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儿女(兒女)ér nǚ
(1).子女。《后汉书·冯衍传下》:“儿女常自操井臼。”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老舍 《茶馆》第一幕:“最苦是,乡村里,没吃没穿逼得卖儿女。”
(2).指青年男女。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词:“儿女泪,君休滴。”
(3).泛指男女。 唐 白行简 《三梦记》:“ 刘 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饌,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刘 初愕然。”
(4).妇人;女子。《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汉阳 阎忠 异之” 裴松之 注引《九州春秋》:“﹝ 韩信 ﹞拒 蒯通 之忠,忽鼎跱之势,利剑已揣其喉,乃叹息而悔,所以见烹於儿女也。” 清 孙枝蔚 《七夕诗》:“世间愚儿女,但为针缕忙。” 毛泽东 《为女民兵题照》诗:“ 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漢語大詞典》
(2).指青年男女。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词:“儿女泪,君休滴。”
(3).泛指男女。 唐 白行简 《三梦记》:“ 刘 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饌,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刘 初愕然。”
(4).妇人;女子。《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汉阳 阎忠 异之” 裴松之 注引《九州春秋》:“﹝ 韩信 ﹞拒 蒯通 之忠,忽鼎跱之势,利剑已揣其喉,乃叹息而悔,所以见烹於儿女也。” 清 孙枝蔚 《七夕诗》:“世间愚儿女,但为针缕忙。” 毛泽东 《为女民兵题照》诗:“ 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漢語大詞典》
惜别 xī bié
舍不得离别。 南朝 齐 王融 《萧谘议西上夜禁》诗:“徘徊将所爱,惜别在河梁。” 唐 岑参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诗:“惜别冬夜短,务欢杯行迟。” 宋 司马光 《和道粹春寒趋馆马上口占》:“雪华犹惜别,物意倍添新。” 巴金 《家》十九:“ 瑞珏 和 淑英 姐妹们想到 琴 第二天就要回家去,都有一种惜别的心情。” ——《漢語大詞典》
离 ( 離 ) lí
离 [ lí ]
- 相距,隔开:距~。太阳是~地球最近的恒星。
- 离开,分开:分~。~别。~家。~散(sàn)。~职。~异。~间(jiàn )。支~破碎。
- 缺少:办好教育~不开教师。
- 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
- 古同“罹”,遭受。
- 古同“缡”,妇女的佩巾。
- 〔~~〕形容草木茂盛,如“~~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姓。
丈夫 zhàng fū
(1).男子。指成年男子。《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管子·地数》:“凡食盐之数,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妇人三升少半,婴儿二升少半。” 唐 无名氏 《补江总白猿传》:“少选,有美髯丈夫长六尺餘,白衣曳杖,拥诸妇人而出。” 清 鲁一同 《关忠节公家传》:“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2).男子。指男孩子。《国语·越语上》:“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 齐 ,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 瞿 过四十当有五丈夫’,今果然。”
(3).妻称夫为丈夫。《太平广记》卷三○六引《河东记·卢佩》:“母曰:‘老妇将死之骨为天师再生,未知何阶上答全德?’妇人曰:‘但不弃细微,许奉九郎巾櫛,常得在太夫人左右则可,安敢论功乎。’母曰:‘ 佩 犹愿以身为天师奴,今反得为丈夫有何不可。’”《水浒传》第十七回:“只见老婆问道:‘丈夫,你如何今日这般嘴脸?’” 杨朔 《潼关之夜》:“她的丈夫几次激励她说:‘勇敢点吧,你该作大众的母亲,不要作一个小孩的母亲。’”
(4).犹言大丈夫。指有所作为的人。 唐 孟郊 《答姚怤见寄》诗:“君有丈夫泪,泣人不泣身。” 宋 张思光 《门律自序》:“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元 林泉生 《吊岳王墓》诗:“庙堂短计惭嫠妇,宇宙惟公是丈夫。” 明 来集之 《铁氏女》:“父是丈夫,姊为奇女,妾岂奴流?” 章炳麟 《八月十五夜咏怀》诗:“丈夫贵久要,焉念睚眦仇。” 鲁迅 《答客诮》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漢語大詞典》
(2).男子。指男孩子。《国语·越语上》:“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 齐 ,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 瞿 过四十当有五丈夫’,今果然。”
(3).妻称夫为丈夫。《太平广记》卷三○六引《河东记·卢佩》:“母曰:‘老妇将死之骨为天师再生,未知何阶上答全德?’妇人曰:‘但不弃细微,许奉九郎巾櫛,常得在太夫人左右则可,安敢论功乎。’母曰:‘ 佩 犹愿以身为天师奴,今反得为丈夫有何不可。’”《水浒传》第十七回:“只见老婆问道:‘丈夫,你如何今日这般嘴脸?’” 杨朔 《潼关之夜》:“她的丈夫几次激励她说:‘勇敢点吧,你该作大众的母亲,不要作一个小孩的母亲。’”
(4).犹言大丈夫。指有所作为的人。 唐 孟郊 《答姚怤见寄》诗:“君有丈夫泪,泣人不泣身。” 宋 张思光 《门律自序》:“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元 林泉生 《吊岳王墓》诗:“庙堂短计惭嫠妇,宇宙惟公是丈夫。” 明 来集之 《铁氏女》:“父是丈夫,姊为奇女,妾岂奴流?” 章炳麟 《八月十五夜咏怀》诗:“丈夫贵久要,焉念睚眦仇。” 鲁迅 《答客诮》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漢語大詞典》
重行 zhòng xíng
(1).谓不妄动,动必以礼。 汉 扬雄 《法言·修身》:“何谓四重?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
(2).重予,重加。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四出:“如犯约束,重行治罪。” ——《漢語大詞典》
(2).重予,重加。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四出:“如犯约束,重行治罪。” ——《漢語大詞典》
藏 cáng/zàng《國語辭典》
藏 [ cáng ]
动- 储存。如:「收藏」、「储藏」。《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
- 隐匿。如:「躲藏」、「藏拙」、「藏污纳垢」。《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唐·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 怀抱。《易经·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庄子·应帝王》:「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 姓。如南朝宋有藏凝之。
藏 [ zàng ]
名- 储存东西的地方。如:「宝藏」。《礼记·月令》:「命百官,谨盖藏。」《史记·卷三○·平准书》:「山海,天地之藏也。」
- 内脏。《淮南子·原道》:「夫心者,五藏之主也。」唐·李白〈东海有勇妇〉诗:「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通「脏」。
- 西藏的简称。如:「蒙藏一带」。
- 边疆民族。主要分布于大陆地区西藏、西康、青海一带。旧称为「吐蕃」。
- 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如:「道藏」、「藏经」。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上·滇游日记八》:「宝台大寺,为立禅师所建,三年前立师东游请藏,久离此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