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1).《列子·汤问》:“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 曰:‘善哉!峩峩兮若 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 !’”后以“高山流水”为知音相赏或知音难遇之典,或比喻乐典高妙。 宋 王安石 《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之一:“高山流水意无穷,三尺空絃膝上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一折:“嘆良金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病晤》:“清商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
(2).琴曲名。内容即据《列子·汤问》所载 伯牙 与 钟子期 的故事谱写。原为一曲, 唐 时始分为二曲,至 宋 时又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一说《高山流水》本属一曲, 元 人始分为二。现存传谱初见于《神奇秘谱》。
(3).词牌名。《词谱》卷三五:“调见《梦窗词》, 吴文英 自度曲,赠 丁基仲 妾作也。妾善琴,故以《高山流水》为调名。” ——《漢語大詞典》
(2).琴曲名。内容即据《列子·汤问》所载 伯牙 与 钟子期 的故事谱写。原为一曲, 唐 时始分为二曲,至 宋 时又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一说《高山流水》本属一曲, 元 人始分为二。现存传谱初见于《神奇秘谱》。
(3).词牌名。《词谱》卷三五:“调见《梦窗词》, 吴文英 自度曲,赠 丁基仲 妾作也。妾善琴,故以《高山流水》为调名。” ——《漢語大詞典》
无穷(无窮)wú qióng
(1).无尽,无限。指空间没有边际或尽头。《礼记·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繫焉,万物覆焉。”《荀子·礼论》:“故天者,高之极也;地者,下之极也;无穷者,广之极也。” 宋 曾巩 《醒心亭记》:“凡公( 欧阳修 )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 丰乐 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羣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 巴金 《家》二五:“这条路从她的眼前伸长出去,一直到无穷。”
(2).无尽,无限。指时间没有终结。《书·毕命》:“公其惟时 成周 ,建无穷之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高皇 始於 丰沛 ……功高三王,德传无穷。” 唐 杜甫 《往在》诗:“千秋荐灵寝,永永垂无穷。”
(3).无尽,无限。指事物没有穷尽。《孙子·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復,而应形於无穷。”《史记·田单列传论》:“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通典·选举五》:“人之心智,盖有涯分,而九流七略,书籍无穷。”
(4).无尽,无限。形容极多极大。《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此乃《金刚般若经》……若日诵一遍,可以息诸妄念,却病延年,有无穷利益。” 杨朔 《血书》:“也怪,就这样一张纸,凭空可给他添了无穷的力量。”
没有穷尽;没有极限。《易·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穷。”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宗社所以无穷,风声所以不朽,非夫道极玄妙,孰能与於此乎?” ——《漢語大詞典》
(2).无尽,无限。指时间没有终结。《书·毕命》:“公其惟时 成周 ,建无穷之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高皇 始於 丰沛 ……功高三王,德传无穷。” 唐 杜甫 《往在》诗:“千秋荐灵寝,永永垂无穷。”
(3).无尽,无限。指事物没有穷尽。《孙子·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復,而应形於无穷。”《史记·田单列传论》:“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通典·选举五》:“人之心智,盖有涯分,而九流七略,书籍无穷。”
(4).无尽,无限。形容极多极大。《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此乃《金刚般若经》……若日诵一遍,可以息诸妄念,却病延年,有无穷利益。” 杨朔 《血书》:“也怪,就这样一张纸,凭空可给他添了无穷的力量。”
没有穷尽;没有极限。《易·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穷。”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宗社所以无穷,风声所以不朽,非夫道极玄妙,孰能与於此乎?” ——《漢語大詞典》
意 yì《國語辭典》
意 [ yì ]
名- 意思。《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唐·杜牧〈答庄充书〉:「是意能 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
- 见解、看法。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私念、成见。《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情趣。如:「春意」、「醉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 情感。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之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愿望。如:「称心如意」。《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
- 内心、胸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 姓。如明代有意秀。
- 怀疑。《韩非子·存韩》:「为计而使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 猜测、推测。如:「出其不意」。《庄子·胠箧》:「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管子·小问》:「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
- 考虑。《诗经·小雅·正月》:「终逾绝险,曾是不意。」《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 或。《墨子·明鬼下》:「岂女为之与?意鲍为之与?」《庄子·盗跖》:「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通「抑」。
落落 luò luò
(1).犹磊落。常用以形容人的气质、襟怀。《三国志·蜀志·彭羕传》:“若明府能招致此人,必有忠讜落落之誉。” 唐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风标自落落,文质且彬彬。” 明 李东阳 《明故奉政大夫乔君墓志铭》:“稍长,落落有大志。”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献县 史某 ,佚其名,为人不拘小节,而落落有直气。” 黄葆桢 《赠徐公孟》诗:“落落 徐公孟 ,青年多苦吟。”参见“ 磊落 ”。
(2).形容孤高,与人难合。 宋 李纲 《辞免尚书右仆射第一表》:“志广材疎,自笑落落而难合。” 清 周亮工 《〈托素斋诗〉序》:“ 媿曾 復落落不肯苟同於俗,自信者殊坚。” 黄远庸 《岁暮馀闻》:“ 李仲山 与内阁诸公亦颇落落,故有人拟议 李 将来必组织内阁而代 熊 者,此节恐难成事实。”
(3).稀疏;零落。 汉 杜笃 《首阳山赋》:“长松落落,卉木蒙蒙。” 晋 陆机 《叹逝赋》:“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悠悠度朝昏,落落捐 季 孟 。” 冯自由 《民主主义与中国政治改革之前途》:“中等资产阶级之可数者,概已落落如晨星。”
(4).冷淡。《花城》1981年第3期:“他是不是风闻了什么才这样对我落落寡情?”
(5).高超;卓越。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 宋 王禹偁 《怀贤诗·桑魏公》:“沉沉帷幄谋,落落政事笔。”
(6).粗劣貌。《文子·符言》:“故无为而寧者,失其所寧即危;无为而治者,失其所治即乱。故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后汉书·冯衍传下》:“ 冯子 以为夫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李贤 注:“玉貌碌碌,为人所贵。石形落落,为人所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
(7).形容多而连续不断的样子。 唐 赵牧 《对酒》诗:“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辽史·文学传·萧韩家奴李澣论》:“ 韩家奴 对策,落落累数百言,概可施诸行事。” 清 郑梁 《〈南雷文案〉序》:“要之原本於六经,取材於百氏,浩浩乎其胸中,而落落乎其笔端。”
(8).清楚、分明的样子。《魏书·术艺传·张渊》:“灼灼羣位,落落幽纪。设官分职,罔不悉置。”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骑星辰。” 元 萨都剌 《寄朱舜咨》诗:“落落 江 南山,一一青可数。” 王闿运 《诰授光禄大夫衡阳彭公行状》:“今掇其落落大者……以待国史徵采。”
(9).清澈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瑶流。”一本作“ 洛洛 ”。
(10).象声词。 唐 王建 《听雨》诗:“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簷头。” 唐 司空图 《乙巳岁重阳独登上方》诗:“落落鸣蛩鸟,晴霞度雁天。” 宋 梅尧臣 《三层瀑》诗:“山头出飞瀑,落落鸣寒玉。” ——《漢語大詞典》
(2).形容孤高,与人难合。 宋 李纲 《辞免尚书右仆射第一表》:“志广材疎,自笑落落而难合。” 清 周亮工 《〈托素斋诗〉序》:“ 媿曾 復落落不肯苟同於俗,自信者殊坚。” 黄远庸 《岁暮馀闻》:“ 李仲山 与内阁诸公亦颇落落,故有人拟议 李 将来必组织内阁而代 熊 者,此节恐难成事实。”
(3).稀疏;零落。 汉 杜笃 《首阳山赋》:“长松落落,卉木蒙蒙。” 晋 陆机 《叹逝赋》:“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悠悠度朝昏,落落捐 季 孟 。” 冯自由 《民主主义与中国政治改革之前途》:“中等资产阶级之可数者,概已落落如晨星。”
(4).冷淡。《花城》1981年第3期:“他是不是风闻了什么才这样对我落落寡情?”
(5).高超;卓越。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 宋 王禹偁 《怀贤诗·桑魏公》:“沉沉帷幄谋,落落政事笔。”
(6).粗劣貌。《文子·符言》:“故无为而寧者,失其所寧即危;无为而治者,失其所治即乱。故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后汉书·冯衍传下》:“ 冯子 以为夫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李贤 注:“玉貌碌碌,为人所贵。石形落落,为人所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
(7).形容多而连续不断的样子。 唐 赵牧 《对酒》诗:“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辽史·文学传·萧韩家奴李澣论》:“ 韩家奴 对策,落落累数百言,概可施诸行事。” 清 郑梁 《〈南雷文案〉序》:“要之原本於六经,取材於百氏,浩浩乎其胸中,而落落乎其笔端。”
(8).清楚、分明的样子。《魏书·术艺传·张渊》:“灼灼羣位,落落幽纪。设官分职,罔不悉置。”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骑星辰。” 元 萨都剌 《寄朱舜咨》诗:“落落 江 南山,一一青可数。” 王闿运 《诰授光禄大夫衡阳彭公行状》:“今掇其落落大者……以待国史徵采。”
(9).清澈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瑶流。”一本作“ 洛洛 ”。
(10).象声词。 唐 王建 《听雨》诗:“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簷头。” 唐 司空图 《乙巳岁重阳独登上方》诗:“落落鸣蛩鸟,晴霞度雁天。” 宋 梅尧臣 《三层瀑》诗:“山头出飞瀑,落落鸣寒玉。” ——《漢語大詞典》
断崖(斷崖)duàn yá
亦作“ 断厓 ”。 陡峭的山崖。 唐 周贺 《寄新头陀》诗:“远洞省穿湖底过,断崖曾向壁中禪。”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词:“断崖脩竹,竹里藏冰玉。”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修黎 ﹞尝曰:‘吾幼即爱山河林壑之幽寂,游戏于断厓絶壁之为危险,吾伴侣也。’” 华山 《远航集·窑洞阵地战》:“光线从通到外面断厓上的气孔里,透视到人住的窑洞里。” ——《漢語大詞典》
千万(千萬)qiān wàn
(1).形容数目极多。《商君书·定分》:“夫不待法令绳墨,而无不正者,千万之一也。” 汉 王粲 《从军诗》之四:“连舫踰万艘,带甲千万人。”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归还閲书史,文字浩千万。” 宋 梅尧臣 《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诗:“当时迎 长卿 ,书史传未悉;车驰及襁负,千万今可詰。”
(2).比喻极其纷繁。 三国 魏 曹丕 《折杨柳行》:“追念往古事,憒憒千万端。”
(3).犹非常,十分。 五代 齐己 《谢人惠竹蝇拂》诗:“挥谈一无取,千万愧 生公 。” 元 姚燧 《凭阑人·寄征衣》散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4).谓差别极大。《韩非子·说疑》:“往世之主,有得人而身安国存者,有得人身危国亡者,得人之名一也,而利害相千万也。”
(5).指众百姓。 唐 元稹 《祈雨九龙神文》:“愿以小子 稹 为千万请命於龙。”
(6).犹务必。表示恳切丁宁。 唐 元稹 《莺莺传》卷上:“千万珍重,珍重千万!” 明 李贽 《复邓石阳》:“盖千古絶无之事,千万勿烦杞虑也。”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教太太快收拾东西;别的都不要紧,就是千万带着小孩子的东西,和书房里那几张画,那几张画!”
(7).决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復全。” 唐 韩愈 《唐故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 愈 既与为礼,发书云云,其末有复语千万永诀八字。”
(8).谓确确实实。 沙汀 《淘金记》二二:“‘千万你的舅舅是一个穷舅舅,’他闭拢眼睛叹了口气,显得异常抱歉。”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极其纷繁。 三国 魏 曹丕 《折杨柳行》:“追念往古事,憒憒千万端。”
(3).犹非常,十分。 五代 齐己 《谢人惠竹蝇拂》诗:“挥谈一无取,千万愧 生公 。” 元 姚燧 《凭阑人·寄征衣》散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4).谓差别极大。《韩非子·说疑》:“往世之主,有得人而身安国存者,有得人身危国亡者,得人之名一也,而利害相千万也。”
(5).指众百姓。 唐 元稹 《祈雨九龙神文》:“愿以小子 稹 为千万请命於龙。”
(6).犹务必。表示恳切丁宁。 唐 元稹 《莺莺传》卷上:“千万珍重,珍重千万!” 明 李贽 《复邓石阳》:“盖千古絶无之事,千万勿烦杞虑也。”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教太太快收拾东西;别的都不要紧,就是千万带着小孩子的东西,和书房里那几张画,那几张画!”
(7).决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復全。” 唐 韩愈 《唐故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 愈 既与为礼,发书云云,其末有复语千万永诀八字。”
(8).谓确确实实。 沙汀 《淘金记》二二:“‘千万你的舅舅是一个穷舅舅,’他闭拢眼睛叹了口气,显得异常抱歉。” ——《漢語大詞典》
寻 ( 尋 ) xún
寻 [ xún ]
-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