蛩泣草根露,鹤鸣松顶风。

舒岳祥宋代〕《岩间宴坐

蛩泣草根露,鹤鸣松顶风。
标格既有异,音韵那能同。
我家水石村,圆月出中峰。
樵子时往还,野客多仙踪。
杳杳林表磬,冥冥岩下钟。
雾重时作雨,衣翠湿重重。
孔窍明似藕,肌骨通玲珑。
岩花时嗅馥,掩冉纷青红。
万叶互戛击,琴瑟间笙镛。
我当大闷时,一啸来清风。
凤鸣相应和,龙吟谐律筒。
窍竹去其节,清响合商宫。
累黍以为律,旋变为无穷。
仙人授刀尺,度数合纤洪。
此诀留岩石,千古苍苔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草根鹤鸣松顶

蛩 qióng《國語辭典》

蛩 [ qióng ]

  1. 蟋蟀的别名。参见「蟋蟀 」条。
泣 qì《國語辭典》

泣 [ qì ]

  1. 只掉眼泪而不出声的哭,或指低声的哭。如:「泣血」、「泣不成声」。《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宋·陆游〈夜泊水村〉诗:「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1. 眼泪。如:「暗自饮泣」、「泣下如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泣数行下。」
草根
唐 韦庄 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 草根微吐翠,梅朵半含霜。
宋 梅尧臣 次韵和景彝对月 草根虫穴吟来久,屋角星河落更清。
宋 陆游 峡口夜坐 草根缀微露,萤火飞熠熠。
元 贡师泰 吴淞江上谩兴二首 其二 露冷草根鸣蟋蟀,雨晴花影转蛸蟏。
明 刘基 江上曲八首 其五 草根错认骊珠吐,自是西风白露团。
明 杨基 寓江宁村居病起写怀十首 其八 花底蛛丝迷蛱蝶,草根虾族变蜻蜓。  ——《骈字类编》
露 lòu/lù《國語辭典》

露 [ lù ]

  1.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的小水珠。《楚辞·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 芳香可饮的酒或液体。如:「玫瑰露」、「果子露」。
  3. 姓。如汉代有露平。
  1. 表现、显现。如:「显露」、「表露」、「暴露」、「原形毕露」。

露 [ lòu ]

  1. 显现。如:「露出马脚」、「衣角外露」。
  2. 泄漏。如:「露了口风」。《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
鹤鸣(鶴鳴)hè míng
(1).《诗·小雅·鹤鸣序》:“诲 宣王 也。” 郑玄 笺:“教 宣王 求贤人之未仕者。”后因以“鹤鸣”指贤者隐居之义。《后汉书·杨震传》:“今野无《鹤鸣》之叹,朝无《小明》之悔。” 唐 钱起 《秋霖曲》:“鹤鸣蛙跃正及时,豹隐兰凋亦可悲。”
(2).谓弹奏《别鹤操》。比喻夫妻分离。 唐 陈子昂 《鸳鸯篇》:“乌啼倦永夕,鹤鸣伤别离。”
(3).《韩非子·十过》:“ 师旷 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於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后即以“鹤鸣”赞扬琴声优美感人。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琴》曲:“拂瑶琴弹到鹤鸣,自谓防心,谁识高情。”  ——《漢語大詞典》
松顶(松顶)
唐 顾况 宿山中僧 尝想同夜禅,风堕松顶雪。  ——《骈字类编》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