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迢递(迢遞)tiáo dì
亦作“ 迢遰 ”。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递 ”。
(1).遥远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指 苍梧 之迢递,临迴江之威夷。”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遰。” 唐 欧阳詹 《蜀中将回留辞韦相公》诗:“明晨首乡路,迢逓孤飞翼。”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二折:“怎熬的程途迢递,更和那风雨瀟疎。” 明 何景明 《辰溪县》诗:“蛮音闻渐异,迢递动乡愁。” 清 孙枝蔚 《坐逆风船同赵天醉作》诗:“水程迢逓日将晡,风伯颠狂雨又俱。”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三:“三步復五步,京市亦迢遰。” 王统照 《牧羊儿》诗:“故乡迢递。”
(2).指思虑悠远。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詗约》:“当此春景融和,不奈乡心迢递。”《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望上林何日得双栖,心迢递。”
(3).高峻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迢递 槐江岭 ,是为 玄圃 丘。” 南朝 齐 谢朓 《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 南朝 梁 王锡 《宿山寺赋》:“延层轩之迢逓,属广廡之踟蹰。” 宋 司马光 《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之》:“山椒迢遰峻无极,行挽枯藤蹋危石。” 苏曼殊 《无题》诗之二:“寄语 麻姑 要珍重,凤楼迢递燕应迷。”
(4).曲折貌。《陈书·江总传》:“喜园迢遰,乐树扶疎。” 元 杨载 《诗法家数·七言古诗》:“七言古诗,要铺敍,要有开合,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鏗鏘,忌庸俗软腐。”
(5).婉转貌。 宋 丘崇 《夜行船·越上作》词:“恣乐追凉日暮,簫鼓月明人去,犹有清歌迢逓,声在芰荷深处。”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携琴,一人奏繁华令相和,风雷疾转,泉漏铿锵……最动人处却在抑扬迢递间写得人心弦上的言语。”
(6).连绵不绝貌。 南朝 梁 沈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逓,翠华葳蕤。” 唐 杨巨源 《送绛州卢使君》:“朱栏迢递因高胜,粉堞清明欲下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山围草木翠烟平,迢遰新城接旧城。”
(7).时间久长貌。 唐 韦应物 《春宵燕万年吉少府南馆》诗:“河汉上纵横,春城夜迢递。” 唐 元稹 《古决绝词》之三:“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彻。有此迢递期,不如死生别!” ——《漢語大詞典》
(1).遥远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指 苍梧 之迢递,临迴江之威夷。”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遰。” 唐 欧阳詹 《蜀中将回留辞韦相公》诗:“明晨首乡路,迢逓孤飞翼。”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二折:“怎熬的程途迢递,更和那风雨瀟疎。” 明 何景明 《辰溪县》诗:“蛮音闻渐异,迢递动乡愁。” 清 孙枝蔚 《坐逆风船同赵天醉作》诗:“水程迢逓日将晡,风伯颠狂雨又俱。”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三:“三步復五步,京市亦迢遰。” 王统照 《牧羊儿》诗:“故乡迢递。”
(2).指思虑悠远。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詗约》:“当此春景融和,不奈乡心迢递。”《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望上林何日得双栖,心迢递。”
(3).高峻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迢递 槐江岭 ,是为 玄圃 丘。” 南朝 齐 谢朓 《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 南朝 梁 王锡 《宿山寺赋》:“延层轩之迢逓,属广廡之踟蹰。” 宋 司马光 《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之》:“山椒迢遰峻无极,行挽枯藤蹋危石。” 苏曼殊 《无题》诗之二:“寄语 麻姑 要珍重,凤楼迢递燕应迷。”
(4).曲折貌。《陈书·江总传》:“喜园迢遰,乐树扶疎。” 元 杨载 《诗法家数·七言古诗》:“七言古诗,要铺敍,要有开合,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鏗鏘,忌庸俗软腐。”
(5).婉转貌。 宋 丘崇 《夜行船·越上作》词:“恣乐追凉日暮,簫鼓月明人去,犹有清歌迢逓,声在芰荷深处。”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携琴,一人奏繁华令相和,风雷疾转,泉漏铿锵……最动人处却在抑扬迢递间写得人心弦上的言语。”
(6).连绵不绝貌。 南朝 梁 沈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逓,翠华葳蕤。” 唐 杨巨源 《送绛州卢使君》:“朱栏迢递因高胜,粉堞清明欲下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山围草木翠烟平,迢遰新城接旧城。”
(7).时间久长貌。 唐 韦应物 《春宵燕万年吉少府南馆》诗:“河汉上纵横,春城夜迢递。” 唐 元稹 《古决绝词》之三:“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彻。有此迢递期,不如死生别!” ——《漢語大詞典》
板桥(板橋)bǎn qiáo
木板架设的桥。《墨子·备城门》:“为斩县梁,聆穿,断城以板桥。” 孙诒让 间诂:“连板为桥,架之城堑以便往来。” 唐 温庭筠 《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跡板桥霜。”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浑河》:“跨河板桥甚敧,行者率猿臂渡,毛骨尽竦。”《红楼梦》第十七回:“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 ——《漢語大詞典》
西畔
唐 张旭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唐 刘禹锡 题集贤阁 凤池西畔图书府,玉树玲珑景气闲。
唐 李商隐 无题二首 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元 马祖常 钱塘潮 石桥西畔竹棚斜,閒日浮舟阅岁华。
金 周昂 晚望 烟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阳家。 ——《骈字类编》
唐 刘禹锡 题集贤阁 凤池西畔图书府,玉树玲珑景气闲。
唐 李商隐 无题二首 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元 马祖常 钱塘潮 石桥西畔竹棚斜,閒日浮舟阅岁华。
金 周昂 晚望 烟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阳家。 ——《骈字类编》
卷 juàn/juǎn《國語辭典》
卷 [ juàn ]
名- 古時書籍寫在絹帛或紙上,捲起來收藏,因此通稱書籍為「卷」。如:「手不釋卷」、「開卷有益」。
- 指書有分卷的每一單獨部分。如:「卷一」、「卷二」、「第一卷」、「第二卷」。
- 可以捲起來的書、畫。如:「經卷」、「手卷」、「畫卷」、「山水長卷」。
- 公私機構的公事文件。如:「卷宗」、「案卷」、「文卷」、「調卷」。
- 考試測驗的題紙。如:「試卷」、「考卷」。
- 量詞。計算字畫書籍的單位。如:「藏書三萬卷。」唐·杜甫〈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卷 [ quán ]
形- 彎曲的。如:「卷枝」、「卷雲」、「卷曲」。
- 好。《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漢·毛亨·傳:「卷,好貌。」
卷 [ juǎn ]
動- 把質地軟的物品裹曲。如:「卷起袖子幹活。」、「把這畫卷起來。」通「捲」。
- 收藏。如:「卷藏」。唐·柳宗元〈梓人傳〉:「則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通「捲」。
- 形狀卷曲的東西。如:「花卷」、「麻花卷」、「銀絲卷」。通「捲」。
- 可產生卷曲效果的器物。如:「髮卷」。
- 量詞。計算成卷物品的單位。如:「兩卷底片」、「三卷衛生紙」。
一桁 yī héng
(1).犹言一挂。 唐 杜牧 《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空堂病怯阶前月,燕子嗔垂一桁帘。” 南唐 李煜 《浪淘沙·传自池州夏氏》词:“秋风庭院蘚侵阶,一桁珠帘閒不捲,终日谁来?”
(2).谓一行,一列。 前蜀 韦庄 《灞陵道中》诗:“春桥南望水溶溶,一桁晴山倒碧峯。” ——《漢語大詞典》
(2).谓一行,一列。 前蜀 韦庄 《灞陵道中》诗:“春桥南望水溶溶,一桁晴山倒碧峯。” ——《漢語大詞典》
碧波 bì bō
清澄绿色的水波。 唐 李白 《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欲将振 五楼 之金策,浮 三湘 之碧波。” 唐 许浑 《夜泊永乐有怀》诗:“莲渚愁红荡碧波, 吴 娃齐唱采莲歌。” 明 胡其毅 《杨柳枝词和刘宾客韵》:“望去碧波魂欲断,红装驮马过桥时。” 清 查慎行 《西湖棹歌词》之八:“也道城中粧束好,碧波迴眼看梳头。” 碧野 《擎电放光的人们》:“阔水茫茫,金光灿烂的 天柱峰 就像沐浴在碧波万顷的人造海中。” ——《漢語大詞典》
银蒜(銀蒜)yín suàn
(1).银质蒜条形帘钩,用以钩帘。 北周 庾信 《梦入堂内》诗:“幔绳金麦穗,帘钩银蒜条。” 倪璠 注:“银钩若蒜条,象其形也。” 宋 欧阳修 《帘》诗:“银蒜钩帘宛地垂,桂丛乌起上朝暉。”
(2).银质蒜头形帘坠,用以压帘幕。 宋 蒋捷 《白苧》词:“琼苞未剖,早是东风作恶。旋安排、一双银蒜镇罗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银蒜双垂碧户中,樱桃花下约帘櫳。” 张友鹤 校注:“银蒜,也叫帘押,是镇压帘子下端,免得被风吹动的一种器具。用银子製成,形如蒜头,所以叫做银蒜。” ——《漢語大詞典》
(2).银质蒜头形帘坠,用以压帘幕。 宋 蒋捷 《白苧》词:“琼苞未剖,早是东风作恶。旋安排、一双银蒜镇罗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银蒜双垂碧户中,樱桃花下约帘櫳。” 张友鹤 校注:“银蒜,也叫帘押,是镇压帘子下端,免得被风吹动的一种器具。用银子製成,形如蒜头,所以叫做银蒜。” ——《漢語大詞典》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形-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 优良。如:「高材生」。
- 价格贵的。如:「高价」。
- 年纪老的。如:「高龄」。
-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 姓。如唐代有高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挂 ( 掛 ) guà《國語辭典》
挂 [ guà ]
動- 區別、劃分。《說文解字·手部》:「挂,畫也。」清·段玉裁·注:「古本多作畫者,此等皆有分別畫出之意。」《淮南子·氾論》:「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縷,手經指挂,其成猶網羅。」
- 謀求。《莊子·漁父》:「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謂之叨。」
- 懸吊。《文選·木華·海賦》:「於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挂帆席,望濤遠決,冏然鳥逝。」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通「掛」。
- 登記。宋·蘇軾〈次韻范純父涵星硯月石風林屏詩〉:「上書挂名豈待我,獨立自可當雷霆。」
- 觸犯、違背。《文選·曹植·責躬詩》:「舉挂時網,動亂國經。」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九》:「青樓金蕊先以事挂法,一時交好,無能為之道地。」→「掛」的異體字(04216)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