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杳难测,声音吁可怕。
韩愈〔唐代〕《县斋有怀(阳山县斋作,时贞元二十一年顺宗新即位)》
少小尚奇伟,平生足悲吒。犹嫌子夏儒,肯学樊迟稼。
事业窥皋稷,文章蔑曹谢。濯缨起江湖,缀佩杂兰麝。
悠悠指长道,去去策高驾。谁为倾国谋,自许连城价。
初随计吏贡,屡入泽宫射。虽免十上劳,何能一战霸。
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蹉跎颜遂低,摧折气愈下。
冶长信非罪,侯生或遭骂。怀书出皇都,衔泪渡清灞。
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朝食不盈肠,冬衣才掩髂。
军书既频召,戎马乃连跨。大梁从相公,彭城赴仆射。
弓箭围狐兔,丝竹罗酒炙。两府变荒凉,三年就休假。
求官去东洛,犯雪过西华。尘埃紫陌春,风雨灵台夜。
名声荷朋友,援引乏姻娅。虽陪彤庭臣,讵纵青冥靶。
寒空耸危阙,晓色曜修架。捐躯辰在丁,铩翮时方蜡。
投荒诚职分,领邑幸宽赦。湖波翻日车,岭石坼天罅。
毒雾恒熏昼,炎风每烧夏。雷威固已加,飓势仍相借。
气象杳难测,声音吁可怕。夷言听未惯,越俗循犹乍。
指摘两憎嫌,睢盱互猜讶。只缘恩未报,岂谓生足藉。
嗣皇新继明,率土日流化。惟思涤瑕垢,长去事桑柘。
劚嵩开云扃,压颍抗风榭。禾麦种满地,梨枣栽绕舍。
儿童稍长成,雀鼠得驱吓。官租日输纳,村酒时邀迓。
闲爱老农愚,归弄小女姹。如今便可尔,何用毕婚嫁。
事业窥皋稷,文章蔑曹谢。濯缨起江湖,缀佩杂兰麝。
悠悠指长道,去去策高驾。谁为倾国谋,自许连城价。
初随计吏贡,屡入泽宫射。虽免十上劳,何能一战霸。
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蹉跎颜遂低,摧折气愈下。
冶长信非罪,侯生或遭骂。怀书出皇都,衔泪渡清灞。
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朝食不盈肠,冬衣才掩髂。
军书既频召,戎马乃连跨。大梁从相公,彭城赴仆射。
弓箭围狐兔,丝竹罗酒炙。两府变荒凉,三年就休假。
求官去东洛,犯雪过西华。尘埃紫陌春,风雨灵台夜。
名声荷朋友,援引乏姻娅。虽陪彤庭臣,讵纵青冥靶。
寒空耸危阙,晓色曜修架。捐躯辰在丁,铩翮时方蜡。
投荒诚职分,领邑幸宽赦。湖波翻日车,岭石坼天罅。
毒雾恒熏昼,炎风每烧夏。雷威固已加,飓势仍相借。
气象杳难测,声音吁可怕。夷言听未惯,越俗循犹乍。
指摘两憎嫌,睢盱互猜讶。只缘恩未报,岂谓生足藉。
嗣皇新继明,率土日流化。惟思涤瑕垢,长去事桑柘。
劚嵩开云扃,压颍抗风榭。禾麦种满地,梨枣栽绕舍。
儿童稍长成,雀鼠得驱吓。官租日输纳,村酒时邀迓。
闲爱老农愚,归弄小女姹。如今便可尔,何用毕婚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气象(氣象)qì xiàng
(1).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闪电、打雷、下雪等等。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 黄州 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 清 刘大櫆 《漱润楼记》:“风雨云烟,晨夕之气象万变。”
(2).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旧五代史·唐书·符存审传》:“居旬日, 梁 军逼我营。会望气者言:‘西南黑气如鬭鸡之状,当有战阵。’ 存审 曰:‘我方欲决战,而形於气象,得非天赞歟!’”
(3).景色,景象。 唐 阎宽 《晓入宜都渚》诗:“回眺佳气象,远怀得山林。”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韩平原 作 南园 於 吴山 之上,其中有所谓村庄者,竹篱茅舍,宛然田家气象。” 清 侯方域 《记倪云林〈十万图记〉》:“盖 云林 画多得之气象萧疎,烟林清旷。” 陈毅 《平山呈朱德同志》诗:“ 滹沱河 畔与君晤,指点江山气象殊。”
(4).指迹象。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东坡 在 儋耳 ,谓子 过 曰:‘吾尝告汝,我决不为海外人,近日颇觉有还中州气象。’”《前汉书平话》卷下:“众官领旨赴宴,坐定了。 陈平 见是伏兵气象,曰:‘这事大变也。’”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农业经过旱灾也有复生气象,真有些神妙。”
(5).气度,气局。《新唐书·王丘传》:“﹝ 王丘 ﹞气象清古,行脩絜,於词赋尤高。” 宋 龚昱 《乐庵语录》卷五:“如 舜 孳孳为善,想其气象必是箇温良恭顺底人。”《三国演义》第八二回:“ 权 曰:‘此计最善。但卿此去,休失了 东吴 气象。’”
(6).指事物的情状和态势。 唐 鲍溶 《古鉴》诗:“古鑑含灵气象和,蛟龙盘鼻护金波。”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石犀一足不备,以他石续之,气象甚古。”
(7).气概,气派。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第二折:“恨不的莽拳头打挫牙关,八面威气象全无,十石力身躯软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 侣笙 出落得精神焕发……眉宇间还带几分威严气象。”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没有高山不显平地……( 闯王 )才是打江山的气象。”
(8).指诗文字画的气韵和风格。 唐 韩愈 《荐士》诗:“ 建安 能者七,卓犖变风操,逶迤抵 晋 宋 ,气象日凋耗。” 宋 秦观 《史籀李斯》:“今 汉 碑在者皆隶字,而 程邈 此帖乃是小楷,观其气象,岂敢遂信以为 秦 人书?”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七:“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劝仕》:“这诗颇有臺阁气象,不似山野人之作。”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公传》:“间作指头小画,楮墨瓏玲,气象飞动,人多寳而藏之。” ——《漢語大詞典》
(2).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旧五代史·唐书·符存审传》:“居旬日, 梁 军逼我营。会望气者言:‘西南黑气如鬭鸡之状,当有战阵。’ 存审 曰:‘我方欲决战,而形於气象,得非天赞歟!’”
(3).景色,景象。 唐 阎宽 《晓入宜都渚》诗:“回眺佳气象,远怀得山林。”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韩平原 作 南园 於 吴山 之上,其中有所谓村庄者,竹篱茅舍,宛然田家气象。” 清 侯方域 《记倪云林〈十万图记〉》:“盖 云林 画多得之气象萧疎,烟林清旷。” 陈毅 《平山呈朱德同志》诗:“ 滹沱河 畔与君晤,指点江山气象殊。”
(4).指迹象。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东坡 在 儋耳 ,谓子 过 曰:‘吾尝告汝,我决不为海外人,近日颇觉有还中州气象。’”《前汉书平话》卷下:“众官领旨赴宴,坐定了。 陈平 见是伏兵气象,曰:‘这事大变也。’”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农业经过旱灾也有复生气象,真有些神妙。”
(5).气度,气局。《新唐书·王丘传》:“﹝ 王丘 ﹞气象清古,行脩絜,於词赋尤高。” 宋 龚昱 《乐庵语录》卷五:“如 舜 孳孳为善,想其气象必是箇温良恭顺底人。”《三国演义》第八二回:“ 权 曰:‘此计最善。但卿此去,休失了 东吴 气象。’”
(6).指事物的情状和态势。 唐 鲍溶 《古鉴》诗:“古鑑含灵气象和,蛟龙盘鼻护金波。”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石犀一足不备,以他石续之,气象甚古。”
(7).气概,气派。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第二折:“恨不的莽拳头打挫牙关,八面威气象全无,十石力身躯软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 侣笙 出落得精神焕发……眉宇间还带几分威严气象。”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没有高山不显平地……( 闯王 )才是打江山的气象。”
(8).指诗文字画的气韵和风格。 唐 韩愈 《荐士》诗:“ 建安 能者七,卓犖变风操,逶迤抵 晋 宋 ,气象日凋耗。” 宋 秦观 《史籀李斯》:“今 汉 碑在者皆隶字,而 程邈 此帖乃是小楷,观其气象,岂敢遂信以为 秦 人书?”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七:“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劝仕》:“这诗颇有臺阁气象,不似山野人之作。”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公传》:“间作指头小画,楮墨瓏玲,气象飞动,人多寳而藏之。” ——《漢語大詞典》
杳 yǎo《國語辭典》
杳 [ yǎo ]
形- 幽暗、深远。《说文解字·日部》:「杳,冥也。」《楚辞·屈原·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二》:「其坳两 旁石峰东西涌起,而坳中则下陷成井,灌木丛翳其间,杳不可窥。」
- 辽阔无边。唐·王维〈临高台送黎拾遗〉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宋·王安石〈送裴如晦宰吴江〉诗:「霜泽与天杳,旁临无限情。」
- 不见踪影,毫无消息。形容渺茫沉寂。如:「杳无音信」、「杳无人踪」。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 不好:~听。~看。
-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 仇怨:排~解纷。
- 诘责,质问:发~。非~。责~。
- 古同“傩”。
测 ( 測 ) cè
测 [ cè ]
- 利用仪器来度量:~绘。~量。~控。~算。观~。
- 检定,检验:~试。~验。
- 料想:推~。
- 清:“漆欲~,丝欲沈”。
声音(聲音)shēng yīn
(1).指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声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礼记·乐记》:“乐必发於声音,形於动静,人之道也。”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七:“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 清 李渔 《巧团圆·默订》:“你看卧房门啟,想是 曹小姐 听见声音,知道小生在此,又出来探望了。”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若在四月落了点小雨,山地里田塍上各处全是蟋蟀声音,真使人心花怒放。”
(2).古指音乐、诗歌。《礼记·乐记》:“声音之通,与政通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沉鳞可动之以声音,机石可感之以精诚。”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 裴公 ﹞喜博弈,知声音。” 明 顾起纶 《国雅品·释品》:“ 鲁山 , 秦 人也,喜儒,嗜声音。”
(3).指说话的声气和口音。《孟子·告子下》:“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於千里之外。” 唐 姚揆 《秋日江东晚行》诗:“路岐滋味犹如旧,乡曲声音渐不同。”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辨附语》:“世有附语者,多婢妾贱人,否则衰病不久当死者也,其声音举止,皆类死者。”《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在舱中,听得船头説话,是 淮安 声音,与贼头 陈小四 一般无二。”
(4).比喻意见、论调。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魏巍 《壮行集·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这不是有闲阶级、士大夫之流的声音吗?” ——《漢語大詞典》
(2).古指音乐、诗歌。《礼记·乐记》:“声音之通,与政通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沉鳞可动之以声音,机石可感之以精诚。”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 裴公 ﹞喜博弈,知声音。” 明 顾起纶 《国雅品·释品》:“ 鲁山 , 秦 人也,喜儒,嗜声音。”
(3).指说话的声气和口音。《孟子·告子下》:“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於千里之外。” 唐 姚揆 《秋日江东晚行》诗:“路岐滋味犹如旧,乡曲声音渐不同。”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辨附语》:“世有附语者,多婢妾贱人,否则衰病不久当死者也,其声音举止,皆类死者。”《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在舱中,听得船头説话,是 淮安 声音,与贼头 陈小四 一般无二。”
(4).比喻意见、论调。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魏巍 《壮行集·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这不是有闲阶级、士大夫之流的声音吗?” ——《漢語大詞典》
吁 xū/yù《國語辭典》
吁 [ xū ]
叹- 表示惊叹、疑怪的意思。《玉篇·口部》:「吁,疑怪之辞,惊语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吁!汉帝之德,侯其袆而。」唐·韩愈〈进学解〉:「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
- 叹息。如:「长吁短叹」。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五六:「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宋·刘宰〈野犬行〉:「过者且勿叹,闻者且莫吁。」
- 忧愁。《诗经·周南·卷耳》:「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可怕 kě pà
(1).使人害怕。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气象杳难测,声音吁可怕。”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 茅盾 《子夜》四:“枪声在这小房间里更显得惨厉可怕。”
(2).只怕。 唐 李涉 《送颜觉赴举》诗:“居然一片 荆山 玉,可怕无人是 卞和 。” ——《漢語大詞典》
(2).只怕。 唐 李涉 《送颜觉赴举》诗:“居然一片 荆山 玉,可怕无人是 卞和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