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春先鸣格磔,三江水暖跃娵隅。

卢龙云明代〕《送蔡僚长出守南宁

腊尽寒梅映雪敷,邮亭浊酒赋骊驹。几年南国皆清署,此日西陲暂远途。

领袖纪纲原法从,度支财赋旧司徒。才堪裕国徵持算,政解宜民待剖符。

南顾荒疲须共理,广询贤硕徯来苏。昆崙山下邕州路,罗秀岩前越骆区。

疆理舆图犹外服,诛求榷吏已无襦。闾阎问俗恩宜普,师帅承流事岂迂。

朝命双旌荣出牧,山程千骑拥前驱。共言朱毂来何暮,始信苍生望不孤。

五岭春先鸣格磔,三江水暖跃娵隅。到时预卜多仁惠,奏阙行看有硕肤。

汉世自应同渤海,君乡宁独美龙图。玺书特召知非远,大展生平弼圣谟。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五岭春先格磔三江水暖娵隅

五岭(五嶺)wǔ lǐng
亦作“ 五领 ”。 大庾岭 、 越城岭 、 骑田岭 、 萌渚岭 、 都庞岭 的总称,位于 江西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四省之间,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北有 长城 之役,南有五岭之戍。”《汉书·张耳传》作“五领”, 颜师古 注引 邓德明 《南康记》:“ 大庾领 一也, 桂阳 骑田领 二也, 九贞 都庞领 三也, 临贺 萌渚领 四也, 始安 越城领 五也。” 晋 陆机 《赠顾交阯公真》诗:“伐鼓五岭表,扬旌万里外。” 毛泽东 《长征》诗:“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 磅礴走泥丸。”一说,指 大庾 、 始安 、 临贺 、 桂阳 、 揭阳 五岭,见《文选·陆机〈赠顾交阯公真〉》诗:“伐鼓五岭表” 李善 注。通往岭南的五条路。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地理·五岭》:“自 秦 世有五岭之説,皆指山名之,考之乃入岭之途五耳,非必山也。自 福建 之 汀 ,入 广东 之 循梅 ,一也;自 江西 之 南安 ,入 大庾 、入 南雄 ,二也;自 湖南 之 彬 入 连 ,三也;自 道 入 广西 之 贺 ,四也;自 全 入 静江 ,五也。”  ——《漢語大詞典》
春先
陈栎春先亭赋溪山种德与梅俱深亭扁春先延伫清吟  ——《骈字类编》
鸣 ( 鳴 ) míng
鸣 [ míng ]
  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
  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格磔 gé zhé
鸟鸣声。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二六:“祗知 秦 塞远,格磔鷓鴣啼。” 宋 曾巩 《李节推亭子》诗:“时花笑婀娜,山鸟吟格磔。”《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安老爷 心中有事,天还没亮,一觉醒在枕上,听得远寺鐘敲,沿村鸡唱,林鸦簷雀,格磔弄晴。”  ——《漢語大詞典》
三江 sān jiāng
(1).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书·禹贡》:“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 汉 以后有多种解释。《国语·越语上》 韦昭 注以 吴江 、 钱塘江 、 浦阳江 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 郭璞 说以 岷江 、 松江 、 浙江 为三江。《书·禹贡》 陆德明 释文引《吴地记》以 松江 、 娄江 、 东江 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 颜师古 注以 北江 、 中江 、 南江 为三江。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 天台 隔三江,风浪无晨暮。” 元 方回 《听航船歌》诗之六:“南到 杭州 北 楚州 ,三江八堰水通流。” 清 龚自珍 《胡户部集同人祀汉郑司农作祀议一篇质户部户部属檃括其指为韵语以谐之》:“《尚书》有今文,隻义餽贫送,四辨餽《尧典》,三江餽《禹贡》。”
(2). 蜀 有三江,即 岷江 、 涪江 、 沱江 。 明 杨慎 《嘉州刘介川进士母寿诗》:“三江化作长春酒,戯綵恒斟 爱日亭 。”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 蜀 之三江:外水 岷江 ,中水 涪江 ,内水 沱江 也。”
(3).指 广东 境内的 西江 、 北江 、 东江 。 清 黄遵宪 《羊城感赋》之二:“手挽三江尽北流,寇氛难洗 越 人羞。”
(4).指 鸭绿江 、 松花江 、 黑龙江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 鸭緑江 、 松花江 、 黑龙江 ,称三江,其源在 长白山 顶。”  ——《漢語大詞典》
水暖
唐 白居易 和敏中洛下即事 水暖鱼多似南国,人稀尘少胜西京。
唐 杜牧 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同来因书四韵兼寄江南许浑先辈 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径香寒蜂未知。
唐 李商隐 一片 天泉水暖龙吟细,露畹春多凤舞迟。
唐 罗隐 送姚安之赴任秋浦 五侯水暖鱼鳞去,九子山晴雁叙来。
元 杨维桢 嬉春体四绝 其二 水暖鸳鸳渡,风寒燕燕楼。  ——《骈字类编》
跃 ( 躍 ) yuè
跃 [ yuè ]
     ◎ 跳:跳~。飞~。~进。~然。~动。~~欲试。
娵隅 jū yú
(1).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称鱼为娵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郝隆 为 桓公 南蛮参军……既饮,揽笔便作一句云:‘娵隅跃清池。’ 桓 问娵隅是何物,答曰:‘蛮名鱼为娵隅。’” 宋 沈与求 《还憩湖光亭复次江元寿韵》:“羊酪蓴羹本异区,江湖随俗语娵隅。”
(2).借指少数民族语言。 蔡有守 《黄晦闻欲事蕃语口占答之》:“问君底事事娵隅?我只因贫为所驱。” 郁达夫 《杂感》诗之六:“略解娵隅称博雅,人言 叔寳 最风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