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升堂(陞堂)shēng táng
(1).登上厅堂。 唐 韩愈 《山石》诗:“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2).旧谓官吏登堂理事为“昇堂”。 清 翟灏 《通俗编·居处》:“《定命録》: 张文瓘 少时,曾有人相之云:‘当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胀痛。按,凡州县临厅事,今皆谓之昇堂。”
(1).登上厅堂。《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唐 顾况 《公子行》:“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 清 叶廷琯 《鸥波渔话》卷六:“升堂拜遗像,入室读其书。”
(2).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论语·先进》:“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 仲尼 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颜 氏居八人焉。”《云笈七籤》卷一百:“ 闕里 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辞云尔。” 清 王士禛 《绘川书院诗为汤荆岘侍讲赋》之一:“ 汤公 起 梁 宋 ,摄衣早升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不知道是我学舌学得太不象,还是我大哥仅学了半年的 日本 话还没有升堂,那样的一句话完全没有打响。”
(3).旧谓官吏登公堂审讯案件。《二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幽州 路总管 泰不华 正升堂理事,小道人随牌进府,递将状子上去。”《梼杌闲评》第三六回:“ 许显纯 叫下了软监,就将参本上道他侵挪十餘万钱粮的卷案做成。次日升堂,少不得恶狠狠的夹打一番。”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来此已是宣抚衙门,不免在廊下站立一会,伺候他升堂便了。”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三:“县衙的差役们……一齐放开那苍老低沉的嗓音大声嚎叫:‘大老爷升堂--!’最后这个‘堂’字,喊得长而且响。”
(4).见“ 升堂拜母 ”。
旧时官吏到公堂办公,谓之“陞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仪犹相沿 明 制,凡冠军使等官之任,拜印陞堂,吏皂趋贺,悉如大部制,故其秩虽次领侍卫府,而威仪过之。” ——《漢語大詞典》
(2).旧谓官吏登堂理事为“昇堂”。 清 翟灏 《通俗编·居处》:“《定命録》: 张文瓘 少时,曾有人相之云:‘当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胀痛。按,凡州县临厅事,今皆谓之昇堂。”
(1).登上厅堂。《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唐 顾况 《公子行》:“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 清 叶廷琯 《鸥波渔话》卷六:“升堂拜遗像,入室读其书。”
(2).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论语·先进》:“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 仲尼 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颜 氏居八人焉。”《云笈七籤》卷一百:“ 闕里 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辞云尔。” 清 王士禛 《绘川书院诗为汤荆岘侍讲赋》之一:“ 汤公 起 梁 宋 ,摄衣早升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不知道是我学舌学得太不象,还是我大哥仅学了半年的 日本 话还没有升堂,那样的一句话完全没有打响。”
(3).旧谓官吏登公堂审讯案件。《二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幽州 路总管 泰不华 正升堂理事,小道人随牌进府,递将状子上去。”《梼杌闲评》第三六回:“ 许显纯 叫下了软监,就将参本上道他侵挪十餘万钱粮的卷案做成。次日升堂,少不得恶狠狠的夹打一番。”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来此已是宣抚衙门,不免在廊下站立一会,伺候他升堂便了。”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三:“县衙的差役们……一齐放开那苍老低沉的嗓音大声嚎叫:‘大老爷升堂--!’最后这个‘堂’字,喊得长而且响。”
(4).见“ 升堂拜母 ”。
旧时官吏到公堂办公,谓之“陞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仪犹相沿 明 制,凡冠军使等官之任,拜印陞堂,吏皂趋贺,悉如大部制,故其秩虽次领侍卫府,而威仪过之。” ——《漢語大詞典》
想 xiǎng《國語辭典》
想 [ xiǎng ]
动- 思索、思考。如:「想办法」、「想不出所以然」。元·马致远〈夜行船·酒病花愁何日彻套·离亭宴煞〉:「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
- 欲、要、打算、希望。如:「想结婚」、「想出国」。《文选·刘琨·劝进表》:「四海想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
- 推测、猜度。如:「料想」、「推想」、「猜想」。《后汉书·卷七○·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 认为、觉得。如:「你想这样对不对?」、「我想你应该回家一趟。」
- 思念、怀念。如:「想念」。《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望风怀想,能不依依?」唐·杜甫〈客居〉诗:「览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
- 似、像。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杜甫〈东屯月夜〉诗:「数惊闻雀噪,暂睡想猿蹲。」
- 念头、意念。如:「梦想」、「理想」、「不作此想」。《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萧洒出尘之想。」
遗迹(遺蹟)yí jì
亦作“ 遗跡 ”。亦作“ 遗蹟 ”。
(1).指留下的脚印。《晋书·卫恒传》:“ 邕 ( 蔡邕 )作《篆势》曰:‘鸟遗跡, 皇頡 循。’” 唐 柳宗元 《禅堂》诗:“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 周公 告诫 成王 说:‘整顿你的军队,踏着 禹 的遗迹,走遍天下,直到海外,没有人不降服。’”
(2).指古代或旧时代的人和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先民遗迹,来世之矩。”《三国志·吴志·陆胤传》:“ 胤 天资聪朗,才通行絜,昔歷选曹,遗迹可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洹水》:“今池林絶灭,略无遗跡矣。” 宋 苏轼 《渚宫》诗:“谁能为我访遗迹,草中应有 湘东 碑。” 宋 苏辙 《中秋见月寄子瞻》诗:“黄楼未成 河 已退,空有遗蹟令人看。” 元 虞集 《舒城县学明伦堂记》:“昔贤名人遗蹟,足以风动其人。”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二》:“此木殊方不可知,以余所经他处,未有见之者,亦圣贤之遗跡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历法·日圭同异》:“ 登封县 有观象、测景二臺,乃 周公 营 洛邑 时,手建遗蹟,其土圭表漏尚存。”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乃遍行营垒,周视所开地道,览战争之遗蹟。” 杨朔 《永定河纪行》:“在 翠微峰 下,有一处古代遗迹,题做‘冰川擦痕’。”
(3).犹遗墨。《北史·崔宏传》:“﹝ 崔宏 ﹞尤善草隶,为世摹楷,行押特尽精巧,而不见遗迹。”《南史·陈始兴王伯茂传》:“时军人於 丹徒 盗发 晋 郗曇 墓,大获 晋 右军将军 王羲之 书及诸名贤遗跡。”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杜羔 ﹞忽覩屋柱烟煤之下,见字数行,拂而视之,乃其父遗跡。” 宋 王谠 《唐语林·伤逝》作“遗迹”。 宋 苏轼 《墨宝堂记》:“ 毗陵 人 张君 希元 ,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跡至多。”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国亡,遗跡悉归上都,流传人间者不过残縑片幅耳。”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 唐 李石 《续博物志》: 陶隐居 书自奇,世传画板帖及 焦山 《瘞鹤铭》,皆其遗迹。”
(4).谓行人遗弃脚印,毫不在意。比喻极端鄙视。《国语·楚语下》:“ 灵 不顾於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韦昭 注:“ 灵王 不君,罢弊 楚 国,三军叛之,如行人之遗弃其迹。”《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不念擕手好,弃我如遗跡。”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捨资财若遗跡。”《北史·隋宗室诸王传论》:“变本宗如反掌,弃慈母若遗迹。”
(5).谓忘乎形迹。《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臺之下,遗跡江湖之上。” 李善 注:“《庄子》曰:‘鱼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术。’ 郭象 曰:‘各自足,故相忘也。’今引‘江湖’,唯取‘相忘’之义也。” 张铣 注:“遗跡,谓心相知而跡相忘也。”一本作“ 遗迹 ”。 ——《漢語大詞典》
(1).指留下的脚印。《晋书·卫恒传》:“ 邕 ( 蔡邕 )作《篆势》曰:‘鸟遗跡, 皇頡 循。’” 唐 柳宗元 《禅堂》诗:“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 周公 告诫 成王 说:‘整顿你的军队,踏着 禹 的遗迹,走遍天下,直到海外,没有人不降服。’”
(2).指古代或旧时代的人和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先民遗迹,来世之矩。”《三国志·吴志·陆胤传》:“ 胤 天资聪朗,才通行絜,昔歷选曹,遗迹可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洹水》:“今池林絶灭,略无遗跡矣。” 宋 苏轼 《渚宫》诗:“谁能为我访遗迹,草中应有 湘东 碑。” 宋 苏辙 《中秋见月寄子瞻》诗:“黄楼未成 河 已退,空有遗蹟令人看。” 元 虞集 《舒城县学明伦堂记》:“昔贤名人遗蹟,足以风动其人。”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二》:“此木殊方不可知,以余所经他处,未有见之者,亦圣贤之遗跡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历法·日圭同异》:“ 登封县 有观象、测景二臺,乃 周公 营 洛邑 时,手建遗蹟,其土圭表漏尚存。”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乃遍行营垒,周视所开地道,览战争之遗蹟。” 杨朔 《永定河纪行》:“在 翠微峰 下,有一处古代遗迹,题做‘冰川擦痕’。”
(3).犹遗墨。《北史·崔宏传》:“﹝ 崔宏 ﹞尤善草隶,为世摹楷,行押特尽精巧,而不见遗迹。”《南史·陈始兴王伯茂传》:“时军人於 丹徒 盗发 晋 郗曇 墓,大获 晋 右军将军 王羲之 书及诸名贤遗跡。”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杜羔 ﹞忽覩屋柱烟煤之下,见字数行,拂而视之,乃其父遗跡。” 宋 王谠 《唐语林·伤逝》作“遗迹”。 宋 苏轼 《墨宝堂记》:“ 毗陵 人 张君 希元 ,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跡至多。”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国亡,遗跡悉归上都,流传人间者不过残縑片幅耳。”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 唐 李石 《续博物志》: 陶隐居 书自奇,世传画板帖及 焦山 《瘞鹤铭》,皆其遗迹。”
(4).谓行人遗弃脚印,毫不在意。比喻极端鄙视。《国语·楚语下》:“ 灵 不顾於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韦昭 注:“ 灵王 不君,罢弊 楚 国,三军叛之,如行人之遗弃其迹。”《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不念擕手好,弃我如遗跡。”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捨资财若遗跡。”《北史·隋宗室诸王传论》:“变本宗如反掌,弃慈母若遗迹。”
(5).谓忘乎形迹。《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臺之下,遗跡江湖之上。” 李善 注:“《庄子》曰:‘鱼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术。’ 郭象 曰:‘各自足,故相忘也。’今引‘江湖’,唯取‘相忘’之义也。” 张铣 注:“遗跡,谓心相知而跡相忘也。”一本作“ 遗迹 ”。 ——《漢語大詞典》
励志(勵志)lì zhì
奋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旧唐书·李渤传》:“ 渤 耻其家污,坚苦不仕,励志於文学,隐於 嵩山 ,以读书业文为事。” 陈春生 《戊申熊成基安庆起义记》:“﹝ 成基 ﹞遂渡 江 至 安庆 ,入 年徽 武备练军学堂,励志学习,屏絶嗜好。” ——《漢語大詞典》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名-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齐驱(齊驅)qí qū
(1).驱马并进。 唐 元稹 《缚戎人》诗:“缘边饱餧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
(2).并肩驱驰。比喻才力相等。 唐 张说 《让兵部尚书平章事表》:“臣颇与二子齐驱,然校德考年,彼皆有一日之长。” 唐中宗 《授韦嗣立黄门侍郎制》:“芝兰并秀,见 谢 砌之阶庭;麒麟齐驱,有 刘 山之昆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其《禹贡长笺》,旁通曲证,亦几与 胡氏 《锥指》齐驱。” ——《漢語大詞典》
(2).并肩驱驰。比喻才力相等。 唐 张说 《让兵部尚书平章事表》:“臣颇与二子齐驱,然校德考年,彼皆有一日之长。” 唐中宗 《授韦嗣立黄门侍郎制》:“芝兰并秀,见 谢 砌之阶庭;麒麟齐驱,有 刘 山之昆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其《禹贡长笺》,旁通曲证,亦几与 胡氏 《锥指》齐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