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弹山水忘忧曲,懒上王侯自荐书。

释行海宋代〕《赠李隐士

白苎为衣草结庐,相逢犹问世何如。
每弹山水忘忧曲,懒上王侯自荐书。
白眼鸥边窥宇宙,清罇月下宴樵渔。
时情任似长亭柳,才向秋风日日疎。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山水忘忧王侯自荐

每 měi《國語辭典》

每 [ měi ]

  1. 各个。如:「每人」、「每件」、「每时每刻」。
  1. 常、往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晋书·卷六二·祖逖传》:「祖逖,……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2. 凡是、只要。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宋·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词:「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1. 姓。如汉代有每当时。
弹 ( 彈 ) dàn/tán
弹 [ dàn ]
  1.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丸。子~。~雨。枪~。氢~。导~。手榴~。原子~。
  2.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右摄丸”。
弹 [ tán ]
  1. 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射。~跳。~拨。~指。~琴。~奏。~冠相庆(喻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
  2. 检举违法失职的官吏:~劾。~纠。讥~。
山水 shān shuǐ
(1).山与水。《墨子·明鬼下》:“古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吴 蜀 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皆难卒谋也。” 唐 柳宗元 《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緑。”
(2).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宋书·谢灵运传》:“出为 永嘉 太守。郡有名山水, 灵运 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 清 恽敬 《重修松窦庵记》:“后 陈茂才 云渠 来谈,县西山水之胜,皆远在数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县东之 松竇 。”
(3).山水画的简称。 唐 杜甫 《存殁口号》之二:“ 郑公 粉绘随长夜, 曹霸 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驊騮。”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四:“ 王象先 于鹅溪绢上作山水,不如意,急湔去故墨。” 清 焦循 《忆书》六:“先曾祖母 卞孺人 幼时, 卞公 无子,深爱之,延师教以诗画,遂工山水,诗画外无他好也。” 张天翼 《新生》:“ 章老先生 总炫耀他家藏的东西, 吴昌硕 刻过一幅图章送他,他还藏了一幅 倪云林 的山水,上面有 张延济 的题跋。”
(4).山中之水。《南齐书·高逸传·徐伯珍》:“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新唐书·五行志三》:“ 咸亨 四年七月, 婺州 大雨,山水暴涨,溺死五千餘人。”
(5).犹山野。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 李子 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漢語大詞典》
忘忧(忘憂)wàng yōu
(1).忘却忧愁。《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夫酒忘忧,故能消之也。” 唐 张说 《喜度岭》诗:“见花便独笑,见草即忘忧。”
(2).萱草的别名。 唐 陈子昂 《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诗:“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本草经》云:萱,一名忘忧。” 元 钱抱素 《琐窗寒·题玉山草堂》词:“书带生香,忘忧弄色,四窗虚悄。” 清 黄宗羲 《小园记》:“因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忘忧、含笑。”  ——《漢語大詞典》
曲 qū/qǔ《國語辭典》

曲 [ qū ]

  1. 拐弯的地方。如:「山曲」、「河曲」。唐·李白〈惜余春赋〉:「汉之曲兮江之潭。」
  2. 事理不直。如:「是非曲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3. 心中的隐情。如:「衷曲」、「心曲」、「互通款曲」。
  4. 偏僻的小地方。如:「乡曲」。唐·蒋防《霍小玉传》:「住在胜业坊古寺曲,甫上车门宅是也。」
  5. 局部、一部分。《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
  6. 养蚕的器具。《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
  7. 姓。如汉代有曲证。
  1. 弯折。如:「曲膝」、「曲突徙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通「屈」。
  1. 不直的。如:「曲线」、「曲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曲刃钩之,直兵推之。」
  2. 不正的、偏邪的。如:「歪曲」、「邪曲」。《战国策·赵策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
  1. 勉强的。如:「委曲求全」。《镜花缘·第四六回》:「甥女主意已定,务望舅舅曲从。」
  2. 周全、尽心尽力。如:「曲尽孝道」。《易经·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

曲 [ qǔ ]

  1. 乐歌。如:「歌曲」、「小曲」、「舞曲」、「曲高和寡」。唐·杜甫〈赠花卿〉诗:「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 文体名。中国古典韵文之一。元时最盛行,故称为「元曲」。分散曲、剧曲二种。
  3. 量词。计算歌曲、乐曲的单位。如:「高歌一曲」。五代十国南唐·李煜〈一斛珠·晚妆初过〉词:「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懒 ( 懶 ) lǎn
懒 [ lǎn ]
  1. 怠惰,与“”相对:~汉。~怠。~散。~洋洋。
  2. 疲倦,没力气:伸~腰。浑身酸~。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王侯 wáng hóu
谓天子与诸侯。后多指王爵与侯爵,或泛指显贵者。《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寧有种乎?”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清 凌扬藻 《蠡勺编·祭田横墓文》:“ 洪氏 谓 田横 不顾王侯之爵,视死而归。”  ——《漢語大詞典》
自荐(自薦)zì jiàn
自己推荐自己。 晋 陆机 《漏刻赋》:“因势相引,乘灵自荐。” 宋 苏轼 《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写经求之五十年去岁得之蜀中以诗贺之》:“ 西河 郡守谁復讥, 潁谷 封人羞自荐。” 明 刘基 《郁离子·枸橼》:“ 公仪子 为政於 魏 。 魏 人 淳于獝 以才智自荐。 公仪子 试而知其弗任也,退之。” 叶圣陶 《穷愁》:“急投厂中,效 毛先生 自荐,念厂中工作,皆所素习,具辞以告,必见甄録也。”  ——《漢語大詞典》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简。~函。
  3. 文件:证~。说明~。
  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6. 字体:草~。隶~。楷~。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