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某 mǒu《國語辭典》
某 [ mǒu ]
代- 不指名的人或事物的代稱。如:「某甲」、「某人」。《文選·顏延之·陶徵士誄》:「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尋陽縣之某里。」《文選·任昉·宣德皇后令》:「今遣某位某某甲等,率茲百辟人致其誠。」
- 我,自稱之詞。《三國演義·第七回》:「某雖不才,願請軍出城,以決一戰。」《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某相遇之初,每聞絕調,輒不禁神魂之飛動。」
隃 yú/yáo/shù《國語辭典》
隃 [ yú ]
- 参见「隃麋 」条。
隃 [ yáo ]
副- 远。《汉书·卷三四·黥布传》:「上恶之,与布相望见,隃谓布『何苦而反?』」宋·文天祥〈贺皇太后表〉:「臣远被绣衣,隃瞻彩仗。」同「遥 」。
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动-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门墙(門牆)mén qiáng
亦作“ 门墻 ”。
(1).连接大门处的院墙。 唐 唐彦谦 《夏日访友》诗:“童子立门墙,问我向何处。”借指门庭。 宋 苏舜钦 《送黄莘还家》诗:“顾亦念所亲,归心剧风檣。想当舍檝初,喜气充门墙。”
(2).《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后因称师门为“门墙”。 汉 扬雄 《法言·修身》:“或问:‘人有倚 孔子 之墙,弦 郑 衞 之声,诵 韩 庄 之书,则引诸门乎?’曰:‘在夷貉则引之,倚门墙则麾之。’” 南朝 梁 陶弘景 《登真隐诀序》:“未造门墙,何由眄其帷席。” 唐 顾云 《上池州卫郎中启》:“自随乡荐,便託门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少年曰:‘倘不以駑駘见斥,愿拜门墙。’生喜,不敢当师,请为友。”
(3).指学术的门径。《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集注引 沈明宗 曰:“奈后人不察其理,反谓芍药酸寒,能伐生生之气,桂枝辛热,恐伤其血,弃而不用,以致病剧不解,只因未窥 仲景 门墻耳!”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乾称下》:“自其説炽传中国,儒者未容窥圣学门墙,已为引取,沦胥其间,指为大道。”
(4).比喻某种事物的藩篱或屏障。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御贼当在门墻之外。” 田汉 《〈田汉选集〉前记》:“在长沙师范时代,春柳社后身的文社及另一些鼓吹改革的戏剧团体曾在 长沙 演出,但他们的门墙对我还是太高了。我不过是在场外徘徊爱慕而已。” ——《漢語大詞典》
(1).连接大门处的院墙。 唐 唐彦谦 《夏日访友》诗:“童子立门墙,问我向何处。”借指门庭。 宋 苏舜钦 《送黄莘还家》诗:“顾亦念所亲,归心剧风檣。想当舍檝初,喜气充门墙。”
(2).《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后因称师门为“门墙”。 汉 扬雄 《法言·修身》:“或问:‘人有倚 孔子 之墙,弦 郑 衞 之声,诵 韩 庄 之书,则引诸门乎?’曰:‘在夷貉则引之,倚门墙则麾之。’” 南朝 梁 陶弘景 《登真隐诀序》:“未造门墙,何由眄其帷席。” 唐 顾云 《上池州卫郎中启》:“自随乡荐,便託门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少年曰:‘倘不以駑駘见斥,愿拜门墙。’生喜,不敢当师,请为友。”
(3).指学术的门径。《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集注引 沈明宗 曰:“奈后人不察其理,反谓芍药酸寒,能伐生生之气,桂枝辛热,恐伤其血,弃而不用,以致病剧不解,只因未窥 仲景 门墻耳!”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乾称下》:“自其説炽传中国,儒者未容窥圣学门墙,已为引取,沦胥其间,指为大道。”
(4).比喻某种事物的藩篱或屏障。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御贼当在门墻之外。” 田汉 《〈田汉选集〉前记》:“在长沙师范时代,春柳社后身的文社及另一些鼓吹改革的戏剧团体曾在 长沙 演出,但他们的门墙对我还是太高了。我不过是在场外徘徊爱慕而已。” ——《漢語大詞典》
状 ( 狀 ) zhuàng
状 [ zhuàng ]
- 形容,样子:~貌。奇形怪~。
- 情况,情形:~况。病~。现~。
- 叙述,描写:~语。~其事。写情~物。
- 旧时叙述事件的文辞:行~。诉~。供~。
- 特种格式的凭证:奖~。委任~。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形-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赞颂(贊頌)zàn sòng
(1).赞美歌颂。《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其年,黄龙见 鄴 西 漳水 , 衮 上书赞颂。” 唐 司空图 《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粃糠麟阁之雄,孰为上将?赞颂龙庭之绩,彼独何人?”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人们编成许多诗歌来赞颂这珍奇的友谊。”
(2).文体名。“赞”和“颂”的并称。 宋 叶适 《宏词》:“若乃四六对偶,铭檄赞颂,循沿 汉 末以及 宋 齐 ,此真两 汉 刀笔吏能之而不作者,而今世谓之奇文絶技,以此取天下士而用之於朝廷,何哉?”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碑誌与纪传不同,碑誌或奉敕撰,或存交谊,或后嗣请求,体兼赞颂,称善不称过。” ——《漢語大詞典》
(2).文体名。“赞”和“颂”的并称。 宋 叶适 《宏词》:“若乃四六对偶,铭檄赞颂,循沿 汉 末以及 宋 齐 ,此真两 汉 刀笔吏能之而不作者,而今世谓之奇文絶技,以此取天下士而用之於朝廷,何哉?”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碑誌与纪传不同,碑誌或奉敕撰,或存交谊,或后嗣请求,体兼赞颂,称善不称过。”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