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备悉(備悉)bèi xī
(1).详尽。 汉 徐干 《中论·历数》:“ 成 哀 之间, 刘歆 用平术而广之,以为三统历比之众家,最为备悉。”《三国志·魏志·曹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或在宫禁之中,或巡经省之地,务以编氓疾苦,备悉諮询。”
(2).完全知悉;详细知道。《隋书·苏威传》:“帝下詔曰:‘……早居端揆,备悉国章。’”《水浒传》第一○六回:“ 宋江 、 吴用 备悉来意,随即计议分兵。”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凡 耿 逆之狂悖,逆帅之庸闇,与夫虚实之形,间谍之计,聚米画灰,靡不备悉。”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顷得六日来信,备悉种种。” ——《漢語大詞典》
(2).完全知悉;详细知道。《隋书·苏威传》:“帝下詔曰:‘……早居端揆,备悉国章。’”《水浒传》第一○六回:“ 宋江 、 吴用 备悉来意,随即计议分兵。”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凡 耿 逆之狂悖,逆帅之庸闇,与夫虚实之形,间谍之计,聚米画灰,靡不备悉。”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顷得六日来信,备悉种种。” ——《漢語大詞典》
湖州
唐 周朴 董岭水 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 ——《骈字类编》
派 pài《國語辭典》
派 [ pài ]
名- 江河支流。《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出江派而风翔,入京师而雷动。」唐·王维〈汉江临泛〉诗:「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 人、事或学术的分支系统。如:「学派」、「党派」、「诗派」。《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然则利交同源,派流则异。」
- 作风或气度。如:「派头」、「气派」、「正派」。
- 量词。计算派别的单位。如:「这两派画家的画风迥然不同。」
- 一种西式烘焙食品。为英语 pie的音译。如:「苹果派」、「柠檬派」。
- 分配。如:「摊派」、「轮派」。《红楼梦·第四三回》:「老祖宗只把他姐儿两个交给两位太太,一位占一个,派多派少,每位替出一分就是了。」
- 差遣、任用。如:「委派」、「选派」、「派兵支援」、「派人送去」。《红楼梦·第七回》:「先派两个小子,送了这秦相公家去。」
- 安排。如:「派上用场」。《红楼梦·第九六回》:「这屋子是要你派的。一概亲友不请,也不排筵席;待宝玉好了,过了功服然后再摆席请人。」
- 指责。如:「派不是」。《红楼梦·第五二回》:「有的不是,都派在我们身上,又说我们不教爷礼了。」
恨 hèn《國語辭典》
恨 [ hèn ]
名- 遗憾、悔恨的事。如:「记恨」、「饮恨而终」。《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怨、仇视。如:「怨恨」、「憎恨」。《荀子·尧问》:「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唐·李白〈怨情〉诗:「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彭 péng/bāng《國語辭典》
彭 [ péng ]
名- 地名。春秋郑邑。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中牟县境内。
- 姓。如清代有彭孙贻。
城 chéng《國語辭典》
城 [ chéng ]
名- 古时环绕京师或围绕某一区域以供防守的大围墙。《广韵·平声·清韵》:「城,城郭。」《墨子·七患》:「城者,所以自守也。」唐·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
- 都市。如:「京城」、「城市」。
- 姓。如战国时有城浑。
- 筑城。《诗经·小雅·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明史·卷三·太祖本纪三》:「是月,城西宁。」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動-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動- (一)2.4.之讀音。
-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