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老夫能,家无他论,则我这齐家之本,诚意与修身。

未知作者元代〕《杂剧·张公艺九世同居

第一折

(正末领大末、二末、三未净行钱上)(正末云)老夫姓张名公艺,寿张县人氏。嫡亲的四口儿家属。老夫所生三个孩儿,大的张悦,第二张王羽,第三个张英。大的个治家,第二个习文,第三个习武。这三个孩儿,家私里外,都是俺这三个孩儿的。自北齐至隋,到今九世同居。曾蒙两朝旌表门闾,人呼为义门张氏。老夫自来仗义疏财,为乡里钦敬,尊称曰长者相呼。目今圣人治世,上托着万万岁主人洪福,下托着祖宗阴德,似我这般人家,天下罕有也。(大末云)父亲,有甚么修身齐家的事,训教您儿者。(正末唱)

【仙吕】【点绛唇】九世同居,故家乔木,传今古。则俺这远近宗族,端的是上下皆和睦。

【混江龙】尊卑有序,俺一团和气霭门闾。立身的有士农工贾,传家的有礼乐诗书。想着那累代功名天下有,似俺家满门忠孝世间无。为男的孝于父母,做女的善侍公姑。人力众数百家眷,田宅广无限仓庾。亲戚同高楼大厦,朋友共肥马轻车。乐天年幽居田野。播芳声喧满江湖。但存忠孝以齐家,不求荣显学干录。常能如此,更待何如。

(大末云)父亲,想咱一家儿人家,自祖宗以来,九世同居,富贵奢华,皆因是祖宗阴德也。(正末云)您众孩儿不知,我说与你听者。(唱)

【油葫芦】似俺般富贵荣华天付与,俺端的心自足。(大末云)喜遇明君治世。(正末昌)时遇着舜天尧日乐安居,堪叹的是西山日迫桑榆暮。喜的是高堂月旦芝兰聚,自北齐千乘君,大隋仁圣主,省差徭免赋税加优恤,见如今旋表耀门闾。

(二末云)俺祖辈以来,多受皇家褒奖也。(正末唱)

【天下乐】两度天书出帝都,家也波声,传父祖,一家儿孝慈成化俗。士民俱赞扬,乡闾皆敬伏,俺端的播清风一万古。

(大末云)父亲,今日是八月个五日月旦之日,中堂上设祭祀之礼,请父亲拈香。(正末云)着行钱抬过那香卓来者。(净行钱做抬香卓科,云)偌多的人,偏要使我做着这个,行钱好不气长也!我抬过香卓来了。(正末拈香科,云)老夫张公艺,自祖宗以来,九世同居,上托着明君治世,国泰民安,俺一家儿虔诚告祝也。(唱)

【那吒令】银台烧绛烛,祥烟散华屋。沉檀炷宝护,轻风飘翠缕。金杯奠醁醑,清香喷玉壶。陈馔馐,排樽俎,排列在阶除。

【鹊踏枝】左右行列昭穆,定亲疏,追思这祖考音容,洋洋乎在生规模。再拜虔诚告祝,保护一家儿上下无虞。

(大末云)拜告已毕,请父亲升堂,以序长幼之礼。(正末云)今日月旦,子孙中居长者,各分班次。(二末做见科)(正末云)张文玉近前,所习何业?(二末云)您儿攻书哩。(正末云)读甚么书?(二末云)父亲,您孩儿雪案萤窗朝夕勤劳,攻习经史,您孩儿无书不读。托祖宗遗德,父亲余荫,学成满腹诗书。您孩儿闻知大开学校,招贤纳士,您孩儿待要应举走一遭。(正末云)孩儿也,圣人道:学则庶民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民也。孩儿的便是也。(唱)

【寄生草】你做须做文章伯,学则学君子儒,可不道书中自有千钟粟。你为人要比连城玉,济时须作擎天柱。(带云)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唱)你达时腰金佩紫掌丝纶,不达时沦黄数黑寻章句。

(三末做见科)(正末云)张武杰所习何业?(三末云)您孩儿学武艺哩。(正末云)吾闻诗礼传家,此子弃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读武经七书么?(三末云)您儿读来。(正末云)用兵贵乎随机应变,勿学赵括,胶柱鼓瑟,不能成其事也。(三末云)父亲,您孩儿学成满腹兵书战策,如今圣主,选用良才,招纳四方杰士,您孩儿文武兼济,若到举场,必然重用。得了一官半职,光显门闾,可不好那!(正末唱)

【幺篇】你学济世安邦策,按六韬三略书。则要你识安危动变驱兵旅,察虚实攻守安营戍,分奇正左右依行伍,但能够雄赳赳虎豹帐中居,煞强如冷清清鹦鹉洲边住。

(云)老夫年纪高大,也无多神思。孩儿每众多,也有为官的,也有守庄产的,也有为商贾的,齐向前来,听我训诲也。(唱)

【六幺序】我这里频嘱付,孩儿每自喑伏。休得恣荒淫酒色欢娱,为儒的早趁三余,笃志诗书休得闲遥遥惰却身躯。少年莫道儒冠误,索将他经史熟读。圣人言不贰过不迁怒,修其天爵,人爵从诸。(云)孩儿也。你两个学的文武全才,即今便上朝应举去,则要你着志者。(二末云)您孩儿即今便行也。(正末唱)

【幺篇】想为官的要辨贤愚,休要弄权术。爱恤民庶,教化风俗,一片心常思报主。想民瘼不易除,为农的竭力耕锄,休教他田野荒芜。到头来勤苦是亨衢。饱衣暖食供朝暮。不勤时仓禀空虚,礼义廉耻为先务。毋忝尔祖,以保身躯。

(云)为官更有几件分付你也。(唱)

【赚煞尾】便好道养育受亲恩。仁宦食天禄,这的是父生汝君子食汝。自古君亲两不殊,不忠孝天理何如!慎其独,似十目视十手指严乎。(带云)则要你上合天心下协民望,(唱)天网恢恢本不疏。你索温恭自虚,制竹谨度,行藏须鉴圣贤书。(同下)


第二折

(外扮王伯清上,云)家业消乏命运乖,父丧不举意悲哀。读书万卷青灯下,晓夜凄凄不放怀。小生姓王,名澄,字伯清,乃江右王原举之子。小生年幼,不想父亲亡化过了,止有老母在堂。家私穷薄,停柩在家,无钱埋殡。父亲生前时,说有张公艺,此人平昔仗义疏财。父亲在时,与他有一面之交。今日无计所奈,待要投托此人去,倘若有些小财物,殡葬父亲,可不是好。不敢久停久住,我须索走一遭去也。忧心切切难驱,遣谒托张公大丈夫。(下)(正末领行钱上,云)老夫年过七旬,不觉的老迈,待将家私分付与孩儿每来,心上有几件不了的事,索分付孩儿每办下,以尽平生之愿。想人生光阴易老也呵。(唱)

【南吕】【一枝花】镜添白发新,人对黄花瘦。光阴驹过隙,世事水浮沤。寒暑相逐,乌免搬昏昼。昨日春今日秋,过中年万事俱休,空枉了堆金北斗。

【梁州】我不愿生前贵显,但只愿身后名留。此生多感皇天祐,有干柴细米,肥马轻裘,千箱罗绮,百味珍羞。倚晴空高阁重楼,卷飞云绿幕银鉤。我我我有芝兰晚节森荣,是是是对松菊终朝唱酬。嗨嗨嗨叹桑榆暮景优游。回头,故友,十年间阻干戈后,寄音信细穷究,半上青云半土丘,题起来两泪交流。(云)乌兔如飞,日月逝矣也。(唱)

【隔尾】逐朝春镜容颜瘦,一枕黄粮梦境熟。往事回头尽参透,吾心已休,甘心退守,老却当年钓鳌手。

(云)下次小的每,与我唤将张悦来者。(大末上)(见科云)父亲,唤您儿有甚事训教?(正末云)孩儿也,我年纪高大了,一切家私,都分付与你。我心上有三件未了的事,我说与你,你办下,尽我数年清乐,岂不快哉!(大末云)父亲有那三件未了的事,父亲,头一件事怎生?您儿不知,父亲试说者。(正末云)头一件,与我请个明师,立一个义学,但乡中人家孩儿,尽他来读书,酒食束脩,我家自办。左右两齐,明窗净几,盖一座书楼,要整齐者。(大未云)知道了。(正末唱)

【牧羊关】有一等要读书的家私薄,更无钱办束脩。因此上有志难酬。似这般净几明窗,煞强如桑枢瓮牖。(带云)这书楼修觑的小可也。(唱)这书楼是一个未变化鱼龙窟,是-个未发达的凤凰楼。但能够礼乐从先进,一强如您乡闾出下流。

(大末云)父亲,第二件是甚么?(正末云)你如今拨二顷田庄的钱粮,与我别收下者。(大末云)另收下何用?(正末唱)

【幺篇】庄田与我亲标拨,钱粮与我别项收,恐有那一等受贫穷朋友干求。倘有那连丧不举的人家,久定难成的配偶。(大末云)丧不举呵,怎的?(正末唱)丧不举呵,我与他斋僧道营坟墓,(大末云)婚不了呵,如何?(正末唱)女不嫁呵,我与他办首饰置衾绸。须教他嫁娶心无憾,免得他居丧礼不周。(云)下次小的每门首看着,有甚么人来?(大末云)理会的。(王伯清上云)小生王伯清是也。因父丧不举,到此张公艺家,借些小钱物,埋殡父亲。可早来到也。兀那门公报复去,道有王原举之子来见老员外。(行钱云)理会的。(做报科,云)报的员外得知,有王原举之子来见员外。(正末云)行钱,当初王原举,与老夫有一面之交,请他过来。(行钱云)理会的。有请。(王伯清做见施礼科)(正末云)孩儿也。你有甚么事,来到此处也。(王伯清云)不瞒长者说,我父亲曾与长者有一面之交。我父不辛,身亡三载,停柩在堂,无线殡葬。止有老母在堂,并无亲故。想长者有疏财仗义之心,全望长者可怜,借些钱物,以葬我父亲。若蒙俯允,此恩不忘也。(正末唱)

【红芍药】他从头至尾说因由,和我也雨泪交流。他道父亡三载久停留,并无-个亲识追求。则你那文齐来福未酬,则要你显男儿得志之秋。(正末做悲科)老夫一一记在心头,我必有个主意相周。(正末取银子鞍马衣服科,云)这拾两银子,与你埋殡父亲。你埋殡了父亲,你上朝求官应举去。这拾两银子,与你做盘缠,这鞍马权与你代步。孩儿,你则着志者。(王伯清做谢科,云)多谢了长者也。(正末云)路远不及吊问,休怪也。(王伯清云)不敢不敢。(行钱云)我倒好笑,拿着细丝银子儿,鞍马衣服,白与了别人去了。我整日家与他做买卖,倒不与我,真乃是夹脑风也。(正末唱)

【菩萨梁州】你与我疾便登舟,休辞生受。显文章魁首,免你那倚门尊母忧愁。蟾宫独步占鳌头,门庭改换传家后。此言语不虚谬,不枉了灯窗学业修,万古名留。

(王伯清云)就如今辞了长者,若王澄异日发达时,此恩必当重报也。(正末云)王伯清去了也,孩儿,我与你说未了,早有这等穷薄的来,咱赍助他些盘缠,岂非美事。更有一件心上事,你与我办者。(大末云)再有甚么事?(正末云)你与我盖造池亭园馆一所,我要每日散心悦情。世间万事,总是一场春梦,想我为人在世,此心足矣。(大末云)您儿谨依尊命也。(正末唱)

【骂玉郎】声名不落他人后,心已遂更何求。人情世事皆虚谬,想如今故友稀,叹鬓边白发新,喜榻上青毡旧。

(大末云)父亲,你平生所乐何事也?(正末唱)

【感皇恩】呀,爱的是山水清幽,喜的是菊松芳秀。伴风月两闲人,渺乾坤双醉眼,乐诗酒一儒流。闲散心青山故友,暂忘机沧海盟鸥,梦义皇,谢尘世,卧糟丘。

(行钱云)你老人家,偌大年纪,正好吃酒耍子儿哩。(正末唱)

【采茶歌】做一个醉乡侯,老风流,得优游处且优游。对酒当歌开笑口,一杯消尽古今愁。(云)分付你的言语,你牢记着。(大末云)您孩儿理会的。(正末唱)

【煞尾】把我那西园池馆从新构,北院山亭即便修。留得闲身漫迤逗,栽花种柳,携琴载洒,我和那松竹梅花做心友。(众下)

(净扮贡官领张千上,云)小官姓贼名皮。表德字要钞。奉圣人的命。今春开放选场,天下文武举子,都来应举,着小官做个知贡举官。小官想来,我这一头儿买卖,可也。张千开放举场,看有甚么人来?(净扮张狂李奈上)(张狂云)小子姓张,家住在金魏陶姜。(李奈云)则我是果珍李奈,家住在菜重芥姜。(张狂云)小子姓张,是张狂,兄弟是李奈。俺二人学成文武,故来应举。可早来到也。门里人报复去,道有两位能文善武的秀才,特来应举。(张千做报科,云)报的大人得知,外面有两个秀才,特来应举。(贡官云)着他过来。(张千云)着过去。(做见科)(贡官云)兀那两个是甚么人?(张狂云)是应举的秀才。(贡官云)你来应举,会吟诗么?(张狂云)会吟诗,会课赋,丢了斧子拽的锯。(贡官云)这壮士,你来应举?(李奈云)学生我来应举。(贡官云)你会甚么武艺?(李奈云)我十九般武艺都会。(贡官云)只有十八般武艺,偏你十九般,那一般呢?(李奈云)我会打筋斗。(贡官云)这厮泼说。且一壁有者。(二末同三末上)(二末云)兄弟,咱弟兄两个,自从辞别了父亲,上朝取应,可早来到举场中也。俺过去见贡官去也。(三末云)哥哥,俺见贡官去来。门里人报复去,道有两个秀才,特来应举。(张千做报科,云)报的大人得知,有两个秀才,特来应举。(贡官云)着他过来。(张千云)着过去。(贡官云)兀那两个是甚么人?(二末云)俺是应举的秀才。(贡官云)那个呢?(三末云)我来应武举。(贡官云)您都一壁有者。(王伯清扮官人上,云)自小习学看九经,一朝及第望身荣。治民有法知条令,报答吾皇水土恩。小官王伯清是也,江右寿张县人也。自幼攻习文墨,父丧家贫,三载不举。闻知张公艺长者恤孤念寡,敬老怜贫,出无倚之丧,嫁孤寒之女。小官出于无奈,投于张公艺,借些钱物,埋殡我父亲。不想此人与我埋葬之资,又与银两衣服鞍马。将父亲殡葬已毕,小生上朝取应,见了圣人,日不移影,应对百篇,加小官为黄门侍郎之职。今春大开举场,选用文武英才,着小官为考官总裁。如今到场中考试文武,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也。(做见科)(贡官云)相公。恕学生接迟也。(王伯清云)有秀才来到也不曾?(贡官云)相公请坐,有四秀才来应文武举。你过来见相公。(见科)(王伯清云)秀才那里人氏?(二末云)小生江右寿张县人氏。姓张名王羽,是张公艺之子。(王伯清云)张公艺,莫不是九世不分居的张公艺么?(二末云)然也。(王伯清云)是名家之子。曾读那一经来?(二末云)小生非敢大言,九经皆通。(王伯清云)你且一壁有者。(二末云)理会的。(王伯?
逶?兀那壮士,你那里人氏。(三末云)某乃寿张县,姓张名英。乃张公艺第三个孩儿。(王伯清云)习那一家兵书战策?(三末云)某习黄公三略法,吕望六韬书。(王伯清云)你且一壁有者。这个秀才,姓甚名谁?(张狂云)小生姓张,是张狂、(王伯清云)你通那一经?(张狂云)颇晓九经。(王伯清云)这个壮士姓甚名谁?(李奈云)小生姓李,是李奈。(王伯清云)你读那一家兵书战策?(李奈云)黄公三略法。(贡官云)这两个秀才,倒做的官,倒好耍子。(王伯清云)兀那知贡举官,你看这秀才每的文卷。都做下了不曾?如做的完备了,都收将来我看者。(贡官云)你这秀才每的文卷,都做完了不曾,连忙趱着做将来,大人要看哩。(二末云)文卷都做完备了。(贡官云)既然做的完备,将来我与大人看去。你们凑下些人事儿送我。(做收文卷呈递科,云)大人,文卷都有了也。(王伯清云)将来我看。(做看科,云)这张狂,李奈,经书不通,怎么做的秀才!赶出去。这张王羽文如锦绣,笔走龙蛇,堪做头名状元。这张英机谋广大,策论熟滑,堪做武举状元。小官不敢久停久住,回圣人的话,走一遭去。(下)(贡官云)我也不曾要你银子,你也不得官做。我家去也。(下)(二末云)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同三末下)(张狂云)兄弟,别人做了状元,把咱赶出来。咱一人唱两句儿,回家去来罢。(二净唱)

【双调清江引】别人做了状元喜满腮,咱两个如之奈?他两个都为三品官,齐向金阶拜。咱两个躲在那背巷里悄悄的家去来。(同下)


第三折

(正末同大末、行钱上)(正末云)自从将家私付与孩儿每,倒大来好清闲也。(唱)

【正宫】【端正好】人事尚炎凉,世态轻忠信,似这般不义富于我如浮云。小人若得十年运,早忘了贫时分。

【滚绣球】向人前敢自尊,胡议论,出言语无半星儿谦逊,气昂昂傍若无人。倚仗着千两金,万两银,见一等穷相识并不亻秋问,若见他富豪人便和气若雷陈。他亲的是朱楼翠阁风流子,他敬的是白马红缨衫色新。何足云云。

(云)行钱门首看者。看有甚么人来?(行钱云)理会的。(使命上云)雷霆驱号令,星斗焕文章。小官乃使命是也。有一及第书生王伯清,在圣人前保奏寿张县张公艺,见今九世同居。奉圣人的命,差某问他有何齐家之道。不敢久停久住,须索走一遭。说话中间,可早来到也。令人报复去,道有天朝使命,在于门首。(行钱云)理会的。(做报科,云)报的员外得知,有天朝使命,在于门首。(正末云)呀、呀、呀,我索接待去。(做接科,云)早知天使来到,只合远接。接待不着,勿令见罪也。(唱)

【倘秀才】传圣旨火臣到门,忙惊讶心中自忖,有甚事传言达至尊,抬香案,引儿孙,向前接引。(使命云)圣命至此,张公艺你焚香接待也。(正末唱)

【脱布衫】炷余炉宅篆氤氲,遥瞻拜玉阙丹宸。顿首诚惶谢恩,有何事感蒙君问?

【小梁州】止不过草芥微躯一庶民,隐迹山村。(使命云)圣人的命,问你九世不分居,有何齐家之道?(正末唱)圣人问齐家之道何因,为甚么家和顺,九世不曾分。

【幺】老夫自小蒙家训,止不过慈爱宽仁。非老夫能,家无他论,则我这齐家之本,诚意与修身。(使命云)你有何言语,我与你上达也。(正末云)将纸墨笔砚过来者。(行钱云)纸笔在此。(正末唱)

【醉太平】纸光如素粉,墨浓似春云,抵多少蘸霜毫笔阵扫千军。(做沉吟科)口无言门哂,待对这万言长策无高论,待答那表章无学问。(做写忍字科)写到百十个忍字对天臣,望传达至尊。

(使命做怒科,云)你这等是不敬上。圣人差我来,问你九世不分居的缘故。你写上许多忍字,倘若圣人问我,这忍字着小官怎生回答?好没道理也!(正末云)天臣息怒,听老夫细说。我齐家之道,止不过在此忍字而已。(唱)

【叨叨令】假如道饭食不周衣服不备为下的道心偏逊,恭敬不至礼节不到为上的道他生忿。上责下下怨上即渐的生嗔恨,上不慈下不孝必定相争论。(带云)我家不分呵为何?(唱)彼各都忍了也波哥,彼各都忍了也波哥,因此上父为子隐上下家和顺。(使命云)原来是如此,我怎知道也。(正末云)天使,不则齐家之法,有此忍字,上至宰臣,下及庶民,皆有此忍。能忍者全身保命,不忍者丧家取祸,天使,听我说一遍。(使命云)你说,小官试听者。(正末唱)

【随煞尾】这忍字向不平心上安刀刃,呵,心地清能忍清凉绝斗纷。守口如瓶要安分,防意如城主忠信。能忍呵怨恨成欢仇变恩,不能忍呵恩爱为仇喜作嗔。能忍呵谁是谁非尽休问,他弱他强莫争论。能忍呵宽裕温柔保六亲,你若要远害全身止不过在于忍。(下)

(使命云)谁想这忍字上,有如此齐家之道。小官不敢久停久住,回圣人话,走一遭去。忙驰驿路心何急,回奏天庭达圣聪。(下)


第四折

(王伯清上,云)小官王伯清是也。自从父亲亡化已过,无钱殡葬,曾去寿张县投托张公艺。多谢此人赠我花银十两。衣服盘缠,回家殡葬父亲。已后小官一举登第,官至黄门侍郎。小官曾在圣人面前,保奏此人九世不分。遣使命问此人,答以忍字百余。龙颜大喜,就差小官开读诏书,赠绢百匹,免他一应差役,旌表门闾。小官乘此良便,就将原借银两等物送还,以表寸心。小官不敢久停久住,直至寿张县,走一遭去。(下)(正末领行钱上)(正末云)两小孩儿上朝取应去了,未知得官也不曾?着老夫辗转思虑,看有甚么人来。(杂当上云)自家是个报登科记的。如今张老员外的两个孩儿,都得了官也。往他家报个喜信去。问人来则这个便是张员外家。我自过去。(见科)员外,你的两个孩儿,都做了状元也。(正末云)是真个?将五两银子来与他。(杂当云)多谢了员外也。(二末、二末领祗候摆头踏上)(二末云)小官张王羽是也,这位是兄弟张英。俺二人到的帝都阙下,一举状元及第。又蒙王伯清保奏,着俺锦衣还乡。摆开头踏,慢慢的行者。(行钱云)员外,有他弟兄两个,都得了官。摆着头踏来家了。(正末云)是一派好乐声也。(外做动乐科)(唱)

【双调】【新水令】揭清天一派动箫韶,聚春风玉骢争道。锦斓斑仙仗拥,花烂熳彩楼高。县宰官僚,头踏尽来到。

(二末云)远远的是父亲,左右接了马者。(见科,云)父亲,俺弟兄二人,都得了头名状元也。(正末唱)

【驻马听】天路迢遥,万里春风拂绣袍。街衢喧闹,九大恩雨到蓬蒿。黄华使者下云霄,圣明天子旌忠孝,门闾气势豪,翚飞轮奂祥烟绕。

(做入门科)(王伯清上,云)可早来到也,左右接了马者。令人报复去,道有使命在于门首。(行钱云)理会的。员外,有使命在于门首。(正末云)使命至也,我索接待也。(做接见科,云)早知使命前来,只合远接,接待不着,勿令见罪也。(王伯清云)张公艺你听者:因你九世不分居,风俗忠孝,家道雍睦,差小官特来加官赐赏也。(正末云)感谢圣恩也。(王伯清云)请长者坐受小官一礼,以伸报谢也。(正末唱)

【殿前欢】天使索劬劳,事君王束带立于朝。承宣走马长安道,胸卷江涛。(王伯清云)长者请坐受礼也。(正末唱)偶迎逢一面交,惹议论诸公笑,则道是没见识村夫傲。(王伯清云)长者有德,小官年幼也。(正末唱)俺年高呵则是个山林潦倒。您年幼呵则当代的英豪。

(王伯清云)长者,你记得小官么。(正末唱)

【川拨棹】仿佛记旧丰标。偶相逢恐认错。老人多病年高,老景萧条,僻处荒郊,多因是间别久时间忘了。隔关河途路杳。

(王伯清云)长者受礼,小官因父丧不举,多蒙长者厚赠,以葬其父。此恩寸心不忘,吾乃王原基之子王伯清是也。(正末唱)

【七兄弟】天臣道了,老夫记着。那一朝,为父丧足下亲来到。(云)多蒙厚赐也。(唱)谢君不责礼轻薄,(王伯清做递银子与正末科,云)长者当时所赐银两,今在此奉还也。多蒙长者厚赠,葬我父亲之恩也。(正末唱)暂用急怎敢思君报。

(云)这银两我决不受也。(王伯清云)长者你收了者。(正末唱)

【梅花酒】今日个事已了,乃朋友之交。我投以木桃,君报以琼瑶。感足下情分好,并不受半分毫。(行钱云)这些银子你不要,我拿去买酒吃哩。(正末唱)谢天臣敬重老,对县宰众官僚,他举金杯劝香醪,谈今古恣酬酢,喜欢会在今朝。

【收江南】呀,不觉的淋漓酒湿锦宫袍,春风满面乐醄醄一声长笑海山高。想离多会少,霎时间一鞭春色马蹄遥。

(王伯清云)圣人知你九世不分居,又兼疏财仗义,差小官与你加官赐赏也。(正末唱)

【鸳鸯煞】感君王亲赐皇宣诏,谢大臣远践红尘道。送别临歧,走马还朝。唱道顿首诚惶,瞻天拜表。感谢深蒙雨露恩难报。华胄遥遥,千古清风播皇阁。

(王伯清云)你一行人跪者,听我下断:圣明朝四海安康,行王道褒奖忠良。张公艺九世同居,天颜悦喜气洋洋。张王羽为头名状元,张英乃武举栋梁。更赐与色绢百匹,承恩命满袖天香。立牌坊孝义之门,免差徭万古名扬。今日个加官赐赏。一家儿拜谢吾皇。

题目忠孝门三朝旌表

正名张公艺九世同居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老夫无他齐家诚意修身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1.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2.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1.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2.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3.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1.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1.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2.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1.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老夫 lǎo fū
(1).年老的男子。《易·大过》:“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李鼎祚 集解:“二体乾老,故称老夫。” 高亨 注:“夫,男子……老男娶得少女为妻,转向年轻,故无不利。” 唐 李贺 《老夫采玉歌》:“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或老夫无衣,扶杖於树底;或病嫗无被,夕卧於灶眉。”
(2).年老男子的自称。《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适四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 郑玄 注:“老夫,老人称也。” 唐 杜甫 《北征》诗:“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先生既遇着老天,不必求籤了。”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二回:“老夫也不能细述,只把他初立党时公拟的办事条略背诵一回罢。” 叶剑英 《八十书怀》诗:“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漢語大詞典》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1.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1.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1.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1.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2.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3.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4.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5.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6.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7.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8.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9.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10. 姓。如周代有家伯。
  1.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1.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2.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3.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1.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1.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无他(無他)wú tā
亦作“ 无它 ”。亦作“ 无佗 ”。
(1).没有别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则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此无也,与民同乐也。”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圣人之道无它,至诚而已。”
(2).犹无恙;无害。《后汉书·隗嚣传》:“若束手自诣,父子相见,保无佗也。”《后汉书·马援传》:“ 援 閒至 河内 ,过存 伯春 ,见其奴 吉 从西方还,説 伯春 小弟 仲舒 望见 吉 ,欲问 伯春 无它否,竟不能言,晓夕号泣,婉转尘中。”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儻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
(3).无二心,专一。《国语·晋语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 秦 ,有死无他。’” 三国 魏 嵇康 《秋胡行》之一:“惟有贫贱,可以无他。” 宋 苏轼 《徐州谢表》:“察孤危之易毁,谅拙直之无他。”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非悯其才,非悯其德,悯其方寸之无他也。”  ——《漢語大詞典》
论 ( 論 ) lùn/lún
论 [ lùn ]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4. 看待:一概而~。
  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6. 按照:~件。~资排辈。
  7. 姓。
论 [ lún ]
  1. 古同“伦”,条理。
  2.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 古同“抡”,挑选。
则 ( 則 ) zé
则 [ zé ]
  1. 模范:以身作~。
  2.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
  3. 效法:~先烈之言行。
  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
  5.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
  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
  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
  8. 与“”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
  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这 ( 這 ) zhè/zhèi
这 [ zhè ]
  1. 代词,此,指较近的时间、地点或事物,与“”相对:~里。~些。~个。~样。
  2. 这时候,指说话的同时:他~就来。
这 [ zhèi ]
     ◎ “这(zhè)一”二字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个。~点儿。~些年。
齐家(齊家)qí jiā
治家。语出《礼记·大学》:“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清 李渔 《风筝误·闺鬨》:“不会齐家会做官,只因情法有严宽。”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夫强异类者以同居,以此而日言齐家,岂非怪谬!”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本 běn《國語辭典》

本 [ běn ]

  1. 草木的根幹。《說文解字·木部》:「木下曰本。」《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漢·高誘·注:「本,根也。」
  2. 事物的本原、根源。如:「本末倒置」、「變本加厲」。《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3. 母金、資金。如:「成本」、「股本」、「夠本」、「賠本」、「將本圖利」、「一本萬利」。
  4. 書籍、字畫、碑帖等。如:「讀本」、「版本」、「刻本」、「拓本」、「手抄本」、「精裝本」。
  5. 演出的底本。如:「腳本」、「話本」、「劇本」。
  6. 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如:「奏本」、「修本」。
  7. 量詞:➊ ​ 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➋ ​ 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➌ ​ 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8. 姓。如明代有本高。
  1. 根據、依憑。如:「一本初衷」。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1.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本位」、「校本部」。
  2. 起初的、原來的。如:「本能」、「本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3. 現在的、目前的。如:「本月」、「本年度」。
  1. 本來、原來。《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1. 稱自己或自己這方。如:「本人」、「本庭」、「本籍」、「本報訊」。《淮南子·氾論》:「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
诚意(誠意)chéng yì
(1).使心志真诚。语出《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唐 韩愈 《原道》:“然则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先生教人,自致知至於知止,诚意至於平天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大学扼要在诚意,诚意扼要在慎独。”
(2).心意真诚。《太平广记》卷一九六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贾人妻》:“因诚意与言,气甚相得。”
(3).指真诚的心意。 宋 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正月日具位某,谨脩诚意,奉书於 夏国 大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沉简庵词翰品行》:“先生端厚谨恪,好奬借后进,皆出诚意,而取与则甚严。”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但是敌人对谈判并无诚意,仍继续加强准备,补充兵员。”  ——《漢語大詞典》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修身 xiū shēn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儒家以修身为教育八条目之一。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慎独以修身,推诚以事朕。” 鲁迅 《南腔北调集·真假堂吉诃德》:“意思其实很明白,是要小百姓埋头治心,多读修身教科书。”参阅《礼记·大学》。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