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六反震动,文殊普贤惊愕。

释普济宋代〕《偈颂六十五首

南山虎齩大虫,鳖鼻蛇头生角。
大地六反震动,文殊普贤惊愕。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大地六反震动文殊普贤惊愕

大地 dà dì
广大地面;普天之下。亦指有关地球的。 北魏 温子升 《寒陵山寺碑序》:“虽復高天销於猛炭,大地沦於积水,固以传之不朽,终亦记此无忘。”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一人之詔旨立宪,宪其所宪,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悵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漢語大詞典》
六反
佛说阿阇世王经是所过刹土皆为六反震动刹宝如来三昧经佛说菩萨四事品时三千大千土六反震动其光明无所不明诸天飞在其上以亿百千种妓乐而娱乐供养  ——《骈字类编》
震动(震動)zhèn dòng
(1).震惊,惊动。《书·盘庚下》:“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天下震动,诸侯惊骇。” 宋 司马光 《论西夏札子》:“奋扬天威,震动沙漠。” 浩然 《艳阳天》第三章:“ 萧长春 听到这个意外的消息,真有点被震动了。”
(2).受到外力影响而颤动。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冰心 《我的邻居》:“一阵机关枪响之后,紧接着就是天坍地陷似的几阵大声,门窗震动。”
(3).比喻盛怒;威严。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上释皇乾震动之怒,下解黎庶酸楚之情也。”《陈书·谢哲萧允等传论》:“是知 上官 、 博陆 之权势, 阎 、 邓 、 梁 、 竇 之震动,吁可畏哉。”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十章二三》:“子之语大勇曰:‘虽千万人,吾往矣。’是何等震动、严毅、先人夺人,岂谈笑举鼎之谓哉。”
(4).轰动;激动。《东观汉记·光武纪》:“士众喜乐,师行鼓舞,歌咏雷声,八荒震动。” 宋 曾巩 《救灾议》:“天下之民,闻国家厝置如此,恩泽之厚,其孰不震动感激,悦主上之义於无穷乎。”《老残游记》第八回:“大家喊道:‘好了,好了!前面到了集镇了!’只此一声,人人精神震动。”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他们为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这是使我们多么感奋震动的事!”  ——《漢語大詞典》
文殊 wén shū
佛教菩萨名。 文殊师利 或 曼殊室利 的省称。意译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顶结五髻,象征 大日如来 的五智;持剑、骑青狮,象征智慧锐利威猛。为 释迦牟尼佛 的左胁侍,与司“理”的 普贤菩萨 相对。 中国 传其说法道场为 山西省 五台山 。 晋 殷晋安 《文殊象赞》:“ 文殊 渊睿,式昭厥声。”《四游记·唐三藏被难得救》:“愿佛慈悲,早见 文殊 金身,赐我真经,留传东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相传山上徧地皆黄金, 观音 、 文殊 犹生。”  ——《漢語大詞典》
普贤(普賢)pǔ xián
佛教菩萨名。梵名为Samantabhadra,也译为“遍吉”。与 文殊菩萨 并称为 释迦牟尼佛 之二胁士。寺院塑像,侍立于 释迦 之右,乘白象。以“大行”著称,其道场为 四川 峨眉山 。 宋 黄庭坚 《为黄龙心禅师烧香颂》诗之一:“梦中沉却大法船, 文殊 顿足 普贤 哭。” 赵朴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大乘经典特别称道 文殊师利 的大智, 普贤 的大厅, 观世音 的大悲, 地藏 的大愿,所以这四大菩萨特别受到教徒的崇敬。”  ——《漢語大詞典》
惊愕(驚愕)jīng è
亦作“ 惊鄂 ”。 吃惊而发愣;非常震惊。《战国策·燕策三》:“ 荆軻 逐 秦王 , 秦王 环柱而走,羣臣惊愕。”《汉书·霍光传》:“羣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颜师古 注:“凡言鄂者,皆谓阻碍不依顺也,后字作愕,其义亦同。” 唐 韦元甫 《木兰歌》:“今者见 木兰 ,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明 方孝孺 《尚志斋记》:“吾尝试于众曰:‘ 周公 、 孔子 与吾同也,可取而师也; 颜子 、 孟子 与吾同也,可取而友也。’众若骇然,而惊愕然,而相顾悱然,笑予,以为狂。” 叶紫 《山村一夜》:“那孩子听了我这话,突然地惊愕得张开了他的嘴巴和眼睛,说不出话来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