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行多俊异,议论无瑕疵。

韩愈唐代〕《归彭城

天下兵又动,太平竟何时。訏谟者谁子,无乃失所宜。
前年关中旱,闾井多死饥。去岁东郡水,生民为流尸。
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
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上言陈尧舜,下言引龙夔。
言词多感激,文字少葳蕤。一读已自怪,再寻良自疑。
食芹虽云美,献御固已痴。缄封在骨髓,耿耿空自奇。
昨者到京城,屡陪高车驰。周行多俊异,议论无瑕疵。
见待颇异礼,未能去毛皮。到口不敢吐,徐徐俟其巇.
归来戎马间,惊顾似羁雌。连日或不语,终朝见相欺。
乘闲辄骑马,茫茫诣空陂。遇酒即酩酊,君知我为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周行俊异议论无瑕

周行 zhōu háng
(1).大路。《诗·小雅·大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 朱熹 集传:“周行,大路也。”
(2). 周 官的行列。《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 周 行。” 毛 传:“行,列也。思君子,官贤人,置 周 之列位。”后用以泛指朝官。 唐 王维 《请施庄为寺表》:“ 元圣 中兴,羣生受福,臣至庸朽,得备周行。” 清 吴伟业 《通元老人龙腹竹歌》:“京师公卿谁旧识?与君异国共周行。”
(3).至善之道。《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毛 传:“周,至;行,道也。” 马瑞辰 通释:“ 郑 注《莱誓》云:‘至,犹善也。’是知〈传〉训‘周行’为‘至道’,即善道也。 郑 注《乡饮酒礼》《诗》云:‘嘉宾示我以善道’,义与 毛 合。”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俊异(俊異)jùn yì
(1).杰出异常的人。《宋书·颜延之传》:“黄门郎 殷景仁 亦谓之曰:‘所谓俗恶俊异,世疵文雅。’” 唐 杜甫 《宿凿石浦》诗:“穷途多俊异,乱世少恩惠。”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于越故称无敌于天下,海岳精液,善生俊异,后先络绎,展其殊才。”
(2).卓异,非比寻常。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太宗 得鷂子俊异,私自臂之,望见 魏公 ,乃藏于怀。”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但,《高僧传》,谓其七曜五行、医方异术以至鸟兽之声,无不综达,故俊异之声早被。”  ——《漢語大詞典》
议论(議論)yì lùn
(1).谓评论人或事物的是非、高低、好坏。亦指非议,批评。《史记·货殖列传》:“ 临淄 亦海 岱 之间一都会也。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明 薛瑄 《薛子道论》卷上:“切不可随众议论前人长短,要当己有真见方可。”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十五章:“我在背后从来没有议论过你,没有说过你一句坏话。”
(2).对人或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宋史·岳飞传》:“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於人,卒以此得祸。” 巴金 《〈往事与随想〉译后记》一:“作者随时随处发表的这一类议论,就在当时看,也不见得都正确。”  ——《漢語大詞典》
无瑕(無瑕)wú xiá
指玉上没有斑点。比喻没有缺点或毛病。《左传·闵公元年》:“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淮南子·精神训》:“审乎无暇,而不与物糅。” 唐 欧阳詹 《秋月赋》:“临照者足以倣有德之君,洁白焉宜将匹无瑕之士。”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佩服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在他的眼里,除了一点倔强、冷酷之外,是一个无瑕的男子。”  ——《漢語大詞典》
疵 cī《國語辭典》

疵 [ cī ]

  1. 毛病、缺点。如:「吹毛求疵」、「瑕疵」。《韩非子·大体》:「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
  1. 苛求、责备。《荀子·不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汉书·卷七○·陈汤传》:「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

疵 [ ​cí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