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还朝典属国,一时高爵岂庸人。

宋孝宗宋代〕《题刁光胤画册·五羊图

霜风不动节毛尘,同沐中原水草春。
苏武还朝典属国,一时高爵岂庸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还朝属国一时高爵庸人

苏 ( 蘇 ) sū/sù
苏 [ sū ]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2. 指须头下垂物:流~。
  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
  4. 缓解,解除:以~其困。
  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
  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7. 姓。
  8. 见“噜”字“噜苏”。
苏 [ sù ]
  1. 朝向:“~刃者死”。
武 wǔ《國語辭典》

武 [ wǔ ]

  1. 战斗、军事、暴力等事。相对于文而言。如:「动武」、「比武」、「整军经武」、「文武双全」。《孙子·行军》:「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2. 足迹。《诗经·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楚辞·屈原·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3.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武,奏大武也。」指周公所作歌颂武王武功之诗。首章二句为:「于皇武王,无竞维烈。」于,音乌,叹词。皇,大也。无竞维烈,言其功业人莫与竞也。
  4. 姓。如汉代有武臣。
  1. 与军事、战斗有关的。如:「武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见钟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戟。」
  2. 勇猛、威风。如:「勇武」、「威武」、「神武」、「英武」、「孔武有力」。唐·柳宗元〈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羸而自养耶?则甚硕且武。」
还朝(還朝)huán cháo
返回朝廷。《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二十九年冬,还朝,上以御所乘苍鹰船上迎之。” 元 吴澄 《贾侯修庙学颂》:“ 至大 二年,还朝拜户部尚书。”《儒林外史》第一回:“入了 浙江 境,才打听得 危素 已还朝了。”  ——《漢語大詞典》
典 diǎn《國語辭典》

典 [ diǎn ]

  1. 五帝時的書,指重要的文獻、簡冊。《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2. 國家的常法。《周禮·天官·大宰》:「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
  3. 可作為依據或模範的書。如:「字典」、「引經據典」。
  4. 可遵守的法度、準則。《文選·劉琨·勸進表》:「中興之兆,圖讖垂典,自京畿隕喪,九服崩離,天下囂然,無所歸懷。」
  5. 典禮、儀式。如:「慶典」、「大典」、「盛典」。
  6. 前代的故事、制度、文物。如:「用典」、「數典忘祖」。
  7. 姓。如三國時魏國有典韋。
  1. 掌管、治理。如:「典試」、「典獄」。《三國志·卷六二·吳書·是儀傳》:「到見親任,專典機密。」
  2. 以物品質押貸款。如:「典當」。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1. 文雅、雅緻。如:「典雅」。南朝梁·蕭統〈答玄圃園講誦啟令〉:「辭典文豔。」
属国(屬國)shǔ guó
(1).委托国事。《吕氏春秋·贵公》:“ 仲父 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 高诱 注:“属,託也。”
(2).委弃国家。《汉书·淮南厉王长传》:“大王欲属国为布衣,守冢 真定 。” 颜师古 注:“属,谓委弃之也。”
(1).附属国。《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 河南 ,因其故俗,为属国。” 南朝 宋 鲍照 《建除》诗:“建旗出 燉煌 ,西讨属国 羌 。”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 李士彬 世为属国胡酋,领 金明 都巡检使所部十有八寨胡兵近十万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海寧 许衡紫 ……作《河西杂诗》,有 明 七子气魄。如:‘边丁日课屯田麦,使者星驰属国瓜。’”
(2).官名。典属国的省称。 汉 贾谊 《治安策》:“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 匈奴 ?”
(3).借指 汉 代任典属国的 苏武 。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七:“属国归何晚, 楼兰 斩未还。” 明 夏完淳 《夜亭度雁赋》:“怜故时之将军,弔未归之属国。”  ——《漢語大詞典》
一时(一時)yī shí
(1).一个季度。《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 韦昭 注:“三时,春夏秋;一时,冬也。”《淮南子·天文训》:“三月而为一时,三十日为一月。”《魏书·刑罚志》:“ 崔纂 可免郎,都坐尚书,悉夺禄一时。”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臣闻古者兵出於农,故三时耕稼,一时閲武。”
(2).一个时期。《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同时 王在晋 作《浮梅槛赋》, 汤临川 亦有《浮梅槛》诗,足见其倾倒一时矣。”
(3).一代;当代。《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 祭肜 , 耿秉 启 匈奴 之权, 班超 、 梁慬 奋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荐功祖庙,勒勋於后,亦一时之志士也。”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伏惟明公才略之宏伟,度量之宽厚,学术之广博,声名之煒燁,冠於一时而振於百世。”
(4).一个时辰。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朱子语类》卷一:“天地统是一箇大阴阳,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时谓之一辰。”按,旧分一日为十二时,一时合今两小时。
(5).暂时;一会儿。《荀子·正名》:“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然且为之,不明其数也。” 晋 陶潜 《拟古诗》:“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 齐王 田广 本 项王 所恶,他虽一时归顺 项王 ,到底终不和好。” 杨朔 《泰山极顶》:“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 沙汀 《航线》:“他们站在艇子的中部,干嚎,一时手指指天,一时又拍拍屁股。”
(6).谓难得的时机或时刻。《战国策·楚策四》:“今 燕 之罪大而 赵 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 赵 ,践乱 燕 ,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后汉书·吴汉传》:“君何不合二郡精鋭,附 刘公 击 邯郸 ,此一时之功也。” 李贤 注:“一时,言不可再遇也。” 宋 苏轼 《田表圣奏议叙》:“自 太平兴国 以来,至於 咸平 ,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 梁启超 《论金银涨落》:“ 中国 而犹欲富强也,此亦千载一时矣。”
(7).即时,立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水浒传》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当草酌三杯,争奈一时不能周备,且和师兄一同上街閒玩一遭。”《红楼梦》第四回:“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8).突然;偶然。《水浒传》第七回:“你丈夫教头和 陆谦 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 老舍 《正红旗下》六:“他若是一时心血来潮呢,也许来看看我们。”
(9).同时,一齐。《晋书·李矩传》:“ 矩 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彼此!’乃一时遣之。”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待授官之后, 文举 与小姐一时回家。” 杨朔 《铁骑兵》:“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
(10).犹一旦。《汉书·吴王濞传》:“ 吴 与 胶西 ,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  ——《漢語大詞典》
高爵 gāo jué
高的爵位。《墨子·尚贤中》:“夫高爵而无禄,民不信也。”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高爵尚可求,无为守一乡。”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二》:“但邇年乡饮,皆以请託行贿而得,故非高爵即富室也。”  ——《漢語大詞典》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庸人 yōng rén
(1).平常的人。《韩非子·内储说上》:“故今有於此,曰:‘予汝天下而杀汝身。’庸人不为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於将相乎?”
(2).指见识浅陋、没有作为的人。 宋 苏轼 《代李琮论京东盗贼状》:“宰相 崔植 、 杜元颖 皆庸人无远虑。” 郭小川 《秋歌》:“滚它的吧,市侩哲学,庸人习气,懦夫行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