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踏早朝陪凤辇,更忧春梦隔鲸波。

孙应时宋代〕《答简夫

拂拭瑶琴听我歌,汤汤三叹又峨峨。
了知世道从来久,长觉人心苦太多。
便踏早朝陪凤辇,更忧春梦隔鲸波。
此生付与天公竟,铁杵成针取次磨。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便早朝凤辇春梦鲸波

便 biàn/pián《國語辭典》

便 [ biàn ]

  1. 順、順利、方便。如:「便利」、「不便之處」。《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宋·陸遊〈初發夷陵〉詩:「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舞便風。」
  2. 簡單的、非正式的。如:「便服」、「便鞋」、「便條紙」、「家常便飯」。
  3. 靈敏、輕巧、敏捷。《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1. 適宜、合宜。如:「便於攜帶」。《南史·卷三五·顧覬之傳》:「率皆即日不宜於人,方來未便於公,名與實反,有乖政體。」
  2. 有利於。《韓非子·孤憤》:「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史記·卷七十七·信陵君列傳》:「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
  3. 熟習。《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隋書·卷五○·郭榮傳》:「孝先於上流縱天筏以擊浮橋,護令榮督便水者引取其筏。」
  4. 排泄屎、尿。如:「便尿」。《漢書·卷五九·張湯傳》:「(安世)​為光祿勳,郎有醉小便殿上。」
  1. 方便的時候。如:「便中請來個電話。」、「得便就幫你送過去。」
  2. 機會。《文選·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唐·李華〈弔古戰場文〉:「吾想夫北風振漢,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3. 屎、尿等的排泄物。如:「大便」、「小便」、「糞便」。
  1. 即、就。《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紅樓夢·第四回》:「每日或飯後,或晚間,薛姨媽便過來,或與賈母閒談,或和王夫人相敘。」
  2. 豈、難道。表反問的語氣。宋·文同〈可笑口號七章之一〉:「若無書籍兼圖畫,便不教人白髮生?」《董西廂·卷八》:「姑舅做親,便不敗壞風俗?」
  1. 縱然、即使。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便 [ pián ]

  1. 姓。如漢代有便樂成。
踏 tà《國語辭典》

踏 [ tà ]

  1. 用腳踩著地或東西。如:「踏步」、「踏水車」、「踐踏」、「腳踏實地」。
  2. 跟隨。《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我妝做丞局,後面踏將你來,你喫擺番了。」
  3. 實地勘驗。如:「踏勘」。《元史·卷一○二·刑法志一》:「諸郡縣災傷,過時而不申,或申不以實,及按治官不以時檢踏,皆罪之。」
早朝 zǎo cháo
(1).早晨;早上。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早朝永嘆,载怀矜惻。” 潘漠华 《雨点》:“阳光射到院中枣树的梢头的第二天的早朝,C公寓前有三辆人力车停下了。”
(2).指早饭。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一章:“子母俩吃完早朝, 二柱 准备出门,一个人缓缓地走了进来。”
早上朝会或朝参。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明代皇太子日课》:“每日早朝退后,皇太子出阁陞座。”  ——《漢語大詞典》
陪 péi《國語辭典》

陪 [ péi ]

  1. 重叠的土堆。《说文解字·阜部》:「陪,重土也。」
  2. 辅佐事业的人。《诗经·大雅·荡》:「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3. 陪客。如:「今天能请你来作陪,十分光荣。」
  1. 伴随。如:「陪伴」、「陪同」、「陪嫁」、「失陪」。唐·杜甫〈别房太尉墓〉诗:「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唐·朱庆余〈早梅〉诗:「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
  2. 辅助。《史记·卷一○·孝文本纪》:「若举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终,是社稷之灵,天下之福也。」
  3. 补偿。宋·苏轼〈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懒不作诗君错料,旧逋应许过时陪。」同「赔 」。
  4. 损失、亏损。《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凤辇(鳳輦)fèng niǎn
(1).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西王母 乘翠凤之輦而来。”后用“凤輦”称仙人的车乘。 隋炀帝 《步虚词》诗:“翠霞乘凤輦,碧雾翼龙舆。”《旧唐书·音乐志四》:“﹝《送神》﹞车移凤輦,斾转红旗。”
(2).皇帝的车驾。 唐 沈佺期 《陪幸韦嗣立山庄》诗:“虹旗縈秀木,凤輦拂疏筇。”《宋史·舆服志一》:“凤輦,赤质,顶轮下有二柱,緋罗轮衣,络带、门帘皆绣云凤。顶有金凤一,两壁刻画龟文、金凤翅。” 清 孙枝蔚 《题梨园图》诗:“ 渔阳 尘起昼昏黑,凤輦西行诸将力。”
(3).华贵的车驾。 唐 谢偃 《尘赋》:“蒙凤輦於铜衢,翳龙媒於金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凤輦时经,蜗居乏款,敢问姐姐,何由落籍,遽尔洗妆。”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忧 ( 憂 ) yōu
忧 [ yōu ]
  1. 发愁:~愤。~惧。~烦。~惶。~急。~煎。~思(➊忧念;➋忧愁的思绪)。~戚。杞人~天。
  2. 可忧虑的事:~患。内~外患。乐以忘~。高枕无~。
  3. 指父母之丧:丁~。
春梦(春夢)chūn mèng
(1).春天的梦。 唐 沈佺期 《杂诗》之二:“妾家临 渭 北,春梦著 辽西 。” 宋 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诗:“好借月魂来映烛,恐随春梦去飞扬。”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如愿》:“昨夜, 何大妈 做了许多梦,一个接一个,真是春梦婆娑。”
(2).喻易逝的荣华和无常的世事。 元 朱凯 《昊天塔》第一折:“想老夫幼年时,南征北讨,东荡西除,到今日都做了一场春梦也。” 胡怀琛 《中央公园》诗:“金瓦琼楼旧帝乡,当年春梦付残阳。” 巴金 《关于〈家〉》:“然而如今这一切都变成了渺茫的春梦。”  ——《漢語大詞典》
隔 gé《國語辭典》

隔 [ gé ]

  1. 遮断、阻塞。如:「阻隔」、「分隔」。《说文解字·阜部》:「隔,塞也。」《后汉书·卷三三·郑弘传》:「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闲。」
  2. 距离、间隔。如:「相隔千里」、「隔两天再说吧!」。《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今江都隔远,后期奈何?」唐·李商隐〈无题〉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3. 改变、变异。《续汉书志·第二三·郡国志五》赞曰:「称号迁隔,封割纠纷。」
鲸波(鯨波)jīng bō
犹言惊涛骇浪。 唐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诗》:“溟涨鲸波动, 衡阳 雁影徂。” 明 唐顺之 《送蒋藩幕赴闽中》诗:“风岛鲸波涌,寒城蜃气收。” 柳亚子 《辽海》诗:“忽闻 辽海 起鲸波, 易水 风寒涕泪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