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唤醒 huàn xǐng
叫醒。常用作比喻,有使之觉醒意。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梦中作祭春牛文》:“吏微笑曰:‘此两句復当有怒者。’旁一吏云:‘不妨,此是唤醒他。’” 宋 真山民 《春游和胡叔芳韵》:“棠醉风扶起,柳眠鶯唤醒。” 元 杨维桢 《明皇按乐图》诗:“海棠花妖睡初著,唤醒一声红芍药。”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佟觭角》:“谁能唤醒其良心。”《老残游记》第一回:“今日被先生唤醒,我们实在惭愧,感激的很。” 陶行知 《第二年的晓庄》:“我们深信戏剧有唤醒农民的力量。” ——《漢語大詞典》
惺惺 xīng xīng
(1).清醒貌。 唐 杜甫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之二:“应论十年事,愁絶始惺惺。” 宋 陆游 《不寐》诗:“困睫日中常欲闭,夜阑枕上却惺惺。” 明 刘基 《醒斋铭》:“昭昭生於惺惺,而憒憒出於冥冥。”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言未终,惺惺欲醒。”
(2).聪明机灵。 宋 曾布 《曾公遗录》卷八:“上諭:皇子……虽三岁未能行,然能语言,极惺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聪明的试相度,惺惺的试窨付。”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二折:“世做的背时序,且一半惺惺一半愚。”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蚊子》:“蚊虫儿,生就你惺惺伶俐。”
(3).形容动听的声音。 宋 杨无咎 《滴滴金》词:“忆得歌翻肠断句,更惺惺言语。”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何处调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 ——《漢語大詞典》
(2).聪明机灵。 宋 曾布 《曾公遗录》卷八:“上諭:皇子……虽三岁未能行,然能语言,极惺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聪明的试相度,惺惺的试窨付。”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二折:“世做的背时序,且一半惺惺一半愚。”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蚊子》:“蚊虫儿,生就你惺惺伶俐。”
(3).形容动听的声音。 宋 杨无咎 《滴滴金》词:“忆得歌翻肠断句,更惺惺言语。”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何处调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 ——《漢語大詞典》
石上
唐 元稹 兔丝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唐 王建 寻李山人不遇 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峰问老师。
唐 方干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 石上丛林碍星斗,窗边瀑布走风雷。
唐 方干 题桐庐谢逸人江居 湖边倚杖寒吟苦,石上横琴夜醉多。
唐 郑谷 石门山泉 云边野客穷来处,石上寒猿见落时。 ——《骈字类编》
唐 王建 寻李山人不遇 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峰问老师。
唐 方干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 石上丛林碍星斗,窗边瀑布走风雷。
唐 方干 题桐庐谢逸人江居 湖边倚杖寒吟苦,石上横琴夜醉多。
唐 郑谷 石门山泉 云边野客穷来处,石上寒猿见落时。 ——《骈字类编》
瞌睡 kē shuì
倦极思睡;打盹。 后蜀 欧阳炯 《贯休应梦罗汉画歌》:“瞌睡山童疑有梦,不知夏腊几多年。”《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假若有名誉的时节,一个瞌睡死去了不醒,人还千惜万惜。”《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三盃两盏,不觉吃得烂醉。只见 孙押司 在校椅上,朦朧着睡眼打瞌睡。” 杨朔 《海市》:“ 朱学安 是个结实精干的壮年人,眉毛漆黑,眼睛好像瞌睡无神,人却是像当地人说的:机灵的像海马一样。” ——《漢語大詞典》
主人公 zhǔ rén gōng
(1).对主人(与“客人”相对)的尊称。《汉书·戾太子据传》:“主人公遂格鬭死。” 唐 韩愈 《咏灯花同侯十一》诗:“更烦将喜事,来报主人公。”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主人公能得几遍价来往追游。”
(2).主人。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谁用工资也换不来他们给自己做活的这种主人公态度。”参见“ 主人 ”。
(3).文艺作品中的主角,即作品中作者集中刻划的主要人物。 丁玲 《梦珂》:“因了她那瘦削,她那善蹙的眉峰,还得请她做个悲剧的主人公呢。” ——《漢語大詞典》
(2).主人。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谁用工资也换不来他们给自己做活的这种主人公态度。”参见“ 主人 ”。
(3).文艺作品中的主角,即作品中作者集中刻划的主要人物。 丁玲 《梦珂》:“因了她那瘦削,她那善蹙的眉峰,还得请她做个悲剧的主人公呢。” ——《漢語大詞典》
握手 wò shǒu
(1).执手,拉手。古时在离别、会晤或有所嘱托时,皆以握手表示亲近或信任。《东观汉记·马援传》:“ 援 素与 述 同乡里,相善,以为至当握手迎如平生。”《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爽 以支属,世蒙殊宠,亲受先帝握手遗詔,託以天下。” 唐 元结 《别王佐卿序》:“在少年时,握手笑别,虽远不恨。”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之十:“道逢 若耶 叟,握手开苍颜。” 清 纳兰性德 《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词:“握手西风泪不乾,年来多在别离间。”
(2).今用为见面、分别的礼节,也用来表示慰问或祝贺。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三:“作揖变成了握手。”
(3).拳屈手指。 汉 焦赣 《易林·乾之履》:“空拳握手,倒地更起。”
(4).指拳屈手指以掬物。《管子·弟子职》:“凡拼之道,实水於盘。攘臂袂及肘,堂上则播洒,屋中握手。” 尹知章 注:“堂上宽,故播散而洒;室中隘,故握手为掬以洒。”
古代死者入殓时套在死者手上的殓衣。以布帛缝制,形如直囊。《仪礼·士丧礼》:“握手,用玄,纁里,长尺二寸,广五寸,牢中旁寸,著组繫。” 贾公彦 疏:“名此衣为握,以其在手故言握手,不谓以手握之为握手。” ——《漢語大詞典》
(2).今用为见面、分别的礼节,也用来表示慰问或祝贺。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三:“作揖变成了握手。”
(3).拳屈手指。 汉 焦赣 《易林·乾之履》:“空拳握手,倒地更起。”
(4).指拳屈手指以掬物。《管子·弟子职》:“凡拼之道,实水於盘。攘臂袂及肘,堂上则播洒,屋中握手。” 尹知章 注:“堂上宽,故播散而洒;室中隘,故握手为掬以洒。”
古代死者入殓时套在死者手上的殓衣。以布帛缝制,形如直囊。《仪礼·士丧礼》:“握手,用玄,纁里,长尺二寸,广五寸,牢中旁寸,著组繫。” 贾公彦 疏:“名此衣为握,以其在手故言握手,不谓以手握之为握手。” ——《漢語大詞典》
评论(評論)píng lùn
(1).批评、议论。《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一:“此道非从它外得,千言万语谩评论。”《红楼梦》第五十回:“ 黛玉 写毕, 湘云 大家纔评论时,只见几个丫鬟跑进来道:‘老太太来了!’” 巴金 《观察人》:“不久前有两位读者寄给我他们写的评论我的文章。”
(2).批评、议论的文章。 南朝 宋 范晔 《狱中与诸甥侄书》:“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辩论结束后,他归纳起大家的意见,做了一篇出色的评论。”
(3).斟酌,考虑。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一折:“哥哥你自忖量,你自评论,您直恁般爱富嫌贫。” 元 宋方壶 《醉花阴·走苏卿》套曲:“我我我暗暗的仔细评论,俏 苏卿 摔碎粉面筝,村 冯魁 硬对菱花镜,则俺狠毒娘有甚前程。”
(4).商议;商量。《三国志平话》卷中:“三人邀 吉平 入阁内,评论杀 曹操 。”《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这些时睡不安眠不稳,枕儿冷,灯儿又昏,独自个向谁评论,百般的放不下心上的人。”
(5).犹言商榷之处。《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这八句诗,乃是达者之言。末句説‘老去文章不值钱’,这一句,还有个评论。大抵功名迟速,莫逃乎命,也有早成,也有晚达;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漢語大詞典》
(2).批评、议论的文章。 南朝 宋 范晔 《狱中与诸甥侄书》:“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辩论结束后,他归纳起大家的意见,做了一篇出色的评论。”
(3).斟酌,考虑。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一折:“哥哥你自忖量,你自评论,您直恁般爱富嫌贫。” 元 宋方壶 《醉花阴·走苏卿》套曲:“我我我暗暗的仔细评论,俏 苏卿 摔碎粉面筝,村 冯魁 硬对菱花镜,则俺狠毒娘有甚前程。”
(4).商议;商量。《三国志平话》卷中:“三人邀 吉平 入阁内,评论杀 曹操 。”《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这些时睡不安眠不稳,枕儿冷,灯儿又昏,独自个向谁评论,百般的放不下心上的人。”
(5).犹言商榷之处。《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这八句诗,乃是达者之言。末句説‘老去文章不值钱’,这一句,还有个评论。大抵功名迟速,莫逃乎命,也有早成,也有晚达;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