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目前机,大地人积压有。

释绍昙宋代〕《偈颂一百零二首

百鸟啼春风,村村自花柳。
揭示目前机,大地人积压有。
随声逐色,活陷重围。
盖色骑声,翻成窠臼。
牢关击碎,海岳平沈。
山鸟自啼花自笑,到头一点不关心。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揭示目前大地积压

揭示 jiē shì
(1).指出或阐明不易看清的事物。《太平广记》卷二○四引 唐 卢□ 《逸史·李謩》:“至第十三迭,揭示谬误之处。” 明 张居正 《答姜巡抚言李公恤典事书》:“屡承揭示,差人竟不索报,遂失裁答为歉。” 秦牧 《艺海拾贝·〈哲人·小孩〉》:“这个童话是发人深思的,老实说,它揭示了相当精确的真理。”
(2).显示。《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三年》:“及贼境,揭示威信,所招集又得三千人,遂破 刘泽 三万餘众。”
(3).公布;宣布。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于是 南京 政府,揭示进兵的方法,派 鄂 湘 民军为第一军,向京汉铁路前进; 宁 皖 民军为第二军……共捣虏廷。”
(4).指张贴告示。《宋史·食货志上五》:“又令州县録丁产及所产役使,前期揭示。” 清 周亮工 《书戚三郎事》:“抵 昇州 ,舟刺 鬼面城 下,乃入市揭示四达之衢曰: 江阴 戚三郎 觅妻。”  ——《漢語大詞典》
目前 mù qián
(1).当前;现在。《列子·杨朱》:“当身之事,或闻或见,万不识一;目前之事,或存或废,千不识一。”《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慾于目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许之,则祸在后日;不许,则祸在目前。” 峻青 《海啸》第一章:“我离开城里已经好几天了,所以目前的行情不清楚。”
(2).眼睛面前;跟前。 唐 白居易 《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谁谓万里别,常若在目前。”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禹贡》叙山水脉络原委,如在目前。”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五峰以 祝融 为最,崔巍云中,非极清朗不见其顶,登此则诸峰皆在目前矣。”  ——《漢語大詞典》
机 ( 機 ) jī《國語辭典》

机 [ jī ]

  1. 一種似榆樹的樹木。焚燒後可做稻田的肥料。《廣韻·平聲·脂韻》:「机,木名,似榆。」《山海經·北山經》:「〈北山經〉之首,曰單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華草。」晉·郭璞·注:「机木似榆,可燒以糞稻田,出蜀中。」→機」的異體字(05324)​「几」的異體字(05291)​

机 [ ​jǐ ]

  1. (一)​之又音。→「几」的異體字(05398)​
大地 dà dì
广大地面;普天之下。亦指有关地球的。 北魏 温子升 《寒陵山寺碑序》:“虽復高天销於猛炭,大地沦於积水,固以传之不朽,终亦记此无忘。”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一人之詔旨立宪,宪其所宪,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悵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积压(積壓)jī yā
(1).积聚搁置。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小考的预备》:“假如三天作一文,一连几次不改,便积压起来了。” 鄢国培 《巴山月》第二章一:“因为头天 陆祖福 交办的文件信函这样多,又是从来不许积压,所以他一直专注的工作。”
(2).堆积、重压;积聚、压迫。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蛎灰》:“凡海滨石山傍水处,咸浪积压,生出蠣房, 闽中 曰蚝房。” 冰心 《往事·六一姊》:“我听人家说,煤是树木积压变成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她心中长久积压着对不起 周村 家的感觉,逐渐消失了。”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