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议论馀,尚作前辈峻。
赵鼎臣〔宋代〕《送唐通叟东南铸钱通叟尝摄度支员外郎职事与之同舍累月》
簿领丘山堆,胥吏凫鹜进。不须持酒卮,正自得醉困。
赖逢同舍郎,照眼珠璧润。堂堂质肃公,劲节森万仞。
吾犹识诸孙,王谢有孤韵。时时议论馀,尚作前辈峻。
我老无町畦,出口见方寸。端须护疵瑕,未可失瑜瑾。
奈何不少留,舟楫犯蛟蜃。山泽宝欲兴,虞衡职方振。
想常开鸿炉,不复费游刃。明年水衡钱,地应无可顿。
策勋便封侯,朱紫安足论。来趋未央朝,故人应许认。
疾走当避公,铜臭不可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时时(時時)shí shí
常常。《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虽家居, 景帝 时时使人问筹策。”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诗:“溪鸟时时窥户牖,山云往往宿庭除。”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时时还有一点两点潮湿的渔火浮动在水面上。” ——《漢語大詞典》
议论(議論)yì lùn
(1).谓评论人或事物的是非、高低、好坏。亦指非议,批评。《史记·货殖列传》:“ 临淄 亦海 岱 之间一都会也。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明 薛瑄 《薛子道论》卷上:“切不可随众议论前人长短,要当己有真见方可。”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十五章:“我在背后从来没有议论过你,没有说过你一句坏话。”
(2).对人或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宋史·岳飞传》:“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於人,卒以此得祸。” 巴金 《〈往事与随想〉译后记》一:“作者随时随处发表的这一类议论,就在当时看,也不见得都正确。” ——《漢語大詞典》
(2).对人或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宋史·岳飞传》:“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於人,卒以此得祸。” 巴金 《〈往事与随想〉译后记》一:“作者随时随处发表的这一类议论,就在当时看,也不见得都正确。” ——《漢語大詞典》
馀 ( 余 餘 ) yú
馀 [ yú ]
- 见“余”。
- 姓。
尚 shàng《國語辭典》
尚 [ shàng ]
动- 尊崇、仰慕。如:「尚文」、「尚武」。《墨子·尚贤上》:「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 主管其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通「掌」。
- 仰攀婚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 犹、还。如:「他至今尚未结婚。」《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 」
- 尚且、况且。《老子·第二三章》:「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 希望,表示祈求。如:「尚飨」。唐·韩愈〈汴州东 西水门记〉:「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尚俾来者知作之所始。」
- 姓。如汉代有尚长。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動-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 為、當。如:「認賊作父」。
-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名-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前辈(前輩)qián bèi
(1).称年辈长、资历深的人。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今之少年,喜谤前辈。” 唐 杜甫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古人不可见,前辈復谁继?”《宋史·田昼传》:“议论慷慨,有前辈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
(2). 唐 代称进士及第者为前辈。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其都会谓之举场;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辈。”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集录一》:“省试诗有前辈咏题诗集,採 开元 至 大中 省试咏诗三百五十篇,四卷。”
(3).为 唐 代进士间互表尊重的称呼。 唐 李商隐 有《和韦潘前辈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李使君》诗, 冯浩 注:“本集有《十字水期韦潘侍御同年》,而此乃曰前辈。下篇 刘 韦 二前辈不书其名。”
(4). 清 代翰林称先己三科入院者为前辈。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按科分叙前后辈》:“於前辈老中翰致敬尽礼。公讌之日,拂座奉巵,皆长揖甚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从次日起,便去拜房师,拜座师,认前辈,会同年。”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二序:“丁酉重九,与 徐星伯 前辈、 吴虹生 同年,连骑游西山之 寳藏寺 ,归鞍骤雨。重九前三夕作此诗,搁笔而雨。” ——《漢語大詞典》
(2). 唐 代称进士及第者为前辈。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其都会谓之举场;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辈。”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集录一》:“省试诗有前辈咏题诗集,採 开元 至 大中 省试咏诗三百五十篇,四卷。”
(3).为 唐 代进士间互表尊重的称呼。 唐 李商隐 有《和韦潘前辈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李使君》诗, 冯浩 注:“本集有《十字水期韦潘侍御同年》,而此乃曰前辈。下篇 刘 韦 二前辈不书其名。”
(4). 清 代翰林称先己三科入院者为前辈。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按科分叙前后辈》:“於前辈老中翰致敬尽礼。公讌之日,拂座奉巵,皆长揖甚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从次日起,便去拜房师,拜座师,认前辈,会同年。”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二序:“丁酉重九,与 徐星伯 前辈、 吴虹生 同年,连骑游西山之 寳藏寺 ,归鞍骤雨。重九前三夕作此诗,搁笔而雨。” ——《漢語大詞典》
峻 jùn《國語辭典》
峻 [ jùn ]
形- 高的。如:「高峻」、「崇山峻嶺」。
- 偉大的。如:「峻命」、「峻節」。《禮記·大學》:「〈帝典〉曰:『克明峻德。』」漢·鄭玄·注:「峻,大也。」
- 陡峭。《韓非子·姦劫弒臣》:「是猶上高原之顛,墮峻谿之下而求生,必不幾矣。」
- 嚴厲的、苛刻的。如:「嚴刑峻法」。《史記·卷一一八·淮南王傳》:「政苛刑峻,天下熬然若焦。」《後漢書·卷三三·朱浮傳》:「浮性矜急自多,頗有不平,因以 峻文詆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