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王子 wáng zǐ
(1).天子或王的儿子。《书·微子》:“父师若曰:‘王子,天毒降灾荒 殷 邦。’” 孔 传:“ 微子 , 帝乙 元子,故曰王子。”《吕氏春秋·至忠》:“ 吴王 欲杀王子 庆忌 。”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灞陵 夜猎,犹是故时将军; 咸阳 布衣,非独思归王子。” 唐 杜甫 《送李卿晔》诗:“王子思归日, 长安 已乱兵。”
(2).称 东晋 王 氏子弟。 唐 李贺 《恼公》诗:“春迟 王 子态,鶯囀 谢娘 慵。” 王琦 汇解:“ 曾益 曰:‘ 王子 谓 王凝之 。’ 琦 意: 王 子谓 东晋 时 王 氏子弟。” 宋 梅尧臣 《历阳过劐杜挺之遂约同入汴》诗:“人説 维摩居士 病,我同 王子 雪舟来。” 朱东润 注:“《世説新语》‘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后亦为对 王 姓男子的美称。 宋 苏辙 《将还江州王生家饮别》诗:“繫舟枯木根,会面两 王 子。”
(3).称 王子乔 。 唐 吴筠 《缑山庙》诗:“逶迟轘辕侧,仰望 緱山 际。 王子 谢时人,笙歌此宾帝。” 清 樊增祥 《戏赠王子裳太守》诗:“ 王子 控鹤来,吹笙载还家。”参见“ 王子乔 ”。
(4).复姓。 春秋 有 王子狐 。见《通志·氏族五》。 ——《漢語大詞典》
(2).称 东晋 王 氏子弟。 唐 李贺 《恼公》诗:“春迟 王 子态,鶯囀 谢娘 慵。” 王琦 汇解:“ 曾益 曰:‘ 王子 谓 王凝之 。’ 琦 意: 王 子谓 东晋 时 王 氏子弟。” 宋 梅尧臣 《历阳过劐杜挺之遂约同入汴》诗:“人説 维摩居士 病,我同 王子 雪舟来。” 朱东润 注:“《世説新语》‘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后亦为对 王 姓男子的美称。 宋 苏辙 《将还江州王生家饮别》诗:“繫舟枯木根,会面两 王 子。”
(3).称 王子乔 。 唐 吴筠 《缑山庙》诗:“逶迟轘辕侧,仰望 緱山 际。 王子 谢时人,笙歌此宾帝。” 清 樊增祥 《戏赠王子裳太守》诗:“ 王子 控鹤来,吹笙载还家。”参见“ 王子乔 ”。
(4).复姓。 春秋 有 王子狐 。见《通志·氏族五》。 ——《漢語大詞典》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名-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罢 ( 罷 ) bà/ba/pí
罢 [ bà ]
- 停,歇:~休。~工。~课。~市。~论(打消了打算)。~笔(停止写作)。
- 免去,解除:~免。~官。~职。~黜。
- 完了,毕:吃~饭。
- 同“吧”。
- 同“疲”,累。
仍 réng《國語辭典》
仍 [ réng ]
动- 因循、沿袭。《文选·张衡·思玄赋》:「夫吉凶之相仍兮,怕反庂而靡所。」唐·柳宗元〈封建论〉:「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
- 屡次、频频。《国语·周语下》:「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汉书·卷九·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
- 依然、还。如:「他的病仍不见好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 于是、因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南史·卷四九·刘怀珍传》:「与崔祖思友善……及闻祖思死,恸哭,仍得病,建元二年卒。」
踟蹰(踟躕)chí chú
亦作“ 踟跦 ”。亦作“ 踟躕 ”。亦作“ 踟躇 ”。
(1).徘徊不前貌;缓行貌。《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躕。”《文选·成公绥〈啸赋〉》:“逍遥擕手,踟跦步趾。”一本作“ 踟躕 ”。 李周翰 注:“踟躕,缓行貌。”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 苻坚 为 慕容冲 所袭, 坚 驰騧马,堕而落涧,追兵几及,计无由出。马即踟蹰临涧,垂鞍与 坚 , 坚 不能及,马又跪而受焉, 坚 援之得登岸而走 庐江 。” 唐 戴叔伦 《感怀》诗之一:“踟躕復踟躕,世路今悠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鸿渐》:“日既暮,踟躇旷野,无所归宿。” 何其芳 《街》:“我在北方那个大城里,当黄昏,当深夜,往往喜欢独自踟躕在那些长长的平直的大街上。”
(2).犹豫;迟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沫水》:“命蜚螭,驾白驹,临天水,心踟躕,千载后,不知如。” 唐 白居易 《食笋》诗:“且食勿踟躕,南风吹作竹。” 清 侯方域 《与吴骏公书》:“故再四踟躕,卒不敢以不言。” 清 龚自珍 《奴史问答》:“主人中夜起,弹琴对烛神踟躕。” 李健吾 《末一个女人》:“给一个土匪修坟,这种光景我们从来还没有经过;我们踟躕着,臊起来。”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隔了好一会, 李阿虎 踟躇着想什么,但是他终于下了决心。”
(3).逗留;歇息。《太平广记》卷四九○引 唐 王洙 《东阳夜怪录》:“ 自虚 恃所乘壮,乃命僮僕輜重,悉令先于 赤水 店俟宿,聊踟蹰焉。” 唐 沈既济 《任氏传》:“ 郑子 随之东,至 乐游园 ,已昏黑矣。见一宅,土垣车门,室宇甚严。白衣将入,顾曰:‘愿少踟蹰。’而入。” 宋 欧阳修 《再至汝阴三绝》之三:“十四五年劳梦寐,此时才得少踟蹰。”
(4).须臾;瞬间。 南朝 梁 何逊 《与苏九德别》诗:“踟躇暂举酒,倐忽不相见。”《魏书·萧衍传》:“运神器於顾眄,定宝命於踟蹰。” 宋 苏轼 《和刘柴桑》:“万刼互起灭,百年一踟躇。漂流四十年,今乃言卜居。”
(5).相连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西厢踟蹰以闲宴,东序重深而奥秘。” 李善 注:“踟蹰,相连貌。” 南朝 梁 江淹 《灵丘竹赋》:“窓峥嶸而緑色,户踟蹰而临空。”
(6).古代刻漏器,用以承水。《初学记》卷二五引 殷夔 《漏刻法》:“为器三重,圆皆径尺,差立於水舆踟蹰之上,为金龙口吐水,转注入踟蹰经纬之中。”
(7).梭的别称。 元 龙辅 《女红馀志》卷上:“梭,一名踟蹰。” 清 王士禛 《蚕词》之三:“白苇与儂作璘藉,黄金与儂作踟躇。”自注:“踟躇,梭也。” ——《漢語大詞典》
(1).徘徊不前貌;缓行貌。《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躕。”《文选·成公绥〈啸赋〉》:“逍遥擕手,踟跦步趾。”一本作“ 踟躕 ”。 李周翰 注:“踟躕,缓行貌。”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 苻坚 为 慕容冲 所袭, 坚 驰騧马,堕而落涧,追兵几及,计无由出。马即踟蹰临涧,垂鞍与 坚 , 坚 不能及,马又跪而受焉, 坚 援之得登岸而走 庐江 。” 唐 戴叔伦 《感怀》诗之一:“踟躕復踟躕,世路今悠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鸿渐》:“日既暮,踟躇旷野,无所归宿。” 何其芳 《街》:“我在北方那个大城里,当黄昏,当深夜,往往喜欢独自踟躕在那些长长的平直的大街上。”
(2).犹豫;迟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沫水》:“命蜚螭,驾白驹,临天水,心踟躕,千载后,不知如。” 唐 白居易 《食笋》诗:“且食勿踟躕,南风吹作竹。” 清 侯方域 《与吴骏公书》:“故再四踟躕,卒不敢以不言。” 清 龚自珍 《奴史问答》:“主人中夜起,弹琴对烛神踟躕。” 李健吾 《末一个女人》:“给一个土匪修坟,这种光景我们从来还没有经过;我们踟躕着,臊起来。”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隔了好一会, 李阿虎 踟躇着想什么,但是他终于下了决心。”
(3).逗留;歇息。《太平广记》卷四九○引 唐 王洙 《东阳夜怪录》:“ 自虚 恃所乘壮,乃命僮僕輜重,悉令先于 赤水 店俟宿,聊踟蹰焉。” 唐 沈既济 《任氏传》:“ 郑子 随之东,至 乐游园 ,已昏黑矣。见一宅,土垣车门,室宇甚严。白衣将入,顾曰:‘愿少踟蹰。’而入。” 宋 欧阳修 《再至汝阴三绝》之三:“十四五年劳梦寐,此时才得少踟蹰。”
(4).须臾;瞬间。 南朝 梁 何逊 《与苏九德别》诗:“踟躇暂举酒,倐忽不相见。”《魏书·萧衍传》:“运神器於顾眄,定宝命於踟蹰。” 宋 苏轼 《和刘柴桑》:“万刼互起灭,百年一踟躇。漂流四十年,今乃言卜居。”
(5).相连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西厢踟蹰以闲宴,东序重深而奥秘。” 李善 注:“踟蹰,相连貌。” 南朝 梁 江淹 《灵丘竹赋》:“窓峥嶸而緑色,户踟蹰而临空。”
(6).古代刻漏器,用以承水。《初学记》卷二五引 殷夔 《漏刻法》:“为器三重,圆皆径尺,差立於水舆踟蹰之上,为金龙口吐水,转注入踟蹰经纬之中。”
(7).梭的别称。 元 龙辅 《女红馀志》卷上:“梭,一名踟蹰。” 清 王士禛 《蚕词》之三:“白苇与儂作璘藉,黄金与儂作踟躇。”自注:“踟躇,梭也。” ——《漢語大詞典》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动-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少年 shào nián
不几年。《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云。” 李贤 注:“少年,未多年也。”
(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
(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3).年轻,年轻时。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漢語大詞典》
(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
(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3).年轻,年轻时。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漢語大詞典》
诸 ( 諸 ) zhū
诸 [ zhū ]
- 众,许多:~位。~君。~侯。
-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
- 犹“之”:“能事~乎?”。
-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
-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
- 姓。
猎徒(獵徒)liè tú
猎人。 汉 张衡 《西京赋》:“纵猎徒,赴长莽。”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贾表之 名 公望 …… 许 潁 之间猎徒谓之 贾大夫 云。” 清 孙枝蔚 《任明府捉贼歌》:“率领猎徒当岁首,狐兔擒来嫌细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