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裹 guǒ《國語辭典》
裹 [ guǒ ]
動- 纏繞、包紮。如:「裹傷口」。《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一手把著新郎的手,用一根紅紙裹的新秤桿兒,把那塊蓋頭往下一挑。」
- 包羅、囊括。《呂氏春秋·孟春紀·本生》:「其於物無不受也,無不裹也,若天地然。」
- 包封的物品。如:「今天郵差送來一件包裹。」
重逢 chóng féng
再次遇到。 宋 张炎 《台城路》词:“十年前事翻疑梦,重逢可怜俱老。” 明 文徵明 《丁未九日与履约诸君同泛石湖就登上方》诗:“携壶更醉湖山上,白髮重逢又一年。” 茅盾 《子夜》十八:“好比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昨天是第一次重逢,说不完那许多离情别绪。” ——《漢語大詞典》
神骨 shén gǔ
神韵风骨。 唐 元稹 《画松》诗:“ 张璪 画古松,往往得神骨。” 宋 米芾 《画史·唐画》:“ 江州 张氏 收 李重光 道装像,神骨俱全。” 明 袁宏道 《经太华》诗:“不取色态妍,唯求神骨肖。” ——《漢語大詞典》
峭 qiào《國語辭典》
峭 [ qiào ]
形- 山势险峻。如:「峭壁」、「陡峭」。《楚辞·屈原·九章·悲回风》:「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文选·谢灵运·过始宁墅诗》:「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 文势险拔。汉·王充《论衡·自纪》:「言奸辞简,指趋妙远;语甘文峭,意务浅小。」明·宋濂〈谢翶传〉:「文尤崭拔峭劲,雷电恍惚,出入风雨中。」
- 严厉、苛刻。《新唐书·卷一七七·李翶传》:「翶性峭鲠,论议无所屈。」
- 寒冷。如:「春寒料峭」。宋·陆游〈秋思〉诗:「露气侵帘已峭深,衰发凋零随槁叶。」
- 加密、使严厉。《韩非子·五蠹》:「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
老来(老來)lǎo lái
年老之后。 唐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诗:“童孺交游尽,喧卑俗事牵。老来多涕泪,情在强诗篇。” 宋 陆游 《孤坐无聊每思江湖之适》诗:“老来閲尽荣枯事,万变惟应一笑酬。” 明 刘炳 《忆秦娥》词:“少年离别,老来依旧。”《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若不早为筹画,到了那展转不开的时候,还是请公公重作出山之计,再去奔走来养活你我呢?还是请婆婆摒挡薪水,受老来的艰窘呢?”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觉 ( 覺 ) jué/jiào
觉 [ jué ]
- 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知~。触~。视~。~察。
- 睡醒;醒悟:~悟。~醒。“~今是而昨非”。
- 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睡了一大~。
语言(語言)yǔ yán
(1).言语;话。《大戴礼记·五帝德》:“吾欲以颜色取人,於 灭明 ( 澹臺灭明 )邪改之;吾欲以语言取人,於 予 ( 宰我 )邪改之。”《汉书·燕剌王刘旦传》:“上弃羣臣,无语言。”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或虑语言洩,传之落冤讎。”
(2).指书面语;诗文的句子。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全盛之气,注射语言,杂糅精粗,遂成多大。”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四七:“ 周莱峰 、 王荆石 学 苏氏 ,止取法其语言气势,至説理处,自循正大之矩。” 孙犁 《秀露集·读〈蒲柳人家〉》:“他的语言工力很深,词汇非常丰富。”亦专指词汇。 冯骥才 《雕花烟斗》一:“他的话少,恐怕由于语言少。”
(3).喻鸣叫声。 宋 陆游 《病中自遣》诗之二:“众鸟次第来,各矜语言好。”
(4).说话;交谈;谈吐。《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 昆莫 年老,语言不通,公主悲愁。” 晋 皇甫谧 《高士传·严光》:“司徒 霸 与 光 素旧,欲屈 光 到 霸 所语言。”《三国志平话》卷上:“﹝ 刘备 ﹞语言喜怒不形於色。” 清 程麟 《此中人语·各处有忌语》:“圣朝天下一统,义礼制度到处皆然。而语言称呼,各有所忌。”
(5).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词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体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告诉、嘱咐。《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李善 注引 汉 陈琳 《止欲赋》:“欲语言於玄鸟,玄鸟逝以差池。” ——《漢語大詞典》
(2).指书面语;诗文的句子。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全盛之气,注射语言,杂糅精粗,遂成多大。”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四七:“ 周莱峰 、 王荆石 学 苏氏 ,止取法其语言气势,至説理处,自循正大之矩。” 孙犁 《秀露集·读〈蒲柳人家〉》:“他的语言工力很深,词汇非常丰富。”亦专指词汇。 冯骥才 《雕花烟斗》一:“他的话少,恐怕由于语言少。”
(3).喻鸣叫声。 宋 陆游 《病中自遣》诗之二:“众鸟次第来,各矜语言好。”
(4).说话;交谈;谈吐。《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 昆莫 年老,语言不通,公主悲愁。” 晋 皇甫谧 《高士传·严光》:“司徒 霸 与 光 素旧,欲屈 光 到 霸 所语言。”《三国志平话》卷上:“﹝ 刘备 ﹞语言喜怒不形於色。” 清 程麟 《此中人语·各处有忌语》:“圣朝天下一统,义礼制度到处皆然。而语言称呼,各有所忌。”
(5).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词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体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告诉、嘱咐。《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李善 注引 汉 陈琳 《止欲赋》:“欲语言於玄鸟,玄鸟逝以差池。” ——《漢語大詞典》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形-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