).书法名称的一种。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南齐 萧子良 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鵠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  ——《漢語大詞典》
啖 dàn《國語辭典》

啖 [ dàn ]

  1. 吃。如:「啖饭」、「啖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煽起炭火做煎饼自啖,连啖了百余个。」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八出》:「癞虾蟆妄想天鹅啖。」
  2. 给人食物吃。《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吉。」唐·颜师古·注:「啖,谓使食之。」唐·李白〈侠客行〉:「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3. 诱使别人听从自己。《新唐书·卷一四九·刘晏传》:「其有口舌者,率以利啖之,使不得有所訾短。」
  1. 姓。如五胡十六国时前秦有啖铁,唐代有啖助。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养神芝(養神芝)yǎng shén zhī
灵芝草。 唐 无名氏 《仙传拾遗·鬼谷先生》:“此草是 祖州 不死草也,生在琼田中,亦名养神芝。其叶似菰,不丛生,一株可活千人耳。”  ——《漢語大詞典》
青童 qīng tóng
(1).神话传说中的仙童。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洞庭山 ﹞昔有 青童 秉烛飇飞轮之车至此,其迹存焉。”《太平广记》卷十一引 宋 曾慥 《集仙传·大茅君》:“ 汉 元寿 二年,八月己酉, 南岳真人赤君 、 西城王君 及诸 青童 并从 王母 降於 盈 室。”
(2).引申为修炼有素的道士。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
(3).即 青童君 。 唐 顾况 《短歌行》之六:“ 轩辕 弓箭无人识, 东海 青童 寄消息。” 唐 李白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步网绕碧落,倚树招 青童 。” 王琦 注:“《真灵位业图》:‘ 龚仲阳 、 幼阳 兄弟二人,受道於 青童君 。’” 宋 苏轼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戏作此数句》诗:“喜我归有期,举酒属 青童 。” 王十朋 注引 赵次公 曰:“ 青童 ,神仙 青童君 也。” 陈三立 《榘林五十生日赋赠》之三:“神丹受得 青童 祕,散落人间只等閒。”参见“ 青童君 ”。
(4).指少年。 唐 于鹄 《古挽歌》:“青童抱何物,明月与香囊。” 清 郑燮 《止足》诗:“闺中少妇,好乐无猜;花下青童,慧黠适怀。” 续范亭 《总部观平剧》诗:“丰衣足食好榜样,两个青童四百磅。”  ——《漢語大詞典》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1.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2.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3.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4.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5.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6.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7.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8.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9. 到。如:「出席」、「出场」。
  10.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1.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1.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献 ( 獻 ) xiàn
献 [ xiàn ]
  1. 恭敬庄严地送给:奉~。贡~。捐~。~身。~礼。借花~佛。
  2. 表现出来:~技。~艺。~媚。~丑。
  3. 古代指贤者,特指熟悉掌故的人:文~。
紫霞 zǐ xiá
紫色云霞。道家谓神仙乘紫霞而行。《文选·陆机〈前缓声歌〉》:“献酬既已周,轻举乘紫霞。” 刘良 注:“众仙会毕,乘霞而去。”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十:“至人洞玄象,高举凌紫霞。” 明 张凤翼 《灌园记·君后自责》:“谁知道絜带咱,享荣华,似拔宅飞昇凌紫霞。”  ——《漢語大詞典》
衣 yī《國語辭典》

衣 [ yī ]

  1. 人身上所穿,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通常用布帛、皮革或各種纖維質料做成。如:「毛衣」、「雨衣」、「睡衣」。
  2.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書衣」、「胞衣」、「糖衣藥丸」。
  3. 蔬菜、果實外的薄皮。唐·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詩二首之一:「隔紙烘茶蕊,移鐺剝芋衣。」
  4. 特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如:「苔衣」、「地衣」。唐·白居易〈營閒事〉詩:「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
  5. 姓。如明代有衣守信。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衣 [ yì ]

  1. 穿。《論語·子罕》:「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荀子·富國》:「故天子袾裷衣冕,諸侯玄裷衣冕。」
  2. 覆蓋。《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管子·度地》:「以徒隸給大雨,隄防可衣者衣之。」
  3. 倚靠。《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元·關漢卿《雙赴夢·第四折》:「衣的我奉玉甌,進御酒,一齊山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