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通神是白血,已觉四肢无寒热。

陈楠宋代〕《罗浮翠虚吟

嘉定壬申八月秋,翠虚道人在罗浮。眼前万事去如水,天地何处一沙鸥。

吾将蜕形归玉阙,遂以金丹火候诀。说与琼山白玉蟾,使之深识造化骨。

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指示铅汞两个字,所谓真的玄中玄。

辛苦都来只十月,渐渐采取渐凝结。而今通神是白血,已觉四肢无寒热。

后来依旧去参人,勘破多少野狐精。个个不是真一处,都是旁门不是真。

恐君虚度此青春,从头一一为君陈。若非金液还丹诀,不必空自劳精神。

有如迷者学采战,心心只向房中恋。谓之阴丹御女方,手按眉间吸气咽。

夺人精气补吾身,执著三峰信邪见。产门唤作生身处,九浅一深行几遍。

轩后彭祖老容成,黄谷寿光赵飞燕。他家别有通霄路,酒肆淫坊戏历鍊。

莫言花里遇神仙,即把金篦换瓦片。树根已朽叶徒青,气海波翻死如箭。

其他有若诸旁门,尚自可结安乐缘。有如服气为中黄,有如守顶为混元。

有如运气为先天,有如咽液为灵泉。或者脾边认一穴,执定为之呼吸根。

或者口鼻为玄牝,纳清吐浊为返还。或者默朝高上帝,心目上视守泥丸。

与彼存思气升降,以此谓之夹脊关。与彼闭息吞津唾,谓之玉液金液丹。

与彼存神守脐下,与彼作念相眉间。又如运心思脊骨,又如合口柱舌端。

竦肩缩颈偃脊背,唤作直入玉京山。口为华池舌为龙,唤作神水流潺潺。

此个旁门安乐法,拟作天仙岂不难。八十放九咽其一,聚气归脐谓胎息。

手持念珠数呼吸,水壶土圭则时刻。或依灵宝秘法行,直勒尾闾咽津液。

或参西山会真记,终日无言面对壁。时人虽是学坐禅,何曾月照寒潭碧。

时人虽是学抱元,何曾如玉之在石。或言大道本无为,枯木灰心孤默默。

或言已自显现成,试问幻身何处得。更有劳形采日月,谓之天魂与地魄。

更有终宵服七曜,谓之造化真血脉。更有肘后飞金精,气自腾腾水滴滴。

更有太乙含真气,心自冥冥肾寂寂。有般循环运流珠,有般静定想朱橘。

如斯皆是养命方,即非无质生灵质。道要无中养就儿,个中别有真端的。

都缘简易妙天机,散在丹书不肯泄。可怜愚夫自执迷,迷迷相指尽无为。

个般诡怪颠狂辈,坐中摇动颤多时。屈伸偃仰千万状,啼哭叫唤如儿嬉。

盖绿方寸无主人,气虚气散神狂飞。一队妄想争唱鬨,以此诳俗诱愚痴。

不知与道合其真,与鬼合邪徒妄为。一才心动气随动,跳跃颤掉运神机。

或曰此是阳气来,或曰龙虎争战时。或曰河车千万迎,或曰水火相奔驰。

看看摇摆五脏气,一旦脑泻精神羸。当初神祖留丹诀,无中生有作丹基。

何曾有此鬼怪状,尽是下士徒阐提。我闻前代诸圣师,无为之中无不为。

尽于无相生实相,不假想化并行持。则有些儿奇又奇,心肾元来非坎离。

肝心脾肺肾肠胆,只是空屋旧藩篱。涕唾津精气血液,只可接助为阶梯。

精神魂魄心意气,观之自是而实非。何须内观及鉴形,或听灵响视泓池。

吞霞饮露服元气,功效不验心神疲。演说清虚弄炉火,索人投状赍金宝。

敢将蛙井藐沧溟,元始天尊即是我。虚收衔号伪神通,指划鬼神说因果。

今朝明朝又奏名,内丹外丹无不可。欺贤罔圣昧三光,自视祸福皆懡㦬。

招邀徒弟走市廛,醉酒饱德成群夥。大道从来绝名相,真仙本自无花草。

教他戒誓立辛勤,争如汝自辛勤好。一人迷昧犹自可,迷以传迷迷至老。

此辈一盲引众盲,共入迷途真忧恼。忽朝福尽罪报来,获罪于天无所祷。

三元九府录其愆,迫魂系魄受冥考。举世人人喜学仙,几人日日去参玄。

各自妄诞自相高,不务真实为真诠。古人好语须切记,工夫纯熟语通仙。

言语不通非眷属,工夫不到不方圆。我昔工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

有一婴儿在丹田,与我形貌亦如然。翻思尘世学道者,三年九载空迁延。

依前云水游四海,冷眼看有谁堪传。炷香问道仍下风,勘辨邪正知愚贤。

归来作此翠虚吟,犹如杲日丽青天。扫除末学小伎术,分别火候鍊药物。

只取一味水中金,收拾虚无造化窟。促将百脉尽归源,脉任气停丹始结。

初时枯水依寒岩,二兽相逢如电掣。中央正位产玄珠,浪静风平云雨歇。

半时之间见丹头,软似绵团硬似铁。此时南方赤凤血,采之须要知时节。

一般才得万般全,复命归根真孔穴。内中自有真壶天,风物光明月皎洁。

龙吟虎啸铅汞交,灼见黄芽芽白雪。每常天地交合时,夺取阴阳造化机。

卯酉甲庚须沐浴,弦望晦朔要防危。随日随时则斤两,抽添运用在怡怡。

十二时中只一时,九还七返这些儿。温养功须常固济,巽风常向坎中吹。

行坐寝食总如之,性恐火冷丹力迟。一年周天除卯酉,九转工夫月用九。

至于十月玉霜飞,圣胎圆就风雷吼。一载胎生一个儿,子生孙了又孙枝。

千百亿化最妙处,岂可容易教人知。忘形死心绝尔汝,存亡动静分宝主。

朝昏药物有浮沉,水火爻符宜检举。真气薰蒸无寒暑,纯阳流溢无生死。

有一子母分胎路,妙在尾箕斗牛女。若欲延年救老残,断除淫欲行旁门。

果将流形永住世,除非运火鍊神丹。神丹之功三百日,七解七蜕成大还。

聚则成形散成气,天上人间总一般。宁可求师安乐法,不可邪淫采精血。

古云天地悉皆归,须学无为清净诀。缚住青山万顷云,捞取碧潭一轮月。

玄关一窍无人知,此是刀圭甚奇绝。夜来撞见吕秀才,有一丹诀犹奇哉。

却把太虚为炉鼎,活捉乌兔为药材。山河大地发猛火,于中万象生云雷。

昔日混沌今品物,一时交结成圣胎。也无金木相间隔,也无龙虎分南北。

不问子母及雌雄,不问夫妻及黑白。何人名曰大还丹,太上老君吞不得。

老君留与清闲客,服了飞仙登太极。更将一盏鸿濛酒,饵此刀圭壮颜色。

任从沧海变桑田,我道壶中未一年。悬知汝心如铁坚,所以口口密相传。

妙处都无半句子,神仙法度真自然。速须下手结胎仙,朗吟归去蓬莱天。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而今通神白血四肢寒热

而今 ér jīn
如今,现在。 唐 张安世 《苦别》诗:“向前不信别离苦,而今自到别离处。”《儒林外史》第三回:“我们而今且派两人跟定了 范老爷 。”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直到而今,许多 中国 古代的风俗、习惯、语言、服装,在 朝鲜 还看的见。”参见“ 而今而后 ”。  ——《漢語大詞典》
通神 tōng shén
通于神灵。形容本领极大、才能非凡。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非夫通神之俊才,谁能剋成乎此勋。” 唐 李商隐 《王昭君》诗:“ 毛延寿 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马赛波尔多纪事》:“因 郎柏尔 病愈……深赞 惕庵 之能,察脉通神,为今日之 和缓 。”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白血 bái xuè
(1).白色的血。《穆天子传》卷四:“ 犬戎 胡觴天子于 雷水 之阿,乃献食马四六,天子使 孔牙 受之曰:‘ 雷水 之平寒,寡人具犬马牛羊,爰有黑牛白角,爰有黑羊白血。’”
(2).乳汁的别名。《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生得此身,咽甘吐苦,洗濯不净,不惮劬劳;忍热忍寒,不辞辛苦;乾处儿卧,湿处母眠,三年之中,饮母白血。”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觉 ( 覺 ) jué/jiào
觉 [ jué ]
  1. 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知~。触~。视~。~察。
  2. 睡醒;醒悟:~悟。~醒。“~今是而昨非”。
觉 [ jiào ]
  1. 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睡了一大~。
四肢 sì zhī
人体两上肢和两下肢的合称。《孟子·尽心下》:“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韩诗外传》卷十:“寡人有四子,犹有四肢也。”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诗·和晨兴因报问龟儿》:“双目失一目,四肢断两肢。”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寒热(寒熱)hán rè
(1).冷和热。《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热不节,民多疟疾。”《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皆因父母所生,咽苦吐甘,专心保护,抱持养育,不离怀中,洗濯之时,岂辞寒热。” 元 赵善庆 《山坡羊·燕子》曲:“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张志民 《你与太行同高》诗:“以自己的冷暖,去体量人民的寒热。”
(2).中医指怕冷发热的症状。今泛称发烧。《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济北王 侍者 韩女 病要背痛,寒热。”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六:“元戎张筵,託以寒热,召之不至,乃与营妓曲宴。”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剔灯入帐, 芸 已寒热大作,余亦继之,困顿两旬。” 冰心 《南归》:“我正发着寒热, 楫 归来了。”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蛊惑》:“好象昨夜发了高度寒热,四肢软绵绵的,神志也很恍惚。”
(3).犹言是非;惹是非。《宋书·二凶传·元凶劭》:“计 临贺 故当不应翻覆言语,自生寒热也。”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人户晏然不知,而胥吏无以寒热,此所谓易行也。”
(4).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和热性。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牛黄清心丸》:“且以牛黄清心丸言之,凡用药二十九味,寒热讹杂,殊不可晓。”参见“ 寒温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