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袂惜别车去迟,仙都苴吏挈榼随,

彭龟年宋代〕《送王仲显赴琼州

朔风猎猎搜离思,向山木叶飞东西,
山声互答轰鼓鼙。日影倒乱摩旌旗,
琼山太守行赤帷,父老出饯相扶携。
把袂惜别车去迟,仙都苴吏挈榼随,
洗醆酌酒歌别离。别离之歌歌声希,
儿女子态不愿为,圣皇择守先南陲。
朱崖况复环生黎,黎山插天海四围,
黎人出没如鬼魑。兇鲸蚋集不可羁,
无异生缚虎与罴,乃令错处海一涯。
一日万变藏几微,赵张缩手龚黄痴,
良二千石非公谁。公行南方易如归,
公举南事易如携,向来盐筴一局棋。
白黑纷乱杨朱岐,公能辨晰是与非,
袖有长疏天下知。口不可惜人可悲,
鬼魑虎罴日夜同,此时此事分安危。
想公再拜辞玉墀,睿意恳恻亦在兹,
九重寄公万里师。纷纷狱讼不足治,
从馹遽听东南驰,定知召节封金泥。
不然盐筴更畴咨,服岭以南公一夔。
与公离别歌此词,愧不以颂而以规。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把袂惜别仙都

把袂 bǎ mèi
拉住衣袖。表示亲昵。 南朝 梁 何逊 《赠江长史别》诗:“饯道出郊坰,把袂临洲渚。” 唐 刘长卿 《送贾三北游》诗:“把袂相看衣共緇,穷愁只是惜良时。” 清 黄景仁 《哭龚梓树》诗:“十年旧雨阻 燕 云,把袂俄惊冥契分。”  ——《漢語大詞典》
惜别 xī bié
舍不得离别。 南朝 齐 王融 《萧谘议西上夜禁》诗:“徘徊将所爱,惜别在河梁。” 唐 岑参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诗:“惜别冬夜短,务欢杯行迟。” 宋 司马光 《和道粹春寒趋馆马上口占》:“雪华犹惜别,物意倍添新。” 巴金 《家》十九:“ 瑞珏 和 淑英 姐妹们想到 琴 第二天就要回家去,都有一种惜别的心情。”  ——《漢語大詞典》
车 ( 車 ) chē/jū
车 [ chē ]
  1. 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火~。~驾(帝王的马车)。~裂(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俗称“五马分尸”)。前~之鉴。
  2. 用轮轴来转动的器具:纺~。水~。
  3. 用水车打水:~水。
  4. 指旋床或其他机器:~床。
  5. 用旋床加工工件:~零件。
  6. 方言,转动身体:~身。~过头来。
  7. 姓。
车 [ jū ]
  1. 象棋棋子之一。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迟 ( 遲 ) chí
迟 [ chí ]
  1. 慢,缓:~缓。~笨。~钝。~疑。~重(zhòng )。~滞。
  2. 晚:~到。~暮,~早。推~。延~。
  3. 姓。
仙都 xiān dū
(1).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海内十洲记·聚窟洲》:“ 沧海岛 在北海中……岛中有紫石宫室,九老仙都所治。” 明 屠隆 《綵毫记·蓬莱传信》:“道士何来,輒敢至此仙都境界?”
(2).山名。在今 浙江省 缙云县 。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 縉云山 。 唐 神龙 初,以此名县。又名 丹峯山 , 天宝 七载改今名。道书以为第二十九洞天。 唐 贾岛 《处州李使君改任遂州因寄赠》诗:“ 仙都 山水谁能忆,西去风涛书满船。”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六·处州府》。  ——《漢語大詞典》
苴 jū/chá《國語辭典》

苴 [ jū ]

  1. 可结子的麻,亦称麻的子实为「苴」。《玉篇·艸部》:「苴,麻也。」《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采荼薪樗。」汉·毛亨·传:「叔,拾也;苴,麻子也。」
  2. 姓。如唐代有苴那时。
  1. 粗劣、不精致。《墨子·兼爱下》:「昔者晋文公好苴服。」
  1. 包裹。《礼记·内则》:「实枣于其腹中,编萑以苴之。」

苴 [ jǔ ]

  1. 古时衬在鞋里的草垫。《说文解字·艸部》:「苴,履中草。」
吏 lì《國語辭典》

吏 [ lì ]

  1. 在政府机关中处理公务的人员。如:「官吏」、「酷吏」、「贪官污吏」。《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2. 姓。如汉代有吏宗。
挈 qiè《國語辭典》

挈 [ qiè ]

  1. 提、举。如:「提纲挈领」。《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2. 带领。如:「扶老挈幼」。《谷梁传·僖公二年》:「挈其妻子以奔曹。」
榼 kē《國語辭典》

榼 [ kè ]

  1. 古代的一种盛酒器。《文选·刘伶·酒德颂》:「止则操卮执瓢,动则挈榼提壶。」唐·白居易〈风雨中寻李十一因题船上〉诗:「小榼酤清醑,行厨煮白鳞。」
  2. 泛指盒类的容器。《淮南子·泛论》:「今夫霤水足以溢壶榼,而江河不能实漏卮。」《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只见门外一个老姥走将进来,手中拿著一个小榼儿。」
随 ( 隨 ) suí
随 [ suí ]
  1. 跟着:~从。~员。~葬。~即(立刻)。~行(xíng )。~身。~喜。~波逐流。~行(hāng )就市。
  2. 顺从,任凭:~意。~口。~宜。~和。~俗。~笔。~遇而安。
  3. 顺便,就着:~带。~手关门。
  4. 像:他长得~他父亲。
  5.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