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丝垂柳,几竿修竹,扶苏如故。
携尊欲上层楼,曲廊深掩疑无路。那知姑射,词人三四,居然占据。
我自消闲,随缘最好,何劳相妒。只荒凉池馆,衰菱坏芰,也算得、赏心处。
经过重重殿宇。好一似、梦中曾住。几丝垂柳,几竿修竹,扶苏如故。
五十三参,逢僧一笑,拈花顿悟。羡蒲团坐破,壶天小隐,暂游仙去。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名-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丝 ( 絲 ) sī
丝 [ sī ]
-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
-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
-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
-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
-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垂柳 chuí liǔ
柳树。因枝条下垂,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长安道》诗:“落花依度幰,垂柳拂行轮。” 元 萨都剌 《游西湖》诗之六:“垂柳阴阴 苏小 家,满湖飞燕趁杨花。” 艾芜 《鞍钢啊,我回来了》:“街灯灿然,垂柳袅袅,高楼栉比,马路广阔。” ——《漢語大詞典》
竿 gān《國語辭典》
竿 [ gān ]
名- 竹干、竹茎。可截取供使用。如:「竹竿」。《诗经·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文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量词。计算竹子的单位。宋·苏轼〈赠惠山僧惠表〉诗:「敧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西游记·第一三回》:「一径野花香袭体,数竿幽竹绿依依。」
修竹(脩竹)xiū zhú
长长的竹子。《世说新语·企羡》“ 王右军 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 刘孝标 注引 晋 王羲之 《临河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唐 杜甫 《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访道》:“门掩长松,篱编修竹,是好奇胜也。” 清 金农 《慕园题竹》诗:“便娟修竹覆櫩楹,山格幽姿天与成。”
脩竹:高高的竹子。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脩竹檀欒夹池水,旋菟园,并驰道。” 金 曹之谦 《感寓》诗:“高林夹金井,脩竹连清池。”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皋园》:“脩竹一林,平山一簣,蒹葭杨柳,罨岸被涯。” ——《漢語大詞典》
脩竹:高高的竹子。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脩竹檀欒夹池水,旋菟园,并驰道。” 金 曹之谦 《感寓》诗:“高林夹金井,脩竹连清池。”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皋园》:“脩竹一林,平山一簣,蒹葭杨柳,罨岸被涯。” ——《漢語大詞典》
扶苏(扶蘇)fú sū
亦作“ 扶胥 ”。
(1).树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毛 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马瑞辰 通释:“《释木》:‘辅,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钱大昕 曰:‘扶、辅声义皆相近,长言为扶苏,急言为辅。’其説是也……胥、疏、苏叠韵,古通用。”
(2).古代兵车上的藩盾。《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汉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孙诒让 正义:“云今之扶苏者…… 惠士奇 云:‘苏与胥古文通,故扶苏一作扶胥,盖 秦 汉 间语,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车,以蔽左右;军旅会同,前后拒守,在车两藩,故曰藩盾。’”《六韬·军用》:“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卫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3).扶助。《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重离儻或似,七元乃扶胥。” ——《漢語大詞典》
(1).树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毛 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马瑞辰 通释:“《释木》:‘辅,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钱大昕 曰:‘扶、辅声义皆相近,长言为扶苏,急言为辅。’其説是也……胥、疏、苏叠韵,古通用。”
(2).古代兵车上的藩盾。《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汉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孙诒让 正义:“云今之扶苏者…… 惠士奇 云:‘苏与胥古文通,故扶苏一作扶胥,盖 秦 汉 间语,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车,以蔽左右;军旅会同,前后拒守,在车两藩,故曰藩盾。’”《六韬·军用》:“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卫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3).扶助。《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重离儻或似,七元乃扶胥。” ——《漢語大詞典》
如故 rú gù
(1).跟原来一样。《史记·张仪列传》:“ 怀王 后悔,赦 张仪 ,厚礼之如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旋復在市中乞,衣不见污如故。”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作者们锐气如故。”
(2).跟旧交一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如:一见如故。 ——《漢語大詞典》
(2).跟旧交一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如:一见如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