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恍疑 huǎng yí
犹仿佛。《西游记》第二八回:“三四紫巍巍的髭髯,恍疑是那荔枝排芽。”《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孩抱何缘亲见帝?恍疑鬼使与神差。”《瓯北诗话》卷十引 清 查慎行 《渡洞庭湖》诗:“恍疑天四合,长见日当中。” ——《漢語大詞典》
仙洞 xiān dòng
(1).仙人的洞府。 后蜀 阎选 《浣溪沙》词:“ 刘 阮 信非仙洞客, 嫦娥 终是月中人。” 宋 无名氏 《贺新郎·庆生日子纳妇》词:“想 蓬莱 、仙洞又献,长生真籙。”
(2).借称道观。 唐 白居易 《春题华阳观》诗:“帝子吹簫逐凤凰,空留仙洞号 华阳 。”原注:“观即 华阳公主 故宅。” ——《漢語大詞典》
(2).借称道观。 唐 白居易 《春题华阳观》诗:“帝子吹簫逐凤凰,空留仙洞号 华阳 。”原注:“观即 华阳公主 故宅。” ——《漢語大詞典》
梦游(夢游)mèng yóu
亦作“ 梦游 ”。 睡梦中游历。 唐 李白 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昔君梦游春,梦游 仙山 曲。怳若有所欲,似愜平生欲。”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李南阳 至 尝作《亢宫赋》,其序略曰:‘予少多疾,羸不胜衣,庚寅岁冬夕,忽梦游一道宫,金碧明焕。’” 陈毅 《由宣城泛湖东下》诗:“ 敬亭山 下櫓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漢語大詞典》
天柱 tiān zhù
(1).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训》:“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絶。”《神异经·中荒经》:“ 崑崙 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诗:“党徒们呀,快把你们的头颅借给我来!快把这北方的天柱碰坏!碰坏!”
(2).比喻负重任者。 田汉 《关汉卿》第五场:“可是自从读了 文丞相 的《正气歌》,才知道现在也还有这样不愧前人的地维、天柱,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气了。”
(3).耳的别名。《太平御览》卷三六六引《长沙耆旧传》:“太尉 刘寿 少遇相师,相师曰:‘耳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东 平度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七·莱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顶巉巖,耸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汉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号为南岳,即此。《史记·孝武本纪》:“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东,登礼 潜 之 天柱山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 潜县 属 庐江 , 南岳 霍山 也。”
(6).山名。在 浙江省 余杭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涤山 ﹞其右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为第五十七福地。”
(7).山名。 陕西 岐山 的别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四·凤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属于东方七宿中的角宿。《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经》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宫内,近东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气也。” ——《漢語大詞典》
(2).比喻负重任者。 田汉 《关汉卿》第五场:“可是自从读了 文丞相 的《正气歌》,才知道现在也还有这样不愧前人的地维、天柱,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气了。”
(3).耳的别名。《太平御览》卷三六六引《长沙耆旧传》:“太尉 刘寿 少遇相师,相师曰:‘耳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东 平度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七·莱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顶巉巖,耸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汉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号为南岳,即此。《史记·孝武本纪》:“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东,登礼 潜 之 天柱山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 潜县 属 庐江 , 南岳 霍山 也。”
(6).山名。在 浙江省 余杭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涤山 ﹞其右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为第五十七福地。”
(7).山名。 陕西 岐山 的别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四·凤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属于东方七宿中的角宿。《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经》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宫内,近东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气也。” ——《漢語大詞典》
林屋 lín wū
山名。道教十大洞天之一。在 江苏 吴县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周围四百里,号称“元神幽虚之洞天”。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洞庭山 有宫五门,东通 林屋 ,西达 蛾眉 ,南接 罗浮 ,北连 岱岳 。”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入林屋洞》:“知名十小天, 林屋 当第九。” 元 顾瑛 《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得洞庭湖》诗:“ 神禹 书藏 林屋 里,仙人诗刻石屏前。” 明 高启 《洞庭山》诗:“中有 林屋 仙所都,银房石室开金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