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流年迫耄期,心情渐减旧儿嬉。

陆游宋代〕《流年

冉冉流年迫耄期,心情渐减旧儿嬉。
唾壼尘尾已从省,茶灶笔床犹自随。
昨日客招东浦钓,今朝僧约北轩棋。
敢将轻健夸邻里,一笑元知要及时。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冉冉流年耄期心情儿嬉

冉冉 rǎn rǎn
(1).渐进貌。形容时光渐渐流逝。《文选·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吕向 注:“冉冉,渐渐也。”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日月冉冉,岁不我与。” 宋 张孝祥 《忆秦娥》词:“年华冉冉惊离索,惊离索,倩春留住,莫教摇落。” 明 何景明 《短歌行》:“冉冉秋序,肃肃霜露,蓄我旨酒,召我亲故。”
(2).渐进貌。形容事物慢慢变化或移动。 晋 葛洪 《神仙传·栾巴》:“﹝ 巴 ﹞即平坐却入壁中去,冉冉如云气之状,须臾失 巴 所在。”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三:“有大蛇冉冉而至,草木皆披靡。” 郁达夫 《病后访担风先生有赠》诗:“冉冉浮云日影黄, 维摩 病后气凋丧。”
(3).柔弱下垂貌。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晋祠》:“ 晋 人须识 汉 史美,冉冉青髯似緑蒲。”《红楼梦》第一回:“定睛看时,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
(4).形容柔媚美好。 汉 蔡邕 《青衣赋》:“叹兹窈窕,生于卑微……脩长冉冉,硕人其頎。”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
(5).迷离貌。 宋 范成大 《秋日杂兴》诗之二:“西山在何许?冉冉紫翠间。”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箩村深冉冉,桃涧碧娟娟。”
(6).缠绵貌。 唐 刘长卿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诗:“边心冉冉乡人絶,寒色青青战马多。” 宋 张孝祥 《虞美人·别立之》词:“重湖风月,九秋天气,冉冉清愁如织。”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乡正》:“通判 陈公钢 愷悌宜民,死无餘藏,而故民怀思冉冉。”
(7).匆忙貌。 南朝 梁 何逊 《聊作百一体》:“生途稍冉冉,逝水日滔滔。” 宋 王安石 《江南》诗:“冉冉欲何补,纷纷为此劳。” 宋 叶适 《吴参议挽歌词》:“冉冉试百巧,栖栖终一丘。”
(8).光亮闪动貌。 唐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 唐 温庭筠 《偶题》诗:“画明金冉冉,筝语玉纤纤。” 宋 黄机 《喜迁莺》词:“冉冉波光,辉辉烟影,空翠溼霑襟袖。”  ——《漢語大詞典》
流年 liú nián
(1).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 南朝 宋 鲍照 《登云阳九里埭》诗:“宿心不復归,流年抱衰疾。” 唐 黄滔 《寓言》诗:“流年五十前,朝朝倚少年。流年五十后,日日侵皓首。” 元 张可久 《殿前欢·离思》曲:“花落流年度,春去佳期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一章:“后此扫叶焚香,送我流年,亦復何憾!”
(2).旧时算命看相的人称人一年的运气。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东亭》:“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想是我流年不利,故此没福消受,以至如此。”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五:“ 小二黑 从小就聪明,像那些算属相、卜六壬课、念大小流年或‘甲子乙丑海中金’等口诀,不几天就都弄熟了。”  ——《漢語大詞典》
迫 pò/pǎi《國語辭典》

迫 [ pò ]

  1. 接近。《說文解字·辵部》:「迫,近也。」《楚辭·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令,望崦嵫而勿迫。」《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涉旬月,迫冬季。」
  2. 強逼。如:「壓迫」、「被迫投降」。《左傳·哀公十五年》:「迫孔悝於廁,強盟之。」《莊子·刻意》:「感而後應,迫而後動。」
  3. 催促。晉·陶淵明〈雜詩〉:「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唐·杜甫〈戲題畫山水圖歌〉:「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4. 摧殘、殘害。《呂氏春秋·仲春紀·貴生》:「辱莫大於不義,故不義迫生也。」
  1. 狹窄。《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傳》:「當今西州地埶局迫,人兵離散,易以輔人,難以自建。」
  2. 困窘。宋·蘇軾〈杭州上執政書〉二首之一:「計窮理迫,須至控告。」
  1. 危急、緊急。如:「迫不及待」、「迫切需要」。《莊子·山木》:「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相棄。」
耄期 mào qī
高年。《书·大禹谟》:“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 孔 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言己年老,厌倦万机。”《孔子家语·观乡射》:“好学不倦,好礼不变,耄期称道不乱者,在此位也。” 清 姚鼐 《张贞女传》:“行必久而后信,女子固然;非耄期不乱者,曷以为士乎哉?”  ——《漢語大詞典》
心情 xīn qíng
(1).心神;情绪。《隋书·恭帝纪》:“悯予小子,奄逮丕愆,哀号承感,心情糜溃。” 宋 史达祖 《玉楼春·梨花》词:“玉容寂寞谁为主?寒食心情愁几许。”《儒林外史》第一回:“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李广田 《没有名字的人们》:“生活虽然十分苦,心情却并不太恶。”
(2).兴致,情趣。 唐 元稹 《酬乐天叹穷愁》诗:“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闻。” 宋 陆游 《春晚书怀》诗之二:“老向轩裳增力量,病於风月减心情。”  ——《漢語大詞典》
渐 ( 漸 ) jiàn/jiān
渐 [ jiàn ]
  1.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进。~~。~次。~悟。~冉(逐渐)。防微杜~。
  2. 加剧:疾大~。
  3. 疏导:~九川。
渐 [ jiān ]
  1. 浸:~渍。~洳(浸湿)。~染。~仁摩谊(用仁义之道感化教育人)。
  2. 流入:东~于海。
减 ( 減 ) jiǎn
减 [ jiǎn ]
  1. 由原有数量中去掉一部分:~价。~员。缩~。削~。偷工~料。
  2. 降低程度,衰退:~轻。~弱。~少。~色。~产。~免。~缓。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1. 过时的,与“”相对:~式。~俗。
  2.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3.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4.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儿嬉(兒嬉)ér xī
犹儿戏。 宋 苏轼 《蜡梅一首赠赵景贶》诗:“天工变化谁得知,我亦儿嬉作小诗。” 宋 陆游 《自咏》:“作箇生涯君勿笑,拄天勋业亦儿嬉。”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正月晦送穷故事》:“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