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流辈方吹荐,典训斯文示后儒。

苏籀宋代〕《题刘紫微贡父公是集一首

惆怅栾城旧朋执,何殊阙里孔颜徒。
达生自信诚知命,晚节遭逢德不孤。
贯悉该明汉中壘,雍容通雅蜀相如。
老成流辈方吹荐,典训斯文示后儒。
疏奏襄阳正平手,表章天策伯襃俞。
明窗棐几一呻绎,背痒政逢长爪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老成流辈典训斯文后儒

老成 lǎo chéng
(1).年高有德。《后汉书·和帝纪》:“今 彪 聪明康彊,可谓老成黄耇矣。” 李贤 注:“老成,言老而有成德也。”
(2).指年高有德的人。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恐数十年后老成彫丧,后生小子,不知根柢,耳濡目染,日变而不復还。”《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不料那些前辈的老成,渐渐的死去;那些忠厚遗风渐渐的浇漓。”
(3).指旧臣,老臣。 宋 黄庭坚 《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一:“ 元祐 开皇极,功归用老成。”《明史·廖纪传》:“自陛下继统,老成接踵去,新进连茹登,以出位喜事为贤,以凌分犯礼为贵。”
(4).成年。《北史·程骏传》:“卿尚年幼,言若老成,美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如此过了几时, 伯皋 与他娶了妻,生有一子,指望他渐渐老成,自然收心。”
(5).精明练达;精明强干。 宋 欧阳修 《为君难论上》:“忠言讜论,皆沮屈而去,如 王猛 、 苻融 ,老成之言也,不听。” 明 陈大声 《新水令·渔隐》套曲:“笑他们干时的欠老成,叩諫的忒直正,堆金的少见识,拜将的多侥倖。” 清 袁枚 《新齐谐·骗人参》:“我又不善择参,可否存此样银於店,命老成伙计,多带上等参,同往主人处,凭其自择,何如?”
(6).稳重;持重。 清 李渔 《怜香伴·随车》:“我老成不作轻佻计。”参见“ 老成人 ”。
(7).老实;规矩。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本分的从来老成,聪俊的到底杂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唐卿 ﹞欲待调他一二句话,碍着他的父亲,同在稍头行船,恐怕识破,装做老成,不敢把眼正覷稍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由此 崑生 亦老成,不作恶謔,於是情好益篤。”
(8).谓辞章功力深厚。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毫髮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 子山 之诗,綺而有质,艷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为老成也。” 清 李渔 《怜香伴·闺和》:“诗便和得好,只是末后二句欠老成。”
(9).复姓。古有 老成子 ,著书十八篇。见《汉书·艺文志》。  ——《漢語大詞典》
流辈(流輩)liú bèi
同辈;同一流的人。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而託姻结好,唯利是求,玷辱流辈,莫斯为甚。” 唐 元稹 《酬周从事望海亭见寄》诗:“年老无流辈,行稀足薜萝。”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杂觚·乾隆辛卯会试榜得人》:“其出而任监司,治郡、县者,皆迥絶流辈。”  ——《漢語大詞典》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1.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2. 区域。如:「地方」、「远方」。
  3.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4.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5.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6.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7.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8.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9.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2.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3.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1.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2.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吹 chuī《國語辭典》

吹 [ chuī ]

  1. 噘著嘴将气体用力从口中呼出来。如:「吹奏」、「吹口哨」。《诗经·小雅·鹿鸣》:「鼓瑟吹笙。」
  2. 气流顺著某方向流动。如:「风吹雨打」。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3. 夸口、说大话。如:「吹牛」、「吹嘘」。
  4. 事情作罢或关系断绝。如:「他们的婚事,早就吹了。」

吹 [ chuì ]

  1. 参见「鼓吹」(一)​条。
荐 ( 薦 ) jiàn《國語辭典》

荐 [ jiàn ]

  1. 草席。《说文解字·艸部》:「荐,荐席也。」
  1. 逐水草的、游牧的。《左传·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贵货易土。」
  2. 屡次、频仍。《左传·僖公十三年》:「晋荐饥,使乞籴于秦。」《晋书·卷二六·食货志》:「兵革屡兴,荒馑荐及。」
  1. 推举。如:「推荐」。同「荐 」。
典训(典訓)diǎn xùn
(1).《尚书》《尧典》《伊训》等篇的并称。指经典或《尚书》《后汉书·桓荣传》:“ 庄 以童蒙,学道九载,而典训不明,无所晓识。夫五经广大,圣言幽远,非天下之至精,岂能与於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準的所拟,志乎典训,户牖虽异,而笔彩略同。”
(2).准则性的训示。《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班昭》:“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宠,赖母师之典训。”《元典章·兵部三·使臣》:“其本处官司不遵朝廷典训,輒敢非理骚扰,实为未便。”  ——《漢語大詞典》
斯文 sī wén
(1).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汉书·叙传下》:“武功既抗,亦迪斯文,宪章六学,统壹圣真。” 唐 韩愈 《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王公神道碑铭》:“生人之治,本乎斯文。” 清 黄遵宪 《石川鸿斋偕僧来谒》诗:“斯文一脉比传灯,亦赖儒僧延不坠。”
(2).特指文学。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序》:“降及 建安 , 曹公 父子篤好斯文。”
(3).儒士;文人。《后汉书·应劭传》:“夫覩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唐 杜甫 《壮游》诗:“斯文 崔 魏 徒,以我似 班 扬 。”《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既然如此,必是斯文,请来相见何碍。” 钱钟书 《猫》:“经过几番盘算,他想先动手著作,一来表示自己并非假充斯文,再者著作也可以做官。”
(4).此文;此诗。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於斯文。” 宋 苏轼 《石鼓歌》:“何人作颂比《嵩高》,万古斯文齐《岣嶁》。”
(5).文雅。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一生村鲁,不尚斯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相公説得,老汉就説不得;今日偏要假斯文,説他一回。” 梁斌 《红旗谱》四一:“她斯文礼貌地倒了两杯茶,一杯放在 江涛 面前,一杯放在 嘉庆 面前。”  ——《漢語大詞典》
示 shì《國語辭典》

示 [ qí ]

  1. 地神。《集韵·平声·支韵》:「祇,《说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古作示。」《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汉·郑玄·注:「示,音祇,本或作祇。」通「祇」。

示 [ shì ]

  1. 上天藉天象显现征兆,向人预告凶吉祸福。《说文解字·示部》:「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2. 把事物显现予人。如:「示范」、「展示」。《老子·第三六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 告诉、宣布。如:「训示」。《礼记·礼运》:「刑仁讲让,示明有常。」
  4. 教导。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
  1. 命令、布告。如:「告示」。《儒林外史·第五○回》:「戏子们请老爷的示:还是伺候,还是回去?」
  2. 尊称人家的来信。如:「来示敬悉」。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后儒(後儒)hòu rú
后世的儒者。亦以指二 程 朱子 。 明 王守仁 《答陆原静书》:“但后儒之所谓著察者,亦是狃於闻见之狭,蔽於沿习之非。”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理》:“古人所谓天理,未有如后儒之所谓天理者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