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增添盗贼息,路不拾遗,托赖着万万岁当今帝。

吴仁卿元代〕《【越调】斗鹌鹑_天气融融,

天气融融,和风习习。花发南枝,冰消岸北。庆贺新春,满斟玉液。朝禁阙,施拜礼。舞蹈扬尘,山呼万岁。

【紫花儿序】托赖着一人有庆,五谷丰登,四海无敌。寒来暑往,兔走乌飞。节令相催,答贺新正圣节日。愿我皇又添一岁,丰稔年华,太平时世。

【小桃红】官清法正古今稀,百姓安无差役。户口增添盗贼息,路不拾遗,托赖着万万岁当今帝。狼烟不起,干戈永退,齐贺凯歌回。

【庆元贞】先收了大理,后取了高丽。都收了偏邦小国,一统了江山社稷。

【幺】太平无事罢征旗,祝延圣寿做筵席,百官文武两班齐。欢喜无尽期,都吃得醉如泥。

【秃厮儿】光禄寺琼浆玉液,尚食局御膳堂食,朝臣一发呼万岁。祝圣寿,庆官里,进金杯。

【圣药王】大殿里,设宴会,教坊司承应在丹墀。有舞的,有唱的,有凤箫象板共龙笛,奏一派乐声齐。

【尾】愿吾皇永坐在皇宫里,愿吾皇永掌着江山社稷。愿吾皇永穿着飞凤赭黄袍,愿吾皇永坐着万万载盘龙亢金椅。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户口增添盗贼路不拾遗托赖万岁当今

户口 hù kǒu
(1).住户和人口的总称。计家为户,计人为口。《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王 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彊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 何 具得 秦 图书也。” 唐 张蠙 《赠九江太守》诗:“二邑旋添新户口,四营渐废旧戈鋋。” 赵树理 《三里湾·变糊涂为光荣》:“为了让远处也看得见,只写了几行大字,说明户口、土地、牲畜等和原来的比较数字。”
(2).指户数。《汉书·张延寿传》:“﹝ 延寿 ﹞数上书让减户邑……天子以为有让,乃徙封 平原 ,并一国,户口如故,而租税减半。”
(3).指人口。 汉 贾谊 《新书·匈奴》:“窃料 匈奴 控弦大率六万骑,五口而出介卒一人,五六三十,此即户口三十万耳,未及 汉 千石大县也。” 明 宋濂 《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明公不以 德润 为不肖,俾吏於 潭 ,然 潭 之户口踰五十万,事必剧甚,非长才不足以任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上》:“ 中国 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
(4).指户籍。 赵树理 《三里湾·国庆前夕》:“他和 玉梅 还没有结婚,为什么先把户口调过来呢?”参见“ 户口册 ”。  ——《漢語大詞典》
增添 zēng tiān
添加;加多。 唐 吕岩 《大云寺茶》诗:“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自官制以来,六曹寺监吏额累经增添,人溢於事,实为深弊。”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三·祭禹陵》:“守祀人役,亦宜增添。” 秦牧 《艺海拾贝·菊花与金鱼》:“人类又给大自然增添新的花样了。”  ——《漢語大詞典》
盗贼(盜賊)dào zéi
(1).劫夺和偷窃财物的人。《周礼·天官·小宰》:“五曰刑职,以詰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荀子·君道》:“禁盗贼,除姦邪。” 杨倞 注:“盗贼通名,分而言之,则私窃谓之盗,劫杀谓之贼。”今俗称强取曰盗,私偷曰贼。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俺这犬吠柴门和月待黄昏,只除是盗贼不敢来相近。”
(2).指抢劫偷窃的行为。 唐 元稹 《告畬三阳神文》:“饥饉因仍,盗贼仓卒,閭落焚燔,城市剽拂。”
(3).对反叛者的贬称。《史记·秦始皇本纪》:“其后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 关中 卒发东击盗者毋已。” 宋 陆游 《董逃行·读古乐府拟作》:“ 汉 末盗贼如牛毛,千戈万槊更相鏖。”
(4).指外族入侵者。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军事》:“臣伏惟 松潘 诸军自屯镇以来,於今相继百十餘年,竟未闻盗贼(指 吐蕃 )大侵而有尺寸之效。”《明史·杨继盛传》:“盗贼(指 俺答 )伏莽,徒慑国威不敢肆耳,今知朝廷畏怯,睥睨之渐必开。”  ——《漢語大詞典》
息 xī《國語辭典》

息 [ xí ]

  1. 呼吸时出入的气。如:「窒息」、「奄奄一息」、「一息尚存」。《聊斋志异·卷七·青娥》:「略闻香息,心愿窃慰。」
  2. 子女、儿子。如:「子息」。《战国策·赵策四》:「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聊斋志异·卷二·婴宁》:「弱息仅存,亦为庶产。」
  3. 利钱。如:「利息」、「月息」、「年息」。《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
  4. 音讯、音信。如:「消息」、「信息」。
  5. 赘肉。《黄帝素问灵枢经·卷一·邪气藏府病形篇》:「若鼻息肉不通,缓甚为多汗,微缓为痿瘘偏风。」通「瘜」。
  6. 姓。如明代有息隆泰。
  1. 呼吸、喘气。《汉书·卷五四·苏建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2. 休憩、放松身心。如:「歇息」、「休息」。《孟子·梁惠王下》:「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3. 停止、消失。如:「止息」、「息怒」、「川流不息」。《汉书·卷四八·贾谊传》:「百姓素朴,狱讼衰息。」
  4. 繁殖、滋长。《荀子·大略》:「有国之君,不息牛羊。」《战国策·齐策四》:「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路不拾遗(路不拾遺)lù bù shí yí
谓东西掉在路上,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尚好。 汉 贾谊 《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三国演义》第八七回:“两 川 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亦作“ 路无拾遗 ”。《孔子家语·相鲁》:“长幼异食,彊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  ——《漢語大詞典》
托赖(托賴)tuō lài
托庇;倚赖。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虽然只得鉋锄力,托赖天公雨露恩。”《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岂知今日妾身托赖着院判,脱籍如此容易。” 清 洪升 《长生殿·重圆》:“今夜呵,只因你传信约蟾宫相见,急得我盼黄昏眼儿穿。这青霄际,全托赖引步展。”  ——《漢語大詞典》
着 ( 著 ) zhuó/zháo/zhāo/zhe
着 [ zhuó ]
  1. 穿(衣):穿~。穿红~绿。~装。
  2. 接触,挨上:~陆。附~。不~边际。
  3.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眼。~笔。~色。~墨。~力。~想。~意(用心)。
  4. 下落,来源:~落。
  5. 派遣:~人前来领取。
  6.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即施行。
着 [ zháo ]
  1. 接触,挨上:~边。上不~天,下不~地。
  2. 感受,受到:~凉。~急。~忙。~风。~迷。
  3. 使,派,用:别~手摸。
  4. 燃烧,亦指灯发光:~火。灯~了。
  5. 入睡:躺下就~。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了。没见~。
着 [ zhāo ]
  1.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法。~数。一~儿好棋。
  2. 计策,办法:高~儿。没~儿了。
  3. 放,搁进去:~点儿盐。
  4.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哇!~,你说得真对!
着 [ zhe ]
  1.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开~会。
  2.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呢!
  3.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
  4.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照~办。
万 ( 萬 ) wàn/mò《國語辭典》

万 [ mò ]

  1. 參見「万俟 」條。
万岁(萬歲)wàn suì
(1).万年;万代。《庄子·齐物论》:“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史记·田叔列传》:“故 范蠡 之去 越 ,辞不受官位,名传后世,万岁不忘,岂可及哉!” 唐 杜甫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万岁持之护天子,得君乱丝与君理。”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 少陵 ﹞似已预识二人之必传千秋万岁者。”
(2).祝颂之词。意为千秋万世,永远存在。《战国策·齐策四》:“﹝ 冯諼 ﹞驱而之 薛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徧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宋 苏轼 《九马图赞》:“牧者万岁,绘者惟 霸 , 甫 为作诵,伟哉九马。”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万岁》:“葢古人饮酒必上寿称庆曰万岁,其始上下通用为庆贺之词,犹俗所云万福万幸之类耳。因殿陛之间用之,后乃遂为至尊之专称,而民间口语相沿未改,故 唐 末犹有以为庆贺者,久之遂莫敢用也。” 毛泽东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的伟大的祖国万岁!”
(3).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专称。京剧《杨门女将》第三场:“快请万岁早临朝。”
(4).帝王死之讳称。《战国策·楚策一》:“﹝ 楚王 ﹞仰天而笑曰:‘乐矣,今日之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乐此矣?’”《史记·高祖本纪》:“吾虽都 关中 ,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 沛 。”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安有陛下万岁之后, 魏王 持国执权,为天子而肯杀其爱子,传国 晋王 者乎?”《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夫人哭曰:‘陛下万岁后,妾母子何所托?’”
(5). 汉 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又有殿阁三十有二,有 寿成 、 万岁 ……等殿。”  ——《漢語大詞典》
当今(當今)dāng jīn
(1).现在;目前。《左传·襄公九年》:“当今吾不能与 晋 争。”《后汉书·刘陶传》:“盖以为当今之忧,不在於货,在乎民飢。”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当今内自京师,外至巖野,宿师硕士,杰立相望。”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当今急务之一,是在养成勇敢而明白的斗士。”
(2).旧时称在位的皇帝。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三折:“某乃 楚王 赵德芳 ,与当今嫡亲兄弟。世人称为 南清宫 八大王 者是也。” 明 高明 《琵琶记·奉旨招婿》:“这个有甚难处,一来奉当今圣旨,二来託相公威名…… 蔡状元 有何不可。”《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 贾大少爷 ﹞晓得坐在上头的就是当今了。”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二:“ 纪颖川 打北洋军的败兵,是对北洋军阀的反抗,是对当今的造反。”  ——《漢語大詞典》
帝 dì《國語辭典》

帝 [ dì ]

  1. 天子、君主。如:「称帝」、「先帝」、「三皇五帝」。《战国策·赵策三》:「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
  2. 天神,宇宙的主宰。如:「上帝」、「天帝」、「玉皇大帝」。《左传·僖公十年》:「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矣。」
  3. 泛指其他尊贵的神。《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