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五纪词场旧,何日逢迎更盍簪。
许汝相望画戟深,裴刘赓唱递筩临。
两忘出处俱安节,不得亲疏共照心,
幕府尚传诗寡和,士林重诵斗攸斟。
追思五纪词场旧,何日逢迎更盍簪。
两忘出处俱安节,不得亲疏共照心,
幕府尚传诗寡和,士林重诵斗攸斟。
追思五纪词场旧,何日逢迎更盍簪。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追思 zhuī sī
追念;回想。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叶令祠》:“及其终也, 叶 人追思而立祠。” 宋 苏轼 《至真州再和》诗之二:“流落千帆侧,追思百尺巔。”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瞿稼轩论张江陵》:“故至今谭相才者,犹不能不追思之。” ——《漢語大詞典》
五纪(五紀)wǔ jì
(1).指岁、月、日、星辰、历数。《书·洪范》:“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厤数。” 孔颖达 疏:“凡此五者,皆所以纪天时,故谓之五纪也。”《旧唐书·代宗纪》:“叶五纪者,建号以体元;授四时者,布和而顺气。” 明 张居正 《万寿无疆颂》:“布歷推筴,仰测鸿濛;三统五纪,四分九宫;机智可尽,太虚无穷。”
(2).五伦。《庄子·盗跖》:“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 郭庆藩 集释引 俞樾 曰:“五纪即五伦也。”
(3).一纪为十二年,五纪为六十年。《南齐书·高帝纪论》:“ 宋氏 正位八君,卜年五纪。”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姪阿宜诗》:“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多是 抚州 写,今来五纪强。” 宋 苏轼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二:“五纪归来鬢未霜,十眉环列坐生光。” ——《漢語大詞典》
(2).五伦。《庄子·盗跖》:“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 郭庆藩 集释引 俞樾 曰:“五纪即五伦也。”
(3).一纪为十二年,五纪为六十年。《南齐书·高帝纪论》:“ 宋氏 正位八君,卜年五纪。”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姪阿宜诗》:“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多是 抚州 写,今来五纪强。” 宋 苏轼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二:“五纪归来鬢未霜,十眉环列坐生光。” ——《漢語大詞典》
词场(詞場)cí chǎng
(1).犹文坛。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姑洗三月》:“持 郭璞 之毫鸞,词场月白;吞 罗含 之彩凤,辩囿日新。” 唐 李白 《上安州李长史书》:“伏惟君侯,明夺秋月,和均韶风,扫尘词场,振发文雅。” 清 朱彝尊 《还陂塘·题其年填词图》词:“擅词场,飞扬跋扈,前身可是青兕?”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后主 词,思路悽惋,词场本色。”
(2).科场。 唐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自知羣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 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 宋济 老於词场,举止可笑。”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急难》:“词场凑巧,无奈兵戈起祸苗。” ——《漢語大詞典》
(2).科场。 唐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自知羣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 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 宋济 老於词场,举止可笑。”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急难》:“词场凑巧,无奈兵戈起祸苗。” ——《漢語大詞典》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 过时的,与“新”相对:~式。~俗。
-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何日 hé rì
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漢語大詞典》
逢迎 féng yíng
(1).迎接;接待。《战国策·燕策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鄴下 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晚春送别》曲:“借旗亭仙子逢迎,舞态飞琼,歌韵流鶯。” 清 李渔 《慎鸾交·雪愤》:“听诉个中情,为矢冰操,坚絶逢迎。”
(2).对面相向;对面相逢。《史记·项羽本纪》:“於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 楚 军。” 唐 田娥 《寄远》诗:“忆昨会诗酒,终日相逢迎。” 宋 翁元龙 《瑞龙吟》词:“ 西园 猛忆逢迎,翠紈障面,花间笑隐。” 清 孙枝蔚 《渡江风阻》诗:“乱后逢迎谁似旧,田间老死未为愚。”
(3).迎合;奉承。《孟子·告子下》“逢君之恶其罪大” 汉 赵岐 注:“逢,迎也。君之恶心未发,臣以諂媚逢迎而导君为非,故曰罪大。”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 檜 ( 秦檜 )父尝为 静江府 古县 令,守帅 胡舜陟 欲为 檜 父立祠於县,以为逢迎计。”《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 河 臺本是个从 河 上佐杂微员出身,靠那逢迎钻干的上头弄了几个钱。” 曹禺 《日出》第二幕:“他原来是大丰银行一个小职员,凭着狡黠和逢迎的本领现在升为 潘月亭 的秘书。” ——《漢語大詞典》
(2).对面相向;对面相逢。《史记·项羽本纪》:“於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 楚 军。” 唐 田娥 《寄远》诗:“忆昨会诗酒,终日相逢迎。” 宋 翁元龙 《瑞龙吟》词:“ 西园 猛忆逢迎,翠紈障面,花间笑隐。” 清 孙枝蔚 《渡江风阻》诗:“乱后逢迎谁似旧,田间老死未为愚。”
(3).迎合;奉承。《孟子·告子下》“逢君之恶其罪大” 汉 赵岐 注:“逢,迎也。君之恶心未发,臣以諂媚逢迎而导君为非,故曰罪大。”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 檜 ( 秦檜 )父尝为 静江府 古县 令,守帅 胡舜陟 欲为 檜 父立祠於县,以为逢迎计。”《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 河 臺本是个从 河 上佐杂微员出身,靠那逢迎钻干的上头弄了几个钱。” 曹禺 《日出》第二幕:“他原来是大丰银行一个小职员,凭着狡黠和逢迎的本领现在升为 潘月亭 的秘书。”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盍簪 hé zān
亦作“ 盍戠 ”。
(1).《易·豫》:“勿疑,朋盍簪。” 王弼 注:“盍,合也;簪,疾也。” 陆德明 释文:“簪, 虞 作戠。戠,丛合也。” 孔颖达 疏:“羣朋合聚而疾来也。”后以指士人聚会。 唐 杜甫 《杜位宅守岁》诗:“盍簪喧櫪马,列炬散林鸦。” 清 赵翼 《题北溪谦斋蓉湖三寿图》诗:“盍簪非一姓,佳话已炙膾。” 章炳麟 《钱唐吊龚魏二生赋》:“歧童角以説经兮,古今不可乎盍戠。”
(2).指朋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诗龛》:“家筑诗龕三间,凡所投赠诗句,皆悬龕中,以誌盍簪之谊。” ——《漢語大詞典》
(1).《易·豫》:“勿疑,朋盍簪。” 王弼 注:“盍,合也;簪,疾也。” 陆德明 释文:“簪, 虞 作戠。戠,丛合也。” 孔颖达 疏:“羣朋合聚而疾来也。”后以指士人聚会。 唐 杜甫 《杜位宅守岁》诗:“盍簪喧櫪马,列炬散林鸦。” 清 赵翼 《题北溪谦斋蓉湖三寿图》诗:“盍簪非一姓,佳话已炙膾。” 章炳麟 《钱唐吊龚魏二生赋》:“歧童角以説经兮,古今不可乎盍戠。”
(2).指朋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诗龛》:“家筑诗龕三间,凡所投赠诗句,皆悬龕中,以誌盍簪之谊。”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