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伤遂成诗,昧者宜书绅。
果州南充县,寒女谢自然。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
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
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
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
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驱车领官吏,氓俗争相先。
入门无所见,冠履同蜕蝉。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
余闻古夏后,象物知神奸。山林民可入,魍魉莫逢旃。
逶迤不复振,后世恣欺谩。幽明纷杂乱,人鬼更相残。
秦皇虽笃好,汉武洪其源。自从二主来,此祸竟连连。
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莫能尽性命,安得更长延。
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
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来者犹可诫,余言岂空文。
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伦。寒衣及饥食,在纺绩耕耘。
下以保子孙,上以奉君亲。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
噫乎彼寒女,永托异物群。感伤遂成诗,昧者宜书绅。
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
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
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
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驱车领官吏,氓俗争相先。
入门无所见,冠履同蜕蝉。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
余闻古夏后,象物知神奸。山林民可入,魍魉莫逢旃。
逶迤不复振,后世恣欺谩。幽明纷杂乱,人鬼更相残。
秦皇虽笃好,汉武洪其源。自从二主来,此祸竟连连。
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莫能尽性命,安得更长延。
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
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来者犹可诫,余言岂空文。
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伦。寒衣及饥食,在纺绩耕耘。
下以保子孙,上以奉君亲。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
噫乎彼寒女,永托异物群。感伤遂成诗,昧者宜书绅。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感伤(感傷)gǎn shāng
(1).有所感触而悲伤。《诗·陈风·泽陂序》:“言 灵公 君臣淫其国,男女相悦,忧心感伤焉。”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二:“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感伤道:‘这两个老人家就穷苦到这个地步!’” 茅盾 《〈呼兰河传〉序》:“今年四月,第二次到 香港 ,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
(2).感染疾病。 汉 王充 《论衡·气寿》:“所产子死,所怀子凶者,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虽成人形体,则易感伤。”
(3).触犯,损伤。《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大王勋业已盛,四方无事,唯宜修政养民,顺时蒐狩,何必盛夏驱逐,感伤和气。”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下则众口怨谤,感伤和气。” ——《漢語大詞典》
(2).感染疾病。 汉 王充 《论衡·气寿》:“所产子死,所怀子凶者,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虽成人形体,则易感伤。”
(3).触犯,损伤。《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大王勋业已盛,四方无事,唯宜修政养民,顺时蒐狩,何必盛夏驱逐,感伤和气。”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下则众口怨谤,感伤和气。” ——《漢語大詞典》
遂成 suì chéng
养成;成就。《荀子·哀公》:“大道者,所以变化遂成万物也。”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此秀士所以虽有贤材美质,然犹不得直道而行,遂成其志者也。” ——《漢語大詞典》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昧 mèi《國語辭典》
昧 [ mèi ]
形- 昏暗、不明。如:「暧昧」。《楚辞·屈原·离骚》:「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糊涂。如:「愚昧」、「蒙昧」。
- 隐藏。如:「拾金不昧」。
- 违背。如:「不要昧著良心做事。」《水浒传·第四四回》:「我想他回蓟州探母参师,期约百日便回。今经日久,不知信息,莫非昧信不来?」
- 冒犯、冒著。如:「冒昧」。《韩非子·初见秦》:「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
者 zhě《國語辭典》
者 [ zhě ]
代-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 指示形容詞。同「這 」。多用於古詩詞中。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詞:「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表比擬。相當於「的樣子」。《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已而相泣,旁 若無人者。」
宜 yí《國語辭典》
宜 [ yí ]
动- 相安、和顺。《礼记·大学》:「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 适当。《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
- 共享。《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 合适、相称。如:「动静皆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应该、应当。如:「不宜喧闹」、「不宜妄自菲薄」。
- 大概、似乎。《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
- 事宜。《礼记·月令》:「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 姓。如元代有宜桂可。
书绅(書紳)shū shēn
把要牢记的话写在绅带上。后亦称牢记他人的话为书绅。语本《论语·卫灵公》:“ 子张 书诸绅。” 邢昺 疏:“绅,大带也。 子张 以 孔子 之言书之绅带,意其佩服无忽忘也。” 晋 孙绰 《答许询》诗之九:“且戢讜言,永以书绅。”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 王禹偁 ﹞尝侍宴 琼林 , 太宗 独召至御榻,面诫之曰:‘卿聪明,文章在 有唐 不下 韩 柳 之列,但刚不容物,人多沮卿,使朕难庇。’ 禹偁 泣拜,书绅而谢。” 闻一多 《神话与诗·文学的历史动向》:“以上两个历史的教训,是值得我们的新诗人书绅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