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子瘴江边,怀抱向谁摅。

苏轼宋代〕《答任师中家汉公(一题:奉和师中丈汉公兄见

先君昔未仕,杜门皇祐初。
道德无贫贱,风采照乡闾。
何尝疏小人,小人自阔疏。
出门无所诣,老史在郊墟。
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
高树红消梨,小池白芙蕖。
常呼赤脚婢,雨中撷园蔬。
矫矫任夫子,罢官还旧庐。
是时里中儿,始识长者车。
烹鸡酌白酒,相对欢有余。
有如庞德公,往还葛与徐。
妻子走堂下,主人竟谁欤。
我时年尚幼,作赋慕相如。
侍立看君谈,精悍实起予。
岁月曾几何,耆老逝不居。
史侯最先没,孤坟拱桑樗。
我亦涉万里,清血满襟祛。
漂流二十年,始悟万缘虚。
独喜任夫子,老佩刺史鱼。
威行乌白蛮,解辫请冠裾。
方当入奏事,清庙陈璠玙。
胡为厌轩冕,归意不少纾。
上蔡有良田,黄沙走清渠。
罢亚百顷稻,雍容十年储。
闲随李丞相,搏射鹿与猪。
苍鹰十斤重,猛犬如黄驴。
岂比陶渊明,穷苦自把锄。
我今四十二,衰发不满梳。
彭城古名郡,乏人偶见除。
头颅已可知,几何不樵渔。
会当相従去,芒鞋老菑畲。
念子瘴江边,怀抱向谁摅。
赖我同年友,相欢出同舆。
冰盘荐文鲔,(鲔,鮥也。
戎、泸常有。
)玉斝倾浮蛆。
醉中忽思我,清诗缀琼琚。
知我少诙谐,教我时卷舒。
世事日反覆,翩如风中旟。
雀罗吊廷尉,秋扇悲婕妤。
升沉一何速,喜怒纷众狙。
作诗谢二子,我师宁与蘧。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江边怀抱

念 niàn《國語辭典》

念 [ niàn ]

  1. 惦记、想念。如:「思念」、「挂念」。唐·白居易〈伤远行赋〉:「惟母念子之心,心可测而可量。」
  2. 忆念。佛教指将心清楚放在对象上而不忘失。如:「念佛」、「念施」。《大安般守意经·卷下》:「念出入息。」
  3. 吟诵、诵读。如:「念书」、「念经」、「念咒」。《红楼梦·第一四回》:「说著,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唤进来看视。」通「念」。
  4. 读、研习。如:「你现在念几年级?」、「他一念完中学,就开始工作了。」
  5. 反反复复述说著。如:「念念有词」、「她嘴巴一直念个不停」、「妈妈念你是为了你好。」
  6. 记住。《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7. 怜爱。唐·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卢山〉诗二首之二:「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1. 极短的时间。如:「一念顷」、「念念分明」。《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卷一六》:「偈曰:『一念。』释曰:『此上品忍但一刹那,无长时。』」
  2. 念头、想法。如:「杂念」、「一念之仁」。《红楼梦·第四回》:「这冯公子,空喜一场,一念未遂,反花了钱,送了命。」
  3. 二十。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九出》:「凑著个韶阳小道姑,年方念八,颇有风情。」通「廿」。
  4. 姓。如北周有念贤。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瘴 zhàng《國語辭典》

瘴 [ zhàng ]

  1. 山林間溼熱蒸鬱的毒氣。大陸地區西南部山區常見。如:「瘴氣」。
江边(江边)
唐 李嘉祐 伤吴中 舞袖朝欺陌上春,歌声夜怨江边月。
唐 戴叔伦 宿灌阳滩 十月江边芦叶飞,灌阳滩冷上舟迟。
唐 王涯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游春曲二首 其一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唐 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 江边道路多苔藓,尘土无由得上衣。
唐 王建 道中寄杜书记 西南东北暮天斜,巴字江边楚树花。
唐 李商隐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唐 李咸用 寄修睦上人 江边月色到岩前,此际心情必相似。
唐 司空图 自郧乡北归 回避江边同去雁,莫教惊起错南飞。
唐 郑谷 慈恩寺偶题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唐 张乔 七松亭 已比子真耕谷口,岂同陶令卧江边。
唐 罗隐 巫山高 暮洒朝行何所之,江边日月情无尽。  ——《骈字类编》
怀抱(懷抱)huái bào
(1).怀里抱着。《诗·小雅·蓼莪》“出入腹我” 汉 郑玄 笺:“腹,怀抱也。”《后汉书·曹褒传》:“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 潘金莲 在那边屋里冷清清,独自一个儿坐在床上怀抱着琵琶。”
(2).谓心里怀着。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怀抱着希望,她逐渐看出她的将来不在这狭小的世界里。”
(3).胸前。亦指胸部和手臂向前环抱的空间。 三国 魏 曹丕 《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妻子牵衣袂,落泪霑怀抱。” 唐 元稹 《哭崔儿》诗:“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 邓攸 身。” 宋 苏轼 《哭干儿》诗之一:“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 清 唐甄 《潜书·去奴》:“春省耕,秋省歛,入庐舍,尝麦菽,如赤子之在怀抱也,何隐不达乎?”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 南后 由左阶奔下,投入 楚王 怀抱。”
(4).引申指投向的处所。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爬进 奉山路 的三等车,拖着一颗创痛的心,投进 满洲 的怀抱。”
(5).心怀;心意。 汉 冯衍 《与阴就书》:“ 衍 年老被病,恐一旦无禄,命先犬马,怀抱不报,齎恨入冥,思剖肝胆,有以塞责。”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有子贤与愚,何其掛怀抱。”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二折:“我是铁石人暗伤怀抱。” 清 刘大櫆 《与王君书》:“其怒我者,其厚我者也;其笑我者,其薄我者也。今人之怀抱,大抵同矣。”
(6).引申为抱负。 清 方文 《送王幼公之毘陵》诗:“所恨岁月逝,怀抱不得施。”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他的根本的怀抱不见得便能够实现。”
(7).拥抱。 蒋光慈 《红笑》诗:“那不是 莫斯科 么?多少年梦见的情人!我快要同你怀抱哩!”  ——《漢語大詞典》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1.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2.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3.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4.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5. 姓。如晋代有向秀。
  1.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2.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3.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4.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1.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1.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2.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1.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摅 ( 攄 ) shū
摅 [ shū ]
     ◎ 发表或表示出来:~怀。~诚。~意。各~己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