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不曾饮,聪明本诸天。

王十朋宋代〕《题东林聪明泉

远公白莲社,旁有聪明泉。饮此谁聪明,社中十八贤。

尧舜不曾饮,聪明本诸天。我辈虽饮之,聪明不加前。

为爱此水清,一酌涤尘缘。却恐愚此水,愚名自今传。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尧舜不曾聪明诸天

尧舜(堯舜)yáo shùn
唐尧 和 虞舜 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 道性善,言必称 尧 舜 。”《礼记·大学》:“ 尧 舜 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唐 韩愈 《论今年权停举选状》:“今者陛下圣明在上,虽 尧 舜 无以加之。”  ——《漢語大詞典》
不曾 bù céng
未曾,没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习凿齿 ﹞后至都见 简文 返命, 宣武 问:‘见 相王 何如?’答云:‘一生不曾见此人。’”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小的认便认得,慌忙之际可不曾问的他名姓。” 杨朔 《木棉花》:“这里有一座桥昨天炸坏,还不曾修理完好。”  ——《漢語大詞典》
饮 ( 飲 ) yǐn
饮 [ yǐn ]
  1. 喝,又特指喝酒:~水思源。~酒。~泣(泪流满面,流到口里,形容悲哀到了极点)。~鸩止渴。
  2. 指可喝的东西:冷~。~料。~食。
  3. 含忍:~恨。~誉(享有盛名,受到称赞)。
  4. 隐没():~羽。
饮 [ yìn ]
  1. 给牲畜水喝:~马。~牛
聪明(聰明)cōng míng
(1).视听灵敏。《易·鼎》:“巽而耳目聪明。”《墨子·节用中》:“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后汉书·班超传》:“衰老被病,头髮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 宋 欧阳修 《常州张卿养素堂》诗:“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 明 刘基 《郁离子·瞽聩》:“人有耳目,而见闻有所不及,恒思所以聪明之。” 清 戴名世 《戴母唐孺人寿序》:“孺人今行年七十,聪明强健,无异曩昔。”
(2).谓明察事理。《荀子·王霸》:“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张守节 正义:“聪明,闻见明辩也。”《汉书·赵广汉传论》:“ 广汉 聪明,下不能欺。”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吾闻聪明主,治国用轻刑。” 元 揭傒斯 《与尚书右丞相书》:“伏惟阁下聪明强毅,卓犖弘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夫神正直而聪明,仙冲虚而清静。”
(3).智力强,天资高。《后汉书·应奉传》:“ 奉 少聪明,自为儿童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梁书·沈约传》:“ 约 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 唐 杜甫 《不归》诗:“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縉绅之士讲学会京师者数十人,其聪明解悟能发挥师説者,则多推 山阴王君 汝中 。” 清 李渔 《巧团圆·言归》:“多情若共多才迂,不羡聪明但笑痴。” 冰心 《我的邻居》:“我的这几个孩子,也就是她还聪明一点,可惜的是她身体不好。”
(4).指智慧才智。《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汉书·扬雄传下》:“天降生民,倥侗顓蒙,恣于情性,聪明不开。”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但共遣私情,竭其聪明,不为利慾动,不为属託屈,所欲举者,必澄思以察之,博访以详之。”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李铁笛》:“初, 永真 性蒙钝,及是觉聪明颇开。”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山下出泉》:“水出高原,悬注而莫之遏也。泉出于山下,则翳秽沙泥,皆足以障塞之,犹童子聪明虽具,而不能自达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 生宝 听了,不由人不发暴躁,原来老汉就这样给儿子传授聪明哩!”
(5).犹言视听;听到的和看到的。《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孔颖达 疏:“聪明,谓闻见也。天之所闻见用民之所闻见也。”《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汉书·王嘉传》:“今 云 等至有图弑天子逆乱之谋者,是公卿股肱莫能悉心务聪明以销厌未萌之故。” 颜师古 注:“务聪明者,广视听也。” 宋 秦观 《主术》:“夫人主以一身之思虑,一耳目之聪明,而当天下功罪利害之机。”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四:“奇情至此叹观止,或令聋聵开聪明。”
(6).特指君主的视听。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行幸》:“如 宇文述 、 虞世基 、 裴藴 之徒,居高官,食厚禄,受人委任,惟行諂佞,蔽塞聪明,欲令其国无危,不可得也。” 宋 王禹偁 《端拱箴》:“大臣元老,经邦论道,裨补聪明,于何不照。”
(7).犹耳目。《礼记·乐记》:“姦声乱色,不留聪明。” 孔颖达 疏:“谓不使姦声乱色留停於耳目,令耳目不聪明也。”《文选·枚乘〈七发〉》:“聪明昡曜,悦怒不平。” 刘良 注:“聪明,耳目也。”
(8).指刺探消息的人。《汉书·韩延寿传》:“ 赵广汉 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訐,一切以为聪明。”  ——《漢語大詞典》
本 běn《國語辭典》

本 [ běn ]

  1. 草木的根幹。《說文解字·木部》:「木下曰本。」《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漢·高誘·注:「本,根也。」
  2. 事物的本原、根源。如:「本末倒置」、「變本加厲」。《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3. 母金、資金。如:「成本」、「股本」、「夠本」、「賠本」、「將本圖利」、「一本萬利」。
  4. 書籍、字畫、碑帖等。如:「讀本」、「版本」、「刻本」、「拓本」、「手抄本」、「精裝本」。
  5. 演出的底本。如:「腳本」、「話本」、「劇本」。
  6. 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如:「奏本」、「修本」。
  7. 量詞:➊ ​ 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➋ ​ 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➌ ​ 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8. 姓。如明代有本高。
  1. 根據、依憑。如:「一本初衷」。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1.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本位」、「校本部」。
  2. 起初的、原來的。如:「本能」、「本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3. 現在的、目前的。如:「本月」、「本年度」。
  1. 本來、原來。《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1. 稱自己或自己這方。如:「本人」、「本庭」、「本籍」、「本報訊」。《淮南子·氾論》:「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
诸天(諸天)zhū tiān
(1).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言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禅有十八天,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之曰诸天。《长阿含经》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尸菩萨 生时,诸天在上於虚空中,手执白盖宝扇,以障寒暑风雨尘土。”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序:“且三界迴沉,诸天倏瞬。”《敦煌变文汇录·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文》:“人民欢喜皆称嘆,诸天爱护讚精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法堂里摆列着诸天圣像。”《西游记》第十七回:“诸天遂来洞口报知。”
(2).指神界的众神位。后泛指天界;天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修行七十万日,然后得至诸天,或 玉京 、 蓬莱 、 崑閬 、 姑射 。” 清 林则徐 《即目》诗:“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