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草堂 cǎo táng
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 钟山 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驛路,勒移山庭。” 唐 杜甫 《狂夫》诗:“ 万里桥 西一草堂, 百花潭 水即沧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杜少陵 在 成都 有两草堂,一在 万里桥 之西,一在 浣花 ,皆见於诗中。” 清 纳兰性德 《寄梁汾并葺茅屋以招之》诗:“聚首羡麋鹿,为君搆草堂。” ——《漢語大詞典》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名-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 区域。如:「地方」、「远方」。
-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惜别 xī bié
舍不得离别。 南朝 齐 王融 《萧谘议西上夜禁》诗:“徘徊将所爱,惜别在河梁。” 唐 岑参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诗:“惜别冬夜短,务欢杯行迟。” 宋 司马光 《和道粹春寒趋馆马上口占》:“雪华犹惜别,物意倍添新。” 巴金 《家》十九:“ 瑞珏 和 淑英 姐妹们想到 琴 第二天就要回家去,都有一种惜别的心情。” ——《漢語大詞典》
山雨
唐 宋之问 度大庾岭 其一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南北朝 张正见 行经季子庙诗 野藤侵沸井,山雨湿苔碑。
唐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 宫槐陌 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唐 岑参 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 五月山雨热,三峰火云蒸。
唐 杜甫 重过何氏五首 其二 山雨尊仍在,沙沈榻未移。
唐 白居易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唐 无可 经贞女祠 精诚山雨至,岁月庙松衰。
唐 阎宽 松滋江北阻风 江风久未歇,山雨复相仍。
唐 杜牧 念昔游三首 其三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唐 周朴 送梁道士 晚花霜后落,山雨夜深寒。
唐 周繇 登甘露寺 海涛摏砌槛,山雨洒窗灯。
唐 许浑 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二首 其一 枕腻海云起,簟凉山雨来。
唐 许浑 咸阳城东楼 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 韩偓 雨 坐来簌簌山风急,山雨随风暗原隰。
宋 苏轼 少年时,尝过一村院。见壁上有诗,云:「夜凉疑有雨,院静似无僧。」不知何人诗也。宿黄州禅智寺,寺僧皆不在,夜半雨作,偶记此诗,故作一绝 佛灯渐暗饥鼠出,山雨忽来修竹鸣。
金 李俊民 集古 江村 夜添山雨作江声,绿暗红藏江上村。
元 周权 次韵古琴上人 泉冰冬涧涩,山雨夜钟沈。
元 倪瓒 赋德机徵君荆南精舍图 夏果落山雨,春衣染夕岚。
明 张羽 酒醒闻雨 微醉易成醒,起闻山雨度。 ——《骈字类编》
南北朝 张正见 行经季子庙诗 野藤侵沸井,山雨湿苔碑。
唐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 宫槐陌 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唐 岑参 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 五月山雨热,三峰火云蒸。
唐 杜甫 重过何氏五首 其二 山雨尊仍在,沙沈榻未移。
唐 白居易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唐 无可 经贞女祠 精诚山雨至,岁月庙松衰。
唐 阎宽 松滋江北阻风 江风久未歇,山雨复相仍。
唐 杜牧 念昔游三首 其三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唐 周朴 送梁道士 晚花霜后落,山雨夜深寒。
唐 周繇 登甘露寺 海涛摏砌槛,山雨洒窗灯。
唐 许浑 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二首 其一 枕腻海云起,簟凉山雨来。
唐 许浑 咸阳城东楼 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 韩偓 雨 坐来簌簌山风急,山雨随风暗原隰。
宋 苏轼 少年时,尝过一村院。见壁上有诗,云:「夜凉疑有雨,院静似无僧。」不知何人诗也。宿黄州禅智寺,寺僧皆不在,夜半雨作,偶记此诗,故作一绝 佛灯渐暗饥鼠出,山雨忽来修竹鸣。
金 李俊民 集古 江村 夜添山雨作江声,绿暗红藏江上村。
元 周权 次韵古琴上人 泉冰冬涧涩,山雨夜钟沈。
元 倪瓒 赋德机徵君荆南精舍图 夏果落山雨,春衣染夕岚。
明 张羽 酒醒闻雨 微醉易成醒,起闻山雨度。 ——《骈字类编》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相留 xiāng liú
挽留。《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两人见是真仙来度他,不好相留。”《红楼梦》第九一回:“吓的 寳玉 站起身来,往外忙走, 黛玉 也不敢相留。”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