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皎然师,茶香得谁助。

彭龟年宋代〕《九日分韵得去字

昔从招提游,岸柳擘新絮。
那知再到时,叶落满庭署。
争如青青松,寒暑了不与。
古干屈龙蛇,依然旧游处。
触物转多时,何以消百虑。
陶潜早解此,撒手赋归去。
纷纷世俗流,何用苦欢饫。
试问皎然师,茶香得谁助。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试问皎然茶香

试问(試問)shì wèn
(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许?’”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 左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诗:“白苹秋色里,试问採莲津。”
(2).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 宋 苏轼 《又和刘景文韵》:“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轻薄之子厠於其间乎?” 许地山 《危巢坠简》:“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问。《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未几辞去, 嶠 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嶠 叹曰:‘子且名家!’”《宋史·选举志三》:“诸正名学生有试问《景祐新书》者,诸判局闕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於祕书。”《元史·选举志一》:“以《通鑑节要》用 蒙古 语言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  ——《漢語大詞典》
皎然 jiǎo rán
(1).明亮洁白貌。《汉书·天文志》:“ 元延 元年四月丁酉日餔时,天暒晏,殷殷如雷声,有流星头大如缶,长十餘丈,皎然赤白色,从日下东南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 左思 《招隐》诗。” 唐 陆龟蒙 皮日休 《寒夜联句》:“况闻风篁上,摆落残冻雪。寂尔万籟清,皎然诸靄灭。” 明 谢谠 《四喜记·佳期重会》:“冰轮乍皎然,正中天,懽娱不觉宵光半。”
(2).高洁貌。《后汉书·王畅传》:“ 蘧伯玉 耻独为君子,府君不希 孔圣 之明训,而慕 夷 齐 之末操,无乃皎然自贵於世乎?” 明 方孝孺 《袁安卧雪图赞》:“烈烈司徒,处困不折。志行皎然,与雪俱洁。”
(3).清晰貌;分明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抗喉矫舌之差,攒脣激齿之异,廉肉相準,皎然可分。” 唐 孟郊 《送孟寂赴举》诗:“浊水无白日,清流鉴苍旻。贤愚皎然别,结交当有因。” 清 龚自珍 《与江居士笺》:“所可喜者,中夜皎然,於本来此心,知无损已尔。” 李新 《〈红楼梦〉新评》:“殊不知视妇女如珍宝之心,皎然如见,此不可为讳者也。”  ——《漢語大詞典》
师 ( 師 ) shī
师 [ shī ]
  1. 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为人~。
  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医~。技~。
  3. 效法:~法古人。
  4. 榜样:~范。
  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弟。~妹。
  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禅~。
  7. 军队:会~。出~。
  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长。~座。
  9. 一国的首都:京~。
  10. 姓。
茶香
唐 卢延让 松寺 衣汗稍停床上扇,茶香时拨涧中泉。
唐 许浑 溪亭二首 其二 茶香秋梦后,松韵晚吟时。
元 萨都剌 酌桂芳庭 茶香石鼎烧红叶,酒渴冰盘破紫菱。
元 虞集 集自郡城归溪山翁寄诗并和申字韵垂教依韵再呈殊愧迟拙 其二 待客花阴午过申,茶香榆火一时新。
元 张翥 听松轩为丹丘杜高士作 茶香夜煮苓泉活,琴思秋翻鹤帐清。
明 高启 徐山人别墅 茶香孤墅发,竹色四邻分。
元 徐贲 赋得石井赠虎丘蟾书记 锡影孤亭日,茶香小灶烟。  ——《骈字类编》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助 zhù/chú《國語辭典》

助 [ zhù ]

  1. 辅佐、帮忙。如:「互助」、「援助」、「守望相助」。唐·白居易〈春寒〉诗:「助酌有枯鱼,佐餐兼旨蓄。」
  1. 殷商时代的赋税制度。《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贡,殷人七十而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