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魂月魄空呼吸,到底方知入道难。

白玉蟾宋代〕《万法归一歌

金丹大药妙无穷,一点丹头内外红。真汞真铅才入手,片时伏虎活擒龙。

黄公聘入丁公舍,巽位吹嘘九转功。十月胎圆坎离外,紫云飞出玉炉空。

短褐包巾满廛市,寻草烧茅烹药匮。自己三黄及四神,谁知安灶烹炉意。

纸袄麻衣要隐山,餐松饮水守饥寒。日魂月魄空呼吸,到底方知入道难。

黑山山下鬼窟里,背曲头垂口流水。梦中梦见梦中人,几时待得硫黄死。

薄福痴人不断淫,尾闾闭了采他阴。元精摇撼无墙壁,错认黄泥唤作金。

容成三峰学御女,采精吸血兼服乳。大道本来无阴阳,劳形著相徒自苦。

叩齿吞精咽气声,辘轳空动髑髅形。妄将口鼻为玄牝,谩说金精肘后盈。

鼻头闭息空画饼,几人日中逃得影。客风邪气肚中鸣,安得长灵砂在鼎。

参禅见性契真如,莫道无心便靠虚。悟了不行乾智慧,千崖万壑涉程途。

多少老儒学周易,岂知太极归无极。忘形便欲任天真,只恐春归草无力。

明教专门事灭魔,七时功德便如何。不知清净光明意,面色痿黄空自磨。

胡氏阳山一果祖,九返庄严皆妄语。手执金环运三车,阿谁飞上金天去。

更有持斋四果徒,九曲江头下铁符。乳香烧尽难成佛,精血元阳搬运枯。

三千六百旁门术,开顶缩龟习定息。存想丹田炼五芽,吐故纳新虚贵力。

礼塔焚香诵藏经,更能拜斗与瞻星。吞符饮水专持咒,恁地如何得道成。

注想按摩八段锦,嘻呵六字拘兴寝。若要还精补脑时,除非一盏醍醐饮。

双眼遥思运顶门,戏言日月照昆崙。那堪又见圆光现,便指天尊与世尊。

眼本无光人妄想,耳本无声那得响。上有大渊下泓池,妄指中黄忍肚饥。

空按周天行封数,几能识得真龙虎。若识真龙真虎人,了得向上一条路。

暗把箪瓢服小便,吐吞涎唾作珠圆。鼻头流出两条涕,便敢呼为玉箸仙。

说尽存三守一底,九年炼丹思想里。忘却家珍向外寻,百年做个阴灵鬼。

天门枸杞与黄精,豆杏姜椒白茯苓。未委地仙成也未,皮焦肉腐可怜生。

斋醮关宣歌梵曲,分环破券受科录。不识天心两字真,口会三光符水熟。

袖中雷印嚇山精,手把杨枝学隐形。此心本是通神藏,一念差时万状生。

此身身外皆隐物,此心心外皆妖术。身里真心心里身,不在中间内外出。

这些金液大还丹,自从元谷至泥丸。抽添七返无多事,草木无心天地闲。

真根真蒂结真酥,真鼎真坛真药炉。阳日起头阴日积,分明阳火与阴符。

半亩丹田种金粟,一朵灵芝香馥郁。铁牛哮吼入绵厨,木马奔驰跳金屋。

乾坤二八结丹砂,满鼎溶溶白雪花。提住龟蛇归两手,山中玉兔化金鸦。

还丹有诀知音少,汞龙铅虎凭火候。三千刻内结婴儿,调和温养终无漏。

遍体浑如一片琼,寒蟾光照玉壶冰。顶门夜半雷声吼,匝地清风神鬼惊。

天上人间真妙诀,谁敢天机私漏泄。须是英雄大丈夫,了然胸中无一物。

一阳才动大丹成,片饷工夫造化灵。祇恐南宫录姓名,醉骑白鹤朝上清。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日魂月魄呼吸到底入道

日魂 rì hún
道教语。指阳神。语本《参同契》卷中:“阳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亦指太阳。 唐 皮日休 《早春以橘子寄鲁望》诗:“剖似日魂初破后,弄如星髓未销前。”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日魂惨澹,鬼哭荒丛。”  ——《漢語大詞典》
月魄 yuè pò
(1).指月初生或圆而始缺时不明亮的部分。亦泛指月亮,月光。《汉武帝内传》:“致日精得阳光之珠,求月魄获黄水之华。” 唐 李商隐 《街西池馆》诗:“疎帘留月魄,珍簟接烟波。” 元 柯九思 《送林彦清归永嘉》诗:“遥瞻 广寒殿 , 素娥 正凭阑。白兔擣月魄,指顾成神丹。”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日月合璧……旋见一红一黑者,大如车轮,并行而上,不差累黍。红者,炽若火毬,光华四射;黑者,色甚晦,暗如泼墨,盖即晦夜之月魄也。” 章炳麟 《四感论》:“又观月魄与海水者,终日折旋,而今月之明,不能加于古月;今潮之盛,不能过于古潮。安得所谓进化者。”
(2).道教语。以日为阳,称日魂;以月为阴,称月魄。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1.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2.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3.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1.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3.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1.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2.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1.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2.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1.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呼吸 hū xī
(1).呼气和吸气,是生物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活动。《素问·平人气象论》:“ 岐伯 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鼻口呼吸,象风气也。” 宋 苏轼 《广慧禅师真赞》:“堂堂 总公 ,僧中之龙,呼吸为云,噫欠为风。”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一直到呼吸已有些急促,他才懒懒的爬上来。”
(2).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成玄英 疏:“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术。”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呼吸之术既备,服食之要又该。” 唐 温庭筠 《秋日》诗:“沉机日寂寥,葆素常呼吸。”引申指长生、长寿。 明 徐渭 《代贺严公生日启》:“年高德劭,永调 伊 傅 之盐梅;主圣臣贤,远迈 乔 松 之呼吸。”
(3).一呼一吸,顷刻之间。《孔丛子·论势》:“ 齐 楚 远而难恃, 秦 魏 呼吸而至,舍近而求远,是以虚名自累而不免近敌之困者也。”《晋书·郗鉴传》:“决胜负於一朝,定成败於呼吸。”
(4).比喻轻而易举。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方 介甫 ( 王安石 )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 清 恽敬 《国子监生钱君墓志铭》:“君从叔父 文敏公 维城 享大名,呼吸可致人青云。”
(5).犹呼应。 清 梁章钜 《浪跡丛谈·苏斋师说杜诗》:“《咏桃树》一首……中四句乃指往日言之。‘旧’字‘非’字,正相呼吸。”参见“ 呼应 ”。
(6).喻指诵读。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八:“﹝ 南中丞 ﹞转 黔 南经略使,大更风俗,凡是谿坞,呼吸文字皆同 秦 汉 之音。”
(7).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 唐 李白 《经乱离后书怀赠韦太守良宰》诗:“君王弃 北海 ,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 燕然 可摧倾。” 明 宋濂 《国朝名臣序颂·廉希宪》:“天啟景运,挺生人豪。豹略龙韜,呼吸风涛。”
(8).吸入;摄取。《尚书大传》卷一下:“阳盛则吁荼万物而养之外也,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 郑玄 注:“吁荼,气出而温;呼吸,气入而寒。”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鸞凤……呼吸阳露,旷旬不食。”
(9).招致;汲引。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项王 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 江 东。” 唐 元稹 《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宰相 段文昌 在 蜀 时,爱君之磊落善呼吸人,遂相奏天子,以君为殿中侍御史、 银州 长史、知刺史事。”
(10).声气;讯息。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定海水操》:“水操用大战船……往来如织,舳艫相隔,呼吸难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 金 又广结纳,即千里外呼吸亦相通。” 鲁迅 《集外集拾遗·〈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引 珂刚 《伟大的十年的文学》:“他吐着革命的呼吸,而同时也爱人生。”
(11).指呼出的空气。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大清早出来,人们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气里凝成乳白色的热气。”  ——《漢語大詞典》
到底 dào dǐ
(1).直到尽头。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利器从头匣,刚肠到底刳。” 元 杜仁杰 《耍孩儿·喻情》套曲:“铁毬儿漾在江心内,实指望团圆到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 周恩来 《恢复生产,建设中国》:“我们要把战争进行到底,把革命进行到底。”
(2).始终;从头到尾。 唐 牟融 《寄范使君》诗:“从来姑息难为好,到底依栖总是諏。” 宋 杨万里 《寄题喻叔奇园亭·磬湖》诗:“ 洞庭 张乐起天风,玉磬吹来堕圃中;却被仙人鎔作水,为君到底写秋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道人来去几番,老翁相待到底是一样的。”
(3).毕竟;究竟。 唐 李山甫 《秋》诗:“ 邹家 不用偏吹律,到底荣枯也自均。” 宋 汪元量 《莺啼序·重过金陵》词:“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 新亭 ,风景今如此。”《红楼梦》第三一回:“姑娘到底是和我拌嘴,是和二爷拌嘴呢?” 茅盾 《报施》二:“坏人今天虽然耀武扬威,他到底逃不了报应。”  ——《漢語大詞典》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1.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2. 区域。如:「地方」、「远方」。
  3.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4.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5.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6.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7.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8.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9.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2.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3.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1.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2.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入道 rù dào
(1).合于圣贤之道。 明 黄绾 《明道篇》卷一:“或在同类,偶有一言非及良知,其人本虽君子,亦共排斥,必欲抑之使无所容,皆自以为卫道之力如此,而不知此实好胜矜傲之病,不可入道。”
(2).谓皈依宗教,出家为僧尼或道士。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城南高阳王寺》:“及 雍 薨后,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二年》:“﹝ 侯景 ﹞以太子妃赐 郭元建 , 元建 曰:‘岂有皇太子妃乃为人妾乎!’竟不与相见,听使入道。” 明 叶显祖 《鸾鎞记·秉操》:“我本玉府仙姝,岂偶凡夫俗子!不如出家入道,到得讨个清幽也。”  ——《漢語大詞典》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3. 不好:~听。~看。
难 [ nàn ]
  1.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2. 仇怨:排~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非~。责~。
难 [ nuó ]
  1. 古同“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