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谓秦晋匹,从来王谢郎。

杜甫唐代〕《送大理封主簿五郎亲事不合却赴通州主簿前阆…亲事遂停

禁脔去东床,趋庭赴北堂。风波空远涉,琴瑟几虚张。
渥水出骐骥,昆山生凤凰。两家诚款款,中道许苍苍。
颇谓秦晋匹,从来王谢郎。青春动才调,白首缺辉光。
玉润终孤立,珠明得暗藏。馀寒折花卉,恨别满江乡。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秦晋从来王谢

颇 ( 頗 ) pō
颇 [ pō ]
  1. 偏,不正:偏~。~覆。~僻。
  2. 很,相当地;~为(wéi)。~佳。~久。~以为然。
  3. 姓。
谓 ( 謂 ) wèi
谓 [ wèi ]
  1. 告诉:人~予曰。
  2. 称呼,叫作:称~。何~人工呼吸?
  3. 〔~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的句子成分。
  4. 说:所~。无~。可~神速。
秦晋(秦晉)qín jìn
(1).指 春秋 时期的 秦 晋 两国。《左传·成公十一年》:“ 秦 晋 为成,将会於 令狐 。”《国语·晋语八》:“ 秦 晋 不和久矣。今日之事幸而集,子孙饗之。不集,三军之士暴骨。” 北周 庾信 《慕容宁神道碑》:“衿带 关 辅 ,脣齿 秦 晋 。”
(2). 春秋 时 秦 晋 两国世为婚姻,后因以指两姓联姻。 唐 杜甫 《送大理封主簿五郎亲事不合遂停》诗:“颇谓 秦 晋 匹,从来 王 谢 郎。”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 秦 晋 。” 苏曼殊 《绛纱记》:“父有契友,固一乡祭酒,与吾父约,有子女必谐 秦 晋 。”  ——《漢語大詞典》
匹 pǐ《國語辭典》

匹 [ pǐ ]

  1. 量词。计算布帛类纺织品的单位。如:「一匹布」、「两匹绸子」。
  2. 朋友。《礼记·缁衣》:「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汉·郑玄·注:「正当为匹字之误。匹谓知识朋友。」
  1. 配合。《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庶人惟夫妻相匹。」
  2. 比较、相比。《庄子·逍遥游》:「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1. 实力相当的。如:「匹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2. 单独的。如:「匹妇」、「匹夫」。

匹 [ pī ]

  1. 量词。计算马、骡、驴等牲畜的单位。如:「一匹马」、「两匹驴」、「单枪匹马」 。
从来(從來)cóng lái
(1).亦作“ 从徠 ”。来路;由来;来源。《逸周书·大武》:“五虞:一鼓走疑,二备从来,三佐车举旗,四采虞人谋,五后动捻之。” 朱右曾 注:“备从来,防其断我归路。”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 佐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至再三,叟忽怒叱曰:‘年少子,乃敢相逼!吾岂盗贼椎埋者耶?何必知从来!’”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香山寺》:“ 来青轩 在佛殿东,所从来久,其匾额则今上宸翰也。” 鲁迅 《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一到 广州 ,我觉得比我所从来的 厦门 丰富得多的,是电影,而且大半是‘国片’,有古装的,有时装的。”
(2).历来;向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元氏 之世,在 洛京 时,有一才学重臣,新得《史记音》,而颇紕谬,误反‘顓頊’字,頊当为许録反,错作许缘反,遂为朝士言:‘从来谬音“专旭”,当音“专翾”耳。’” 明 张居正 《文华殿论奏》:“此地从来多荒少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至于两妻并立,则从来无一相得者,亦从来无一相安者。” 张天翼 《温柔制造者》:“我从来没对你随便过。”
(3).从前;原来。 唐 贾岛 《过京索先生坟》诗:“从来有恨君多哭,今日何人更哭君” 唐 归仁 《题楚庙》诗:“羞容难更返 江 东,谁问从来百战功?”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奴深谢公公,便相允诺,从来的深恩怎敢忘却?”  ——《漢語大詞典》
王谢(王謝)wáng xiè
(1).六朝望族 王 氏、 谢 氏的并称。《南史·侯景传》:“ 景 请娶於 王 谢 , 帝 曰:‘ 王谢 门高非偶,可於 朱张 以下访之。’”后以“王谢”为高门世族的代称。 唐 刘禹锡 《乌衣巷》诗:“旧时 王 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娄芳华》:“我家小娘子,出身矜贵,门楣 王 谢 ,甲第 金 张 。” 王闿运 《上征赋》:“仰 王 谢 之高风兮,夕余宿乎汝左。”
(2).指 晋 王坦之 与 谢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桓公 伏甲设饌,广延朝士,因此欲诛 谢安 、 王坦之 …… 王 之恐状,转见於色。 谢 之宽容,愈表於貌。望阶趋席,方作 洛 生咏,讽‘浩浩洪流’。 桓 惮其旷远,乃趣解兵。 王 谢 旧齐名,於此始判优劣。”  ——《漢語大詞典》
郎 láng/làng《國語辭典》

郎 [ láng ]

  1. 秦漢時起,官多稱為「郎」。如:「侍郎」、「尚書郎」。《漢書·卷六八·霍光傳》:「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
  2. 對男子的美稱。如:「周郎」、「少年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唐·李白〈橫江詞〉六首之五:「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3. 婦女對丈夫或情人的稱呼。如:「郎有情,妹有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生縱不得與郗郎同室,死寧不同穴!」唐·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4. 僕役對主人的稱呼。《新唐書·卷一二四·宋璟傳》:「君非其家奴,何郎之云?」
  5. 女子也稱為「郎」。如:「女郎」。
  6. 姓。如漢代有郎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